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126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探讨导致腹膜透析的因素,讨论对策。方法回顾2002年至2012年这10年来我院因终末期肾病行CAPD患者共126例,分析导致其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及比例。结果共126例入组,排除34例死亡及2例失随访外有42例退出,占33.3%,主要原因有难以纠正及反复发作的腹膜炎27例(占退出患者中的64.3%),超滤衰竭9例(21.4%),肾移植5例(11.9%),阴囊高度水肿1例(2.4%)。结论腹膜炎及超滤衰竭为主要原因,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及控制感染,心脑血管事件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另随着国家强盛,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改善,愈来愈多的人选择肾移植。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超滤 退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的分析,探讨相应的防治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05年2月-2012年1月因肾衰竭接受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时间和原因,分析死亡病例的死因。结果共有166例患者符合条件,因各种原因退出腹膜透析共75例,退出率为45.1%。其中死亡67例,转血液透析8例。121例医保患者35例退出(28.9%),明显低于自费组的退出率88.8%。结论心脑血管事件和腹膜炎是CAPD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而经济因素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重要原因,因此应积极加强透析前的一体化治疗及腹膜透析患者透后的持续管理。

  • 标签: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心脑血管事件 腹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四川省中央投资建设的县级医院环境建设效果,为医院环境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运用问卷对中央投资1800万及以上的51个县级医院建设前后医院环境进行调查。结果建设后候诊区面积和座椅数增加;诊室和病房数量增加,但3人及以上人数间病房数量达标的医院减少2个;绿化和停车面积增加,但绿地率仅5个医院达标;所有医院均增设无障碍出入口,院均电梯数量翻了一番。结论从实际需求出发,适当调整建设标准;重视医院绿化,创造舒适疗养环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病房夜班护士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方法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培训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持续质量改进。结果提高了病房病人的满意度,减少了护理差错发生率。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夜班护士 风险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信息沟通是药品风险管理的载体,了解我国风险沟通现状,分析信息沟通的必要性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美国FDA风险沟通方法,以此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药品风险沟通体系。

  • 标签: 信息沟通 风险管理 体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院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着许多风险。因此,风险管理迫在眉睫,它不再局限于处理突发性事件,而注重挖掘医院管理的深层次原因已成为医院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标签: 医院 风险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急诊护理的112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56例,观察组应用风险管理标准的急诊护理方式,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急诊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投诉、护理缺陷以及医务人员损害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标准能够有效的降低护理投诉、护理缺陷以及医务人员损害事件发生,还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标准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护患纠纷风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组患者单纯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护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推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患纠纷比率,及涵盖护理技能、护理态度、宣教水平及心理护理四大模块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常规组全年护患纠纷比率为0.15%;护理组全年护患纠纷比率为0.0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其护理技能、护理态度、宣教水平及心理护理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规避护患纠纷风险

  • 标签: 护理 护患纠纷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脏内科疾病护理风险因素与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对肾脏内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风险护理防范措施、实施风险防范管理对比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后患者十分满意的概率为66.67%,患者满意的概率为25.00%,患者满意度一般的概率为5.83%、患者不满意的概率为1.67%,患者十分不满意的概率为0.83%、患者总满意率为97.50%.与实施风险护理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肾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进而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肾脏内科疾病 护理风险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血液透析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归纳总结血液透析室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本院血液透析室所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以此为依据,提出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对比风险管理对策实施前后,血液透析室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频率。结果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实施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策实施前,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院对血液透析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通过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和护理管理水平等措施,降低了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促进了血液透析室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护理管理 风险因素 对策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英国研究人员在《国际流行病学杂志》上报告说,久坐本身不会增加死亡风险。这推翻了此前的经常久坐会影响健康的观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管理中的风险因素,探讨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识别现存的风险进行分析,提高护理管理对策。结果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减少医疗风险问题的发生,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安全的开展。结论风险管理在儿科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减少和消除护理风险对患儿的危害,同时能保证护理人员安全和医院的声誉,持续性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干预质量及降低护理风险的影响。方法将26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30例,观察组患者急诊护理期间采取风险管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诊护理。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书写、急救准备等质量较对照组高,护理风险发生率2.3%低于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10.8%,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提高急诊护理干预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干预质量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急诊患者发病急骤,来势凶险,时间性强,具有不可预测性、潜伏性,患者与家属群体的特殊性。所以一切工作突出一个“急”字,要分秒必争,迅速处理,这决定急诊护士应有巨大潜能,投入高速度、高效率的工作,需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多,工作量大,工作节奏快,医护人员精神高度紧张,以上原因使得急诊科护理人员面临的风险多于其他科室,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将护理的风险的发生减少到最低限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护理风险 干预
  • 简介:摘要鉴于当前公立医院筹资活动多元化,所引发的一些筹资风险,本人认为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及医院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医院筹资风险的监管及审计力度,及时规避医院财务筹资风险。本文从审计的角度,发现筹资活动风险点,积极主动地防范及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对公立医院健康稳步发展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医院筹资活动 审计风险点 防范与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急救的护理风险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急诊部从2011年5月年到2012年4月反馈的相关的意见表及护理管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1年5月年到2012年4月急诊救治患者6689人,发生护理过失126例,医疗纠纷23例。结论得到明显下降。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确保急救工作连贯性快捷,提高急救理质量是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医患纠纷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急诊急救 护理风险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