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处方进行点评,为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7-9门诊处方320张,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使用种类、所用药物的经济学等情况,对抗菌药物处方基本指标进行点评。结果320张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102张,占总处方的31.88%,合理处方89张,占抗菌药物处方87.25%,其中阿洛西林钠使用占主导地位。结论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进一步严格规范用药,可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经济。

  • 标签: 处方 抗菌药物 药物经济学 处方点评
  • 简介:摘要20168,红河州疾控中心从流感哨点监测医院送检的标本中检出一份通A阳性标本,经进一步检测为H9阳性,送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为甲型H9N2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82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检测结果为甲型H9N2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专家会诊,结合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流行病学史,诊断该病例为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

  • 标签: 人感染H9N2禽流感 流行病学调查 禽类接触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5-2016职业暴露情况,以便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医务人员。方法收集2015—2016本院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资料,总结其暴露发生原因,方式等情况。结果最为常见的职业暴露为锐器伤,所占比例为%,护理人员所占职业暴露工种的比例为%,最为主要的职业暴露源为血源性疾病,所占比例为%。结论临床应加强危险因素管理,增强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 标签: 职业暴露 医院 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歪嘴哭面容是面部表情的一种特殊现象,即指患儿平素或笑脸时嘴角左右对称,而啼哭时一侧口角下拉,所造成的不对称哭嘴1。而同时伴有其他系统或脏器畸形时则称为歪嘴哭综合征,其主要原因系患儿一侧口角降肌发育不全,致其在哭闹时患侧口角降肌不能下拉,而健侧口角降肌仍下拉所造成的不对称,由于其并非系因产伤或胎位不正所致,故原因至今尚不十分明确。目前国内报道此病仅几十例,比较少见,家长容易忽略,且医生对其认识尚不够深入,易造成漏诊和误诊。本院2016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歪嘴哭综合征 先天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5-2015普洱市流行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脑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根据2005至2015乙脑的发病率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利用《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圆形分布方式对2005至2015普洱市乙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05至2015普洱市乙脑病例共计187例,其中7例死亡,平均发病率0.78/10万每年,死亡率为2.97%,乙脑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发作的特点,且主要分布在6—9。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之比为0.791,患者中有72.11%为农民。2012—2015普洱市均未出现14岁以下的乙脑患者,50岁以上的患者占据总患者数的28.89%。结论普洱市乙脑发病率在逐步上升,流行特征有较大的改变,并且患者主要存在于高龄人群,为此需要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控工作。

  • 标签: 乙脑 流行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患者疾病谱构成的变化趋势,为医院管理和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医院2009—2016出院患者病案首页资料,对其主要诊断以ICD—10编码分类进行疾病构成统计分析。结果八来稳居前五位的疾病是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共98696例,占出院总人数的64.43%。结论医院应抓好重点科室的建设,提高诊疗技术,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广大居民的健康水平。

  • 标签: 住院患者 疾病谱 构成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遵义县梅毒疫情发展情况及流行特点,为制定该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各年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统计遵义县梅毒报告数据,按发病时间、地区、人群和发病分型等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5,梅毒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21.4/万,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居前3位的龙坑、南白和新舟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3.41/万、153.6/万和122.7/万;发病性别比为男女为11.23,发病年龄主要在20~49岁(63.56%);发病职业主要为农民和家务待业者,占61.79%;发病以隐性梅毒为主,占60.27%,显性感染占39.73%,病程以Ⅰ、Ⅱ期为主,结论遵义县2006—2015梅毒疫情十分严峻,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青壮年为疫情的高发人群,该病感染谱以隐性感染为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2—2015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变迁,从而将其作为依据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使用VITEK-6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细菌,使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CLSI标准为依据判定结果。结果在四内我院一共分离了1618株鲍曼不动杆菌,呼吸道标本是其主要来源,所占比例为92%。分离株数也不断增多,从2012的116株到2015的696株,其标本分离株数增长到了原先的6倍。在对这些抗菌药物进行连续4的监测后,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亚胺培南是耐药率上升最明显的药物,其从38.4%上升到了最后的56.2%。耐药率高于50%的抗菌药物有6种,且其耐药率变化趋势为逐年上升。结论双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越来越多,甚至有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出现。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药物就是多粘菌素E、舒巴坦/头孢哌酮。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变迁进行连续监测,可以对其造成的感染进行的临床治疗起到帮助作用。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小儿推拿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推拿时间长,手法简练,操作方便,患儿易于接受,且疗效显著。

  • 标签: 小儿推拿 伤食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维生素D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5-20166间接诊的8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加用骨化三醇。各纳入41例。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FINS、IRI及ISI水平,观察组更为优异(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提高该病症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维生素D 老年人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市区学生麻疹流行特征。方法根据该市区疫情、人口和学生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90—2016该市区学生麻疹发病341例,占同期总发病(1851例)的18.42%,年平均发病率波动于0/十万~36.78/十万之间,1991发病最多为48例,以小学生发病最多261例(76.54%),有MV免疫史的328例(96.19%)。2~4份是发病高峰季节,1990—1992有一个发病高峰,4~6出现一次小流行,1996及以后,学生麻疹发病率超过总体人群。结论学生因人口流动增加、MV未全程接种、免疫失败、初免后随着年龄增长而免疫力逐渐降低等原因而发病,建议在春节后和流行年之前对学生进行MV的强化免疫。

  • 标签: 学生 麻疹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及用药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2011—2014麻醉药品使用品种、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中,我院麻醉药品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程逐年上升趋势;麻醉药品使用以吗啡制剂为主。结论我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按《癌痛患者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进一步规范临床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

  • 标签: 麻醉药品 合理用药 用药频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新模式在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41-20164本院采用护理管理新模式进行改革创新的科室实施情况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将20131-20141本院未采用护理管理新模式下的科室护理状况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共58例达到满意,总满意率96.7%,对照组47例有效,总满意率为78.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5.0%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考核达标,对照组仅为75.0%达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改革中应用护理管理新模式可逐渐促进医院环境的和谐发展,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加强了患者的依从度,值得积极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护理管理新模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的12个的疗效及随访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2—20159收治的6例痛风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非布司他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患者的疼痛评分为8.69±1.75分,随访12个的疼痛评分为0.61±0.23分,痛风石溶解的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对痛风石患者实施非布司他治疗,并对患者实施12个随访,能够在尿酸持续达标的基础上,溶解痛风石,提示非布司他治疗痛风石疗效明确,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非布司他 痛风 痛风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年来我州药品监督抽验质量状况,探讨解决对策。方法对2010至2014抽验药品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与结论通过科学的质量控制手段,正确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全州抽验药品质量稳中向好。

  • 标签: 抽验 药品质量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IL-33/ST2轴在几织物特定的自体免疫的疾病的致病被含有。腹的疾病(CD)是主要基因因素(HLA-DQ2/DQ8)和为危险性的etiologic(饮食的面筋)在被知道的唯一的自体免疫的疾病。我们测量了浆液层次和IL-33和它的受体的坚定的肠的织物表示在病人与的可溶的ST2与疾病活动调查他们的协会的CD。没有CD,IL-33和sST2的浆液和织物层次与在控制病人的那些相比在有CD的病人是显著地更高的。我们证明显著地从大麦和小麦麦胶蛋白质提取的有毒的肽从腹的病人在有教养的外部血mononuclear房间刺激IL-33和ST2的生产,强烈含有在CD的致病的IL-33/ST2轴。在织物和浆液的IL-33和它的受体ST2的高水平反映一个活跃煽动性的状态并且可以为疾病活动代表潜在的biomarker。IL-33/ST2版本,行动的模式,和规定的更好的理解将是关键的开发治疗学指向IL-33/ST2小径到对待CD。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潜在作用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组织特异性 腹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揭阳市榕城辖区2011—2015梅毒发病率、治疗情况及各医院规范治疗情况,为今后梅毒防治工作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5期间揭阳市榕城辖区不同类型人群梅毒患者发病率、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诊疗人员合格率、孕产期保健人员合格率、社区门诊诊疗率、城郊孕产妇梅毒检测率等16项指标进行全方位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5揭阳市榕城辖区共报告梅毒787例,平均发病率为30.4/10万。2015发病率较2014增长42.9%。梅毒病例高发的年龄组为20~35岁,女性感染人数上升,老年人群梅毒发生大幅增加的现状。从职业分布来看,以农民、民工和家政、家务及行业为主。16项调查指标中,城郊居民(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流动人口)梅毒防治知晓率为61.11%,暗娼人群知晓率为50.24%,男男性行为人群知晓率81.00%。结论榕城辖区梅毒流行正处于增长期,梅毒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对梅毒的防治与对普通人群的宣传教育应双管齐下。

  • 标签: 梅毒 知晓率 防治 发病率 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