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击死亡皮肤损害及心肌免疫表达特征。方法对电击死亡尸检7例损伤皮肤及周围皮肤组织,5例心肌组织进行常规HE切片观察;皮肤EMA、E-Cadherin、心肌Actin、Myoglobin免疫抗体的标记,检测受电击后二种组织的阳性细胞表达,免疫染色方法为MaxVisiom二步法,阳性标准参照有关文献判定。结果7例电流损伤皮肤EMA表达数量、分布不一,或完全(-),或个别细胞(+),或灶状基底细胞到斑驳状(+),周围皮肤与电流斑表达大致相同;E-Cadherin在电流斑处依次呈(-),逐渐与周围过渡(+),胞浆内弥散,断续或不规则(+),到上皮正常表达。心肌Actin呈浆内斑点状(+)为主,亦见部分肌细胞浆内(+);Myoglobin则较为规则,5例均为胞浆离位呈肌膜簇状颗粒(+)表达。结论人体电击死是局部皮肤直接损伤的全身病变。损伤皮肤及周围皮肤免疫改变是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持续的时间、途径、人体电阻及自身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强电流冲击可致心肌胞浆的破坏特别是肌红蛋白胞浆离位肌膜颗粒状聚集,阻碍了心肌正常胞膜的生理功能。

  • 标签: 电击 皮肤 EMA E-Cadherin 心肌 Actin Myoglobin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cadherin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4例TNBC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以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组织134例作为对照。结果TNBC组织中E-cadherin阴性表达率为64.9%,明显高于N-TNBC的38.8%(P<0.05)。E-cadherin阴性表达率与TNBC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脉管内癌栓、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及绝经状态无关(P>0.05)。结论TNBC组织中E-cadherin阴性表达率上调,可作为判断TNBC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E-cadherin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中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联系的意义。方法我们对30例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病人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cadherin的表达,并选取9例肝胆管结石病例和4例正常胆管病例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胆管癌细胞中E-cadherin的低表达率为70%(21/30),胆管结石细胞中低表达率为33.3%(3/9),正常胆管细胞中低表达率为0(0/4),三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中,E-cadherin的低表达率与分化程度(P=0.023)和淋巴结转移情况(P=0.014)有关,而与年龄和性别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E-cadherin的低表达在肝内胆管结石所致肝内胆管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低表达率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转移密切相关。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细胞癌 E-cadher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肠钙粘连蛋白(LI-cadherin)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分别检测35例肝癌组织、31例相应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脏组织中LI-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LI-cadherin在正常肝组织中不表达,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8.6%(24/3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2.6%(7/31)和正常组织(0/10)(P<0.05);LI-cadher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与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学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LI-cadherin在原发性肝癌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肿瘤的直径、门静脉癌栓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提示其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LI-cadherin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6/E7mR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11月50例因宫颈疾病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宫颈病变筛查。结果E6/E7mRNA检测方式宫颈疾病检出率为80.0%,与病理学检查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E6/E7mRNA检测方式检测宫颈疾病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病理学检查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6/E7mRNA检测方式对ASC-US分流意义较为明确,能够有效指导阴道镜的合理使用。

  • 标签: E6/E7mRNA检测 宫颈 病变筛查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高令人畏惧,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宫颈癌是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最为有效和必要的手段。目前筛查宫颈癌的方法很多,包括细胞学和病毒学检测等。病毒检测方法包括DNA和mRNA检测,而哪种检测方式能最有效地反应病变发展状态和进展趋势,值得我们深究。本文具体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癌基因E6/E7mRNA检测对宫颈癌筛查的现状和意义。

  • 标签: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E6/E7 mRN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与E6/E7mR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相关性表达。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接诊的80例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80例患者接受阴道镜下活检,不同病变HPV与E6/E7mRNA检测对比,炎症患者、CIN-I患者检出率对比与HPVmRNA表达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高级别宫颈病变及宫颈癌与HPVE6/E7mRNA检测结果具备显著性差异。结论HPVE6/E7mRNA检测对年轻女性宫颈癌筛查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HPV) E6/E7 mRNA检测 宫颈病变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维生素E的临床应用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及结论维生素E具有抗肿瘤、抗衰老、保胎等功能,将为预防和治疗人类的各种疾病做出贡献。

  • 标签: 维生素E 临床应用新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维生素E软胶囊的生产工艺。方法运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维生素E软胶囊的生产工艺,并进行热稳定性试验。结果最佳的生产工艺为明胶甘油水为212、胶液温度为65℃,在此最佳条件下,维生素E的包埋率可以达到42.8%,且经重复性试验可知,该最佳条件下的工艺重复性较好;热稳定性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处理温度的不断升高,维生素E软胶囊的保存率不断下降,在相同的热处理条件下,维生素E软胶囊的保存率均比维生素E油的保存率高。结论以明胶、甘油和水(212)为囊材,胶液温度65℃,将其制成软胶囊其包埋率稳定性较好(平均包埋率为42.8%),制成的维生素E软胶囊较维生素E油有着更好的热稳定性,表明软胶囊囊壳对维生素E有着较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维生素E软胶囊 工艺优化 正交试验
  • 简介:H抗原,A的先锋和B抗原,属于它是唯一的Hh血在系统抗原。H抗原在成年RBC的表面上除了孟买显型和H抗原的拷贝数字在所有人的RBC表面上散布是约1.7106。这些特征为免疫分析和免疫疗法使H抗原成为了潜在的目标分子。对红血球的表面上的H抗原的monoclonal抗体2E8在以前的工作被准备了。基于这抗体,从2E8的重、轻的链(VH和VL)的可变区域基因被5'种族克隆。二可变区域基因被重叠扩展拼接并且装配了编码anti-H抗原的基因说出ScFv2E8的ScFv(VH-linker-VL)。根据从2E8和HIV-1gp41抗原肽的ScFv2E8和CH1碎片的三尺寸的结构的预言,我们进一步构造了ScFv2E8-CH1-gp41熔化分子。recombinantScFv2E8-CH1-gp41基因被克隆进宠物--他的向量并且在BL21(DE3)plysS房间表示了。熔化蛋白质从包括身体被净化。在一系列随后的分析,这熔化蛋白质与父母抗体显示出相同抗原绑定地点和活动。同时,在里面,模仿测试为自体同源的红血球粘著测试的试剂的主要成分,bifunctional蛋白质能从感染HIV的个人用sera面对HIV-1gp41抗体粘合RBC。

  • 标签: 红血球 凝聚作用 双官能蛋白质 血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深静脉E形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中心静脉置管的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0例采用雅格力胶布在常规贴膜的基础上做E形固定,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贴膜固定,两组患者的置管方法、冲封管方法等导管维护方式相同。比较两组患者导管脱出的情况、深静脉导管穿刺处皮肤细菌的检出率。结果试验组导管脱出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穿刺处皮肤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形固定法是一种简单易执行的操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E形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E光及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E光治疗仪及中药面膜治疗面部痤疮患者34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进行疗效观察。结果34例完成治疗。9例(26.47%)痊愈,14例(41.18%)显效,18例(32.35%)有效。0例无效。有效率%。结论E光+中药面膜治疗痤疮有效。

  • 标签: E光 痤疮 中药面膜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早、中、晚期血清维生素A、E水平,评价妊娠期维生素的营养状况,指导孕妇妊娠期合理补充维生素。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7年3月乐山地区妊娠妇女妊娠早、中、晚期血清样本8424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血清维生素A、E的浓度,并与正常人群血清维生素A、E的浓度作比较。结果妊娠早、中、晚期血清维生素A检测值分别为(0.40±0.09)mg/L、(0.41±0.09)mg/L、(0.36±0.14)mg/L,总体异常率占22.27%,以缺乏为主要表现(21.82%)。缺乏率妊娠早期占11.05%,妊娠晚期占29.45%,以妊娠晚期为主;妊娠早、中、晚期血清维生素E检测值分别为(12.36±3.16)mg/L、(14.04±3.49)mg/L、(19.31±5.21)mg/L,总体异常率占24.95%,以过量为主要表现(24.93%)。妊娠早期异常率最低(1.80%),随着孕周增加,维生素E异常率也逐渐增加,妊娠晚期达到最高(38.16%),为维生素E过量。结论妊娠各期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不同,妊娠晚期维生素A缺乏,而妊娠晚期维生素E则存在过量情况,因此重视孕期维生素A、E水平监测,合理正确补充,对保障母婴安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维生素A 维生素E 妊娠 孕期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维生素A、E水平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和分娩的子痫前期孕妇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44例重度子痫患者作为观察一组;将44例轻度子痫作为观察二组,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孕妇44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E水平进行对比和分析,观察血清中维生素A、E水平与轻度子痫和重度子痫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一组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明显低于观察二组,观察二组的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其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E水平较低是导致子痫前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孕期要定期监测维生素A、E水平,保持其在正常范围内,对于子痫前期的孕妇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A、E进行辅助治疗。

  • 标签: 子痫前期 维生素A 维生素E 妊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防止由于免疫性抗体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通过对IgG导致ABO血型定型时定型困难导致原因进行分析,探讨解决方法;方法对受检人员进行ABO血型、Rh血型及免疫血清学检测,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交叉配血试验、ABO血型、Rh血型、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血型为AB型Rh(D)阳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不规则抗体为IgG抗E抗体。结论IgG抗E抗体是引起的ABO血型定型困难的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ABO血型定型 免疫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维生素E胶丸联合小金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58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n=54)、维生素E组(n=52)和小金胶囊组(n=52)。联合治疗组用小金胶囊联合维生素E胶丸治疗,维生素E组及小金胶囊组均为单药治疗,经期停药,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4.3%,小金胶囊组总有效率76.8%,维生素E组总有效率61.6%。单药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间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率11.1%,维生素E组不良反应率3.3%,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维生素E胶丸联合小金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满意,优于单用维生素E或小金胶囊,但其不良反应临床应给予重视。

  • 标签: 小金胶囊维生素E胶丸乳腺增生症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宁地区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76例子痫前期患者,按照疾病发展程度分成轻度子痫前期组(36例)和重度子痫前期组(n=40),对照组为同期在我院分娩的38例正常孕产妇,对三组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进行测定,并予以对比。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远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子痫前期患者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与子痫前期直接相关。结论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异常是诱发子痫前期的重要因素,需注重检测妊娠期女性两项指标,及时调整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降低子痫前期发生风险。

  • 标签: 维生素A 维生素E 子痫前期 妊娠保健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