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禁食病人低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1月至2010年8月共3216例术后禁食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1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表现,术后当天开始补,未发生1例高钾血症。结论术后禁食病人应早期补,只要病人肾功能正常,补一般不会发生高钾血症;早期补有利病人术后康复。

  • 标签: 手术后 禁食 早期补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妊娠剧吐是妊娠特有疾病,发生率为0.35%~0.47%,常表现为年轻初孕妇在停经40天左右出现早孕反应,逐渐加重直至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继而引起失水及电解质紊乱,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近年来大量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妊娠剧吐与低钾血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因此补对治疗妊娠剧吐非常重要。本文将就产生低的原因、静脉补的剂量、静脉补的致痛机理以及静脉补局部致痛的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妊娠剧吐 低钾血症 静脉补钾 致痛机理 防治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找出常见病因,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发病病因。结果病因从多到少依次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6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6.7%),肾小管酸中毒(8.3%),用糖皮质激素后(3.4%),柯兴氏综合征(3.4%)原因不明(3.4%)。结论低性周期性麻痹常见原因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 标签: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45例低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低性周期性麻痹27例,继发性18例,其中继发于甲亢者13例,肾小管酸中毒3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例,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多在夜间及凌晨清醒后发病,经口服及静脉补、补充门冬氨酸镁后全部患者肌力恢复正常。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低性周期性麻痹抢救成功的关键,补充门冬氨酸镁是重要措施。

  • 标签: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衰患者高浓度静脉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2例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心衰伴低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浓度补组(对照组)42例和深静脉高浓度微量泵补组(治疗组)40例,比较两种补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深静脉高浓度微量泵补能更好纠正心衰患者低血(P<0.0.01),无高血发生。结论深静脉高浓度微量泵输对心衰患者有较好的补疗效,而且是安全的。

  • 标签: 心衰低血钾高浓度静脉补钾
  • 简介:摘要常能听到临床反应说夏季结果偏低。对此对吧我院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2年间临床血清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夏季血结果偏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低血软病又称为“棉酚中毒”。与食用粗制棉籽油引起慢性中毒有关。癔病性瘫痪的发生一般多有明显的精神因素,多见于青年女性,二者瘫痪的特点明显不一样,血及心电图等有助于鉴别。

  • 标签: 低血钾软病 癔病性瘫痪 鉴别浅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诊断高血症的病因及特征。方法对52例高血症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与血清浓度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改变和血清浓度测定不呈平行关系,主要病因为肾功能不全。当血清浓度超过5.5mmol/L时,心电图表现为帐蓬状高耸T波,基底变窄,Q-T间期缩短,随着血清浓度的继续增高,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亦相应增加,主要是细胞外血清浓度增高引起的心电图改变。结论心电图是评价高血症程度的重要手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心电图 高血钾症 帐蓬状高耸T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垂体后叶素使用中导致严重低血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由于使用垂体后叶素导致严重低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后,电解质检查最低离子为2.57mmol/L,总结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并提出注意事项。结果经医生及护士的积极治疗和护理后,患者垂体后叶素停止使用,血上升。结论垂体后叶素导致严重低血需要护士给予积极的临床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防止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垂体后叶素 高度低钾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复发的影响,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甲亢患者周期性麻痹复发的重要性。方法对我科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收治的60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实施心理支持、饮食指导、疾病防治知识宣教、药物指导、跟踪随访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调查和观察出院后1年内两组病人周期性麻痹患者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合并周期性麻痹症状的甲亢患者除常规的治疗外,加强心理支持、饮食指导、疾病防治知识宣教、药物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周期性麻痹的反复发作。

  • 标签: 周期性麻痹 甲亢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婴幼儿肺炎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自院收治的婴幼儿肺炎患者共12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78例,女42例。随机分为A、B两组,A、B两组分别有60例患者。A组为治疗组,采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另外再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治疗方法,B组为对照组,只采取口服布洛芬混悬液的治疗方法。分别观察并记录A、B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经治疗两个月后,观察发现,A组婴幼儿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比B组婴幼儿患者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婴幼儿肺炎的方法有更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 婴幼儿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钾血症中血浓度与肢体肌力的相关性以及治疗。方法总结123例于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以低钾血症为首要诊断收治入院的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浓度与肢体肌力有一定的相关性,血及症状恢复正常时所需的时间所需补的总量。治疗中加入门冬氨酸镁对低钾血症的治疗没有获得收益。用氯化钾加入生理盐水中治疗与部分加入葡萄糖液中无明显差异。结论低钾血症患者轻度低及中度低上、下肢肌力以3、4级为主,而重度低上、下肢肌力以4、5级为主。至血正常所需时间最长为43小时,补总量为39克,至血正常所需补总量为47.5克,所需时间为34小时。血浓度越低,所需补总量越多,所需时间越长。临床上对低钾血症患者常给予同时补镁,但本研究中有30例补充门冬氨酸镁,较对照组在平均补量及平均补时间上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低钾血症患者并不一定常伴低镁血症。静脉点滴0.9%氯化钠液和5%葡萄糖液均可使血降低,给予葡萄糖后,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伴糖原的异生作用(结合),可使血浓度降低。大量摄入钠,细胞外液钠浓度升高,细胞内外钠浓度差增大,通过被动弥散,使细胞内的钠浓度升高,激活NA+-K+ATP酶,使转运至细胞内,降低血。在治疗低钾血症时,将钾盐放在0.9%氯化钠液中(钠浓度高于血钠浓度)静脉快速滴入可能会使血更低。建议在心电监护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随访下,用微量泵控制速度进行高浓度静脉补

  • 标签: 低钾血症 血钾浓度 肌力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氨氯地平与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本中心门诊治疗的94例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7例,给予氨氯地平5mg/次,1次/d,晨服;B组47例,给予氯沙坦50mg/次,1次/d晨服,共8周。用药4周后对舒张压≥90mmHg者,剂量加倍。结果8周末氨氯地平、氯沙坦均能有效降压,有效率分别为63.8%、65.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氨氯地平 氯沙坦钾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不良反应的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2011年间收治的275例应用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其中,男性138例,年龄在19-54岁之间,女性137例,年龄在21-63岁之间。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139例,应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B组患者136例,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在采用两种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效果较好,对于患者的不良反应要显著少于采用阿莫西林治疗对于患者的不良反应。结论在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

  • 标签: 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联合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9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联合方案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89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愈合56例(62.92%),显效18例(20.22%),有效10例(11.24%),无效5例(5.62%)。其中发生不良反应8例。治疗有效率94.38%。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联合方案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治愈率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克拉维酸钾 阿莫西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