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DWI)CT在脊椎骨折病因诊断中的准确度,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手段在脊椎骨折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96例脊椎骨折患者进行试验,分成单纯性脊椎骨折组(n=46)病理性病理性脊椎骨折组(n=50)。对两组脊椎骨折患者分别进行DWICT扫描诊断,评价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脊椎骨折患者病因诊断的准确度。结果在单纯性脊椎骨折的病因诊断方面,DWI对骨折脊椎的诊出率(97.44%)明显高于CT(87.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性脊椎骨折病因的诊断过程中,DWI的骨折脊椎诊出率(96.94%)依然高于CT(86.73%)。结论DWI对脊椎骨折病因诊断方面的准确率高于CT,但是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均存在一定缺陷,需要针对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特点,采取联合诊断的方法以提高脊椎骨折病因的诊断准确度。

  • 标签: 磁共振扩散成像 CT 脊椎骨折病因诊断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4-14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4期
  • 机构:美国两个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以防止转基因生物的扩散,从而避免意想不到的生物灾难发生。这被认为是朝着生产更安全的转基因生物迈出的突破性一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螺旋CT表现肾周间隙扩散分析。方法回顾分析87例AP病例的螺旋CT扫描表现,观察胰腺炎腹膜后扩散侧重肾周间隙受累特征、分析肾筋膜毗邻关系。结果肾周间隙受累率为68%,表现肾周间隙内水肿或积液通过桥隔与同侧增厚的肾筋膜相连。结论AP累及肾周间隙时,轻者CT表现为肾周间隙内侨隔或脂肪水肿,重者可见蜂窝织炎或积液。AP所致的炎性水肿或积液主要通过肾周间隙内的桥隔扩散或者破坏肾筋膜后进入肾周间隙。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腹膜后间隙 扩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肝癌患者实施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检查并确诊的肝癌患者50例,磁共振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在磁共振基础上以DWI进行诊断结果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间检出率及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检出率分别为肝细胞癌32.00%、肝转移瘤28.00%、肝血管瘤16.00%、肝囊肿24.00%相比于对照组14.00%、14.00%、6.00%、10.00%有所好转,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80.00%相比于对照组58.00%有所好转,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以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进行检查后,检出率与满意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 标签: 诊断鉴别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扩散至肾周间隙的螺旋CT表现。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进行分析,观察胰腺炎腹膜后扩散侧重肾周间隙受累特征、分析肾筋膜毗邻关系。结果经分析可知,患者的肾周间隙受累率为67.50%,表现肾周间隙内水肿或积液通过桥隔与同侧增厚的肾筋膜相连。结论急性胰腺炎累及肾周间隙时,病情较轻患者的CT表现为肾周间隙内桥隔或脂肪水肿,病情较重者可见蜂窝织炎或积液。急性胰腺炎所致的言行水肿或积液主要通过肾周间隙内的桥隔扩散或破坏肾筋膜后进入省周间隙。

  • 标签: 急性胰腺炎扩散 肾周间隙 螺旋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MR检查资料,分析病灶的形态学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表观扩散系数(ADC),总结乳腺癌的MRI特征及其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结果12例乳腺癌中,10例边缘毛刺征、2例边缘光滑;10例不均匀强化、2均匀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显示8例为III型、4例为II型;1例ADC值为1.45X10-3mm2/s、其余11例均低于1.29X10-3mm2/s。结论综合MR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胃漂浮微球。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挥发法制备,从乙醇和二氯甲烷的比例、温度、增塑剂的使用量等方面考察了其浮率及含量释放。结果最终采用106的油相比例。外水相40℃,增塑剂0.2g,所得微球浮率良好,24h后,仍有90%以上的微球上浮,12h后,释药达到全部药量80%。结论该微球重现性好,浮率高,释药性能等符合实验设计目的。

  • 标签: 胃漂浮 微球 质量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新生儿HIE早期诊断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35例HIE新生儿(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期经MRI检查结果正常的新生儿35例(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进行DWI检查,比较其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新生儿经过检查后,观察组HIE新生儿的灶状病变以及弥漫病变ADC值分别为(0.63±0.11)×10-3mm2/s(0.62±0.09)×10-3mm2/s,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HIE的早期诊断中,采取(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能够对新生儿的病情进行准确的早期诊断,为患儿后期的治疗机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扩散加权成像 新生儿 HIE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多发性硬化MRI诊断及其胼胝体扩散张量成像。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30例颅脑多发性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同期选择30例前来我院体检的正常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所有人员进行扩散张量成像,记录观察组患者的MRI诊断影像资料,并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扩散张量成像的异同。结果对于颅脑多发性硬化采用MRI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各向异性分数值以及平均扩撒系数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颅脑多发性硬化患者采用MRI诊断以及胼胝体扩散张量成像,有利于该疾病的诊断、病情预测以及治疗效果评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脑多发性硬化 MRI诊断 胼胝体扩散张量成像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R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进行MRI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分析对比患者成像表现最低ADC值。结果7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腺体体积显著增大,信号分布不均,中央腺体上信号呈稍高信号分布不均,ADC值0.77-146;43例前列腺癌患者中5例在中央腺体病灶上呈稍高信号,38例患者病灶上呈高信号,ADC值0.50-1.03;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ADC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可大力应用推广。

  • 标签: 前列腺癌 MR扩散加权成像 诊断 鉴别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MR扩散加权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收治并经病理学诊断证实的女性乳腺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65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组良性组,另选择25例乳腺正常的自愿者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脂肪抑制技术,扩散敏感系数b分别选取0、400、600及800、1000s/mm2,将b为0s/mm2时的图像及不同b值下的扩散加权图像输入表观扩散习俗计算软件,得出不同b值时的ADC。然后由2位技术娴熟的副主任医师资格的影像医师依据图像显示的病灶大小、位置、边缘、形态、信号、ADC值及相邻淋巴结等诊断,并将不同b值下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综合评价各b值下MR扩散加权成像图像,恶性病变2例(原位癌)、良性病变1例过小纤维瘤未显示,总的诊断敏感性达95.39%。不同b值下恶性组与良性组、正常组的ADC值存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b值为1000s/mm2时,以恶性病变组的ADC值的95%可信区间上界为准,良、恶性病变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最高,分别为86.49%、92.86%、89.23%。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来加强其鉴别诊断准确性。

  • 标签: 乳腺良恶性病变MR扩散加权成像 b值 ADC值 扩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脑肿瘤与肿瘤样变的鉴别价值。方法将我院从2010年2月~2012年2月所收治的脑肿瘤脑肿瘤样变患者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使用DWI进行鉴别诊断,对照组使用MRI进行鉴别诊断,对两组鉴别方法对脑肿瘤与肿瘤样变的鉴别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34例患者经过手术病理证实,使用DWI进行鉴别时,总确诊率为94.1%,对照组34例患者经过手术病理证实,使用MRI进行鉴别时,总确诊率为70.6%,两组鉴别方法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脑肿瘤与肿瘤样变具有较高的正确诊断率,能够有效的对脑肿瘤与肿瘤样变作出正确的鉴别诊断。

  • 标签: 肿瘤脑肿瘤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采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60例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分别采用磁共振平扫成像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两种方式判断分期,与手术后的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平扫成像诊断的灵敏度(73.33%)、I期的诊断准确率(25例,41.67%)明显低于磁共振加权扩散成像灵敏度(98.33%)、I期诊断准确率(45例,75.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加权扩散成像的Ⅱ期诊断准确率也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采用3.0T扩散加权成像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来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平均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CT动态增强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磁共振常规扫描基础上另加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技术检查进行临床明确诊断,分别认真观察两组的检查结果,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技术相对于CT动态增强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我院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过临床诊断性检查,对照组检出19例,6例未检出患者其中有3例是由于对肝癌不典型表现缺乏足够的认识,另外3例由于扫描视野不全或者窗位选择不恰当,CT动态增强检测肝癌的敏感性为76%;观察组检出24例,1例患者未被检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技术检测肝癌的敏感性为96%,明显高于CT动态增强检测肝癌的敏感性,提高了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讨论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技术近年来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中应用日趋广泛,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降低了临床误诊漏诊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借鉴推广使用。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 原发性肝癌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结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对分离所得的218株葡萄球菌进行mecA基因的检测,对比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与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结果与mecA结果符合率为96.3%,而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结果为99.43%。在CNS的检测结果上,头孢西丁在特异性与敏感性(100%、94.6%)上均高于苯唑西林(95.9%、88.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灵敏度较高,检测结果与PCR检测结果相关性高,且操作简便,可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头孢西丁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ecA基因 苯唑西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参数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并判断其是否具有评判价值。方法在我院选取经临床病理确诊的65例宫颈癌患者,检查显示临床分期Ⅰ期16例,Ⅱ期28例,Ⅲ期21例;病理类型鳞癌59例,腺癌6例;分化程度低分化7例,中分化35例,高分化23例。65例患者都给予平扫+增强MRI扫描、DWI检查及进行凝血功能的测定,记录宫颈癌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凝血功能的指标与MRIDWI参数,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宫颈癌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分化程度、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MK、MD、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临床Ⅲ期与Ⅰ期、Ⅱ期,分化程度高分化与低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的MK、MD、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MK、MD、ADC值分别与凝血功能指标(Fib、PLT)进行相关性分析,均显示相关性显著(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参数值对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分化程度的评估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微生物分析仪法与常规纸片扩散法在细菌耐药表型检测中的检测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培养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各500株为检测对象,分别使用微生物分析仪法常规纸片扩散法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确证试验、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诱导试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试验。比较两种方法在上述试验中检测的阳性率。结果微生物分析仪法的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确证试验、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诱导试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试验检测阳性率略高于常规纸片扩散法,但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微生物分析仪法与常规纸片扩散法均能准确有效地对细菌耐药表型进行检测,但微生物分析仪法检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检测结果。

  • 标签: 微生物分析仪法 常规纸片扩散法 耐药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生物分析仪法与常规纸片扩散法在细菌耐药表型检测中的调查结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8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运用微生物分析仪法与常规纸片扩散法进行检测,常规纸片扩散法所获数据为对照组,微生物分析仪法所获数据为观察组。结果两种方法的细菌耐药表型检测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临界范围阳性菌株检测准确性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两种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均较显著,而微生物分析仪法检测临界范围阳性菌株更加灵敏,准确性及特异性亦高。

  • 标签: 微生物分析仪法 常规纸片扩散法 细菌耐药表型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