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医疗纠纷正处于上升时期,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急诊是医疗纠纷易发地。认真分析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探讨对策,对医院自身建设及完善医疗护理服务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作者对某院急诊医疗活动中与护理相关15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防范对策。

  • 标签: 急症护理 立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控制霍乱暴发疫情,尽可能地做到“早、小、严、实”并为防止今后类似事件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统计学方法,按《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要求,查找传染来源,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落实8例霍乱病人、10例带菌者的隔离治疗,严格把握出院标准,彻底实施17个疫点终末消毒。结果从患者的大便中和所购同批次的甲鱼中找到相同特点的○139霍乱弧菌,找到凉拌猪心是危险食品,将暴发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结论厨师加工制作甲鱼的操作不规范,污染凉拌猪心,而导致霍乱暴发。

  • 标签: O139霍乱 暴发 调查
  • 简介:摘要本研究笔者从调补脾肾、滋肾柔肝出发,采用中药方剂治疗胰腺癌肝脏转移患者1例,疗效显著,可在以后临床实践中借鉴应用。

  • 标签: 胰腺癌肝脏转移 中医 中药方剂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季节以冬春季节为多,但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我国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

  • 标签: 麻疹 传染病 预防接种 暴发流行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1小学生流感暴发的原因及流行特征,为今后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处理提供经验。方法对2011年5月31日~6月19日榆社县社城中心校发生的1流感疫情进行现场调查和采样监测。结果本次疫情历时20天,全校共发病68人,罹患率为40.24%,病例均为学生,以一年级和六年级居多,罹患率分别为68.75%(22/32)、52.00%(13/25)。检测咽拭子标本11份,8份乙型流感病例核酸阳性。结论这是一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疫情暴发。

  • 标签: 乙型流感 暴发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此疫情的流行因素,为疫情定性及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伤寒和副伤寒病例个案调查表》内容对病例进行调查,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学校有在校学生143人,发生疑似伤寒病例20人,罹患率为13.99%;通过粪便培养、血常规检查、2次血清肥达试验,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症状体征,排除伤寒疫情,诊断为其他疾病。结论学校伤寒疫情定性要准,诊断须谨慎,采样要相对全面,控制措施要早。

  • 标签: 学校 伤寒病例 调查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住院病人跌倒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避免跌倒事件的发生,为制定患者跌倒防范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0年至2013年6月护理系统上报的56例住院病人跌倒事件,对跌倒发生原因及造成伤害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跌倒发生主要原因分别是健康因素占85.7%、药物因素占8.9%;跌倒造成伤害程度比率分别是1级占25.0%、2级占7.1%。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跌倒防范培训,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水平和跌倒防范能力,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是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的根本途径。

  • 标签: 跌倒 安全管理 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急性胰腺炎的心理干预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22例急性胰腺炎患儿,按简单随机法分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心理干预护理),每组11例。对比住院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指标。结果观察组联合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后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指标取得了良好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后,患儿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指标效果理想。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小儿 心理干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PICC置管后管理维护及改进护理方法在预防感染方面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42例PICC置管留置的患者进行研究,给予预防感染管路维护与护理改进,观察本组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并发症方面,置管后本组中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护理满意度方面,本组达到95.24%。结论PICC置管后,加强管理维护及改进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满意度较高,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置管 预防感染 管路维护 护理改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入性麻疹暴发的特征和原因、为预防控制输入性麻疹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病例血清进行麻疹、风疹IgM检测。结果2012年5月27日-6月4日在一个家庭发生5例麻疹病例,麻疹IgM检测4例阳性,4例确诊病例、1例临床诊断病例。结论5名病人为外籍人员且为外地感染,此次疫情为“一输入性麻疹暴发”,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未发生二代病例,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 标签: 输入性 麻疹 暴发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由传统的医学模式逐步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变,新的医疗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患者医疗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这些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1。今对笔者所在医院3年来发生的65医疗纠纷进行系统分析,查找主要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其目的是提高医疗质量,增强规避风险意识,更好地维护医患合法权益,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 标签: 医疗纠纷 原因 防范
  • 简介:摘要笔者通过一“两非”案件移送公安追诉刑事责任,探讨对同一违法行为出现多部卫生法律可以约束制裁时如何取舍。

  • 标签: 两非 移送 可操作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学生群体性癔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通过对忻城县一学校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结果排除食物中毒,而是一群体性癔病发作。结论要熟悉学校的突发事件管理和应急处置方法,减少和避免学校群体性癔病发生。

  • 标签: 小学生 群体性癔病 调查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中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于我院骨科治疗的骨外伤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治疗,即传统创面处理,观察组52例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52/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能有效能有效促进骨外伤患者创面愈合,显著缩短愈合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骨科 创伤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讨论如何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提高患者安全管理,制订相应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医院各病区上报的200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分类、发生人群、发生原因、时间特点进行研究,找出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结果(1)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给药错误、非计划拔管、药物外渗。(2)主要原因分别是未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和工作流程。(3)护士资历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4)资历较低的护士在评估及沟通方面以及专科知识掌握存在显著不足。(5)一天之内,1000~1600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主要发生人群为N1、N2护士,患者年龄集中在60~80岁之间。结论医院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工作核心制度培训,将制度落实情况列入绩效考核,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意识水平和临床工作能力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根本途径。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发生原因 应对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