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以提高手术质量。方法150例再次剖宫产患者按剖宫产术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试验组为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组行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开腹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及术后腹腔粘连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开腹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子宫切口愈合良好所占比例、术后腹腔无粘连发生率均明显升高,术后腹腔轻度、中度和重度粘连发生率则均明显下降,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采用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再次剖宫产时,开腹困难,出血量大,腹腔粘连程度重,因此应谨慎选择开腹方式。

  • 标签: 再次剖宫产术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腹壁横切口 腹壁纵切口 子宫切口愈合 腹腔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顺转对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在我院实施顺产中转剖宫产产妇90例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顺产产妇90例和实施剖宫产产妇90例的临床资料,分别设为顺产组、剖宫产组,三组产妇年龄、孕周、产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参与比较,比较三组产妇产后并发症的类型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顺转对产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症、感染、术后出血、尿潴留、以及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尤其是观察组患者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顺产组和剖宫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产转剖宫产对产妇的身心造成严重影响,尤其对产妇的精神状态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顺产和剖宫产产妇,产前应加强对产妇身心状况的评估,选择适合患者的分娩方式,减轻产妇痛苦,降低产后并发症,提高分娩质量。

  • 标签: 顺转剖 术后并发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降低产妇宫率的实践研究。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5月份到2013年5月份收治的100例产妇为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产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对照组产妇主要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两组产妇的宫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产妇的宫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 标签: 心理护理 剖宫率 实践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孕引产阴道分娩时中转宫取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治,防止发生中孕引产严重并发症。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6例中孕引产阴道分娩时中转宫取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宫颈畸形漏诊、宫颈组织弹性极差、宫颈锥形切除后各1例,均表现宫口不开;二次剖宫产后和子宫肌瘤剔除后各1例,均子宫破裂,低置胎盘漏诊1例,6例患者均成攻宫取胎,术后痊愈出院。结论中孕引产前严格掌握适应证,分娩时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发现并发症适时宫取胎,防止产生严重并发症。

  • 标签: 中孕引产阴道分娩 剖宫取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二产程产术出血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从我院自2009年1月一2012年12月收治的产妇中,选取60例进入第二产程采用产术分娩的孕妇为试验组,同样选取60例同期头位急诊非第二产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出血量、导致出血的原因以及出血的发生几率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试验组产妇的平均出血量和术中出血几率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平均出血量与术中出血几率;试验组产妇由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切口裂伤造成出血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结论第二产程产术是导致产妇出血的高危因素,产妇在分娩前应在充分了解自身情况以及胎儿状况的基础上,严格进行头位分娩评分,选择科学合理的分娩方式,避免出现母婴并发症。

  • 标签: 第二产程 剖产术 出血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C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150例无麻醉禁忌的行剖宫产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时间、麻醉效果、血压变化等指标。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阻滞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在娩出时间、健康情况上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麻醉效果上优于硬膜外麻醉,对孕妇、胎儿的影响也较小,是比较理想的剖宫产手术麻醉方法。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前采用不同皮肤准备方法的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切口感染率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分组,对我科2011年1月-10月份剖宫产术产妇采取不同的术前皮肤准备方法。A组传统皮肤准备,即术前晚清洁,剃毛;B组术前晚清洁不剃毛,术前2小时再度清洁不剃毛;C组术前晚清洁消毒不剃毛,术前2小时再度清洁消毒不剃毛;所有患者术前晚均沐浴并用肥皂清洁术区两遍。结果共收集病例680例。A组240、B组228例、C组232例。统计结果显示剃毛与不剃毛组间切口愈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切口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皮肤消毒与皮肤清洁对术后切口愈合,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彻底清洁皮肤后与剃毛方式相比,术前皮肤准备只清洁不剃毛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更好,不剃毛不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率。而皮肤消毒和皮肤清洁对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基本无差异。因此,临床上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将术前皮肤准备方法。

  • 标签: 剖宫产 术前 皮肤准备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素药物现状,评价分析用药的合理性,为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0月~11月剖宫产手术病例81例,从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使用疗程、用药时机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主要为第1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唑林(79.01%),均为术后给药;抗菌药物的应用疗程过长(5.21±0.69天)。结论该院破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较为合理,但存在着使用疗程过长、用药时机不当等不合理现象,需要改进。

  • 标签: 剖宫产术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分娩术后再施经腹输卵管结扎的成效与风险。方法使用SPSS18.0数据库,整理分析我站2006~2010年期间,实施宫分娩术后再经腹结扎输卵管的病案资料。结果宫分娩后再施经腹结扎输卵管,其成功率比正常途径低23.81%,其风险比正常途径明显加大(P<0.01)。

  • 标签: 剖宫分娩术后 输卵管结扎 风险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剖宫产产妇应用缩宫素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62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10U与20U缩宫素行肌肉注射与静脉滴注。对比两组产妇用药前、用药5钟与用药后10钟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用药前两组产妇血流动力学并无明显差异(P>0.05),从用药5钟开始,应用缩宫素较多剂量的对照组产妇血流动力学变化程度更大,用药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缩宫素会对产妇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因此临床上在达到缩宫效果时应采用小剂量用药,在安全性上更高。

  • 标签: 剖宫产 血流动力学 缩宫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收治的184例急性胸外伤手术临床疗效。探讨急诊电视胸腔镜(VATS)处理急性胸外伤的价值。方法采用电视胸腔镜(VATS)治疗急性胸部创伤121例(观察组),常规胸开放手术63例(对照组),经过对照分析对比。结论观察组痊愈出院119例,2例因心脏穿透伤致失血过多所致的休克而死亡,治愈率为98.3%。对照组痊愈出院61例,3例死亡(2例死于心脏穿透伤,1例死于大血管破裂),治愈率为96.8%,两组治愈率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输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平均引流量、置管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二次开胸手术较对照组少见(p﹤0.05);常规胸开放手术和VATS手术均有较好疗效,观察组优势明显。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急性胸外伤 血气胸 剖胸探查手术 心脏穿透伤 术中出血量 手术切口长度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10例行剖宫产分娩产妇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产妇麻醉优良率等指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产妇麻醉优良率分别为83.6%,98.2%;观察组产妇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运动、感觉阻滞恢复时间、产妇肌肉松弛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临床效果满意,能够有效提高麻醉效果,缩短麻醉时间。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症候群(ACS)患者快速诊在急诊预检诊中的应用。方法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掌握ACS预检诊的流程,通过收集患者的病史,生命体征监测,术前准备及用药,比较运用此方法后分诊的效果。结果ACS患者诊流程实施后分诊准确性、抢救措施和医护病情判断一致性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ACS患者诊流程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使用ACS预检诊流程后,提高了护理人员诊此类患者的准确率,减少病人就诊时间。

  • 标签: ACS 胸痛 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的分针工具对急诊诊护士判断危重患者病情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性纳入2012年7月-11月共3890例患者进行非同期对照试验,其中对照组1959例,试验组1921例采用新诊工具进行诊,比较诊护士判断两组危重患者病情准确率。结果不同年资诊护士使用新诊工具后其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新诊工具的使用提高了护士判断危重患者的准确率。

  • 标签: 急诊分诊 分级分诊
  • 简介:摘要急腹症是急性腹痛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内科、外科和妇产科急腹症。急腹症是急诊科常见疾病之一,它以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为其特征。诊是否正确是关系到抢救能否成功的因素之一,判断症状不典型的急腹症易被主诉掩盖致命性疾病。因此急诊科护士必须掌握正确诊方法才能配合各科医生进行抢救工作,做好病情观察。

  • 标签: 急腹症 分诊 技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急诊诊中运用不同预检诊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预检诊模式,而观察组则运用系统化预检诊模式,对两组的诊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诊准确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诊质量评分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医院急诊科运用系统化预检诊模式可以提高分诊质量。

  • 标签: 急诊分诊 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预防官产术患者脊椎-硬膜外麻醉后寒战效果。方法回顾性的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90例需行脊椎-硬膜外麻醉的官产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时右美托咪定的不同剂量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0.3μg·kg-1右美托咪定,研究组50例患者采用0.5μg·kg-1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MAP、HR、RR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MAP、HR、RR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50.00%(P<0.05)。结论0.5μg·kg-1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预防官产术患者脊椎-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效果显著。

  • 标签: 不同剂量 右美托咪定 预防 剖官产术 脊椎-硬膜外麻醉 寒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