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产后底肌功能发生障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指女性孕产妇患者由于妊娠使得底支持结构发生了异常。严重者会发生功能性障碍并且出现缺陷,在产科中该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底肌功能受损后的一般临床症状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等。不仅伤害了患者的健康,并且给患者的心理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加强对底肌康复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盆底肌 康复护理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度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70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骨折创伤类型(Tile分型),将B型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C型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与并发症率。结果①观察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59%,对照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2.7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率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Tile分型,可选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显著,与C型骨折病例相比,B型骨折病例预后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重度盆骨骨折 临床治疗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底康复治疗的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分娩产妇136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8例,对照组经Kegel底肌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底电刺激治疗仪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6.2%明显提高,底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分娩后行底肌功能训练加上底电刺激治疗,可明显提高产妇产后底肌力,效果显著。

  • 标签: 产妇盆底康复 盆底肌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妇底肌损伤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效果并在临床推广应用。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来本所门诊产后6~8周常规康复检查做底肌肉检测后收治的29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和底康复器-“阴道哑铃”治疗,疗程结束3个月随访检测所有接受规范治疗的研究对象底肌力,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结束3个月随访检测肌力并按相关标准判定对照组和研究组肌力≤3级分别为61例(36.3%)、74例(56.9%),底肌力分级≥4级分别为56例(43.1%)、107例(63.7%);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34.6%、67.3%,研究组底肌力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研究组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底功能减退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底肌锻炼、采用阴道哑铃练习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均为有效的底康复治疗方法,以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疗效最为显著,有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后盆底肌肉 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王鸿度教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穴中,善于运用《黄帝内经》中基本理论为指导,穴、配穴。

  • 标签: 针灸 王鸿度 选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评估底重建术前子宫质量的意义。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需底重建手术的患者45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她们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采取超声评估子宫质量,包括子宫体、子宫颈各径线值与质量,并与术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超声评估子宫体、子宫颈各径线值与术后测量值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复发5例,成功40例患者全子宫平均质量为49.74±13.06g,复发5例患者术前超声评估与术后离体子宫称重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高于成功组患者均值。结论底重建手术患者术前采取超声评估子宫质量可取得不错的效果,评估结果与术后评估基本一致,有很高的临床意义,值得借鉴。

  • 标签: 盆底重建 子宫质量 超声 意义
  • 简介:摘要目地观察底肌肉康复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后42天有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0例,进行底肌肉康复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10次,一周2次,第1疗程结束后间隔3月行第二疗程治疗,依次行第三疗程治疗。结果经第1疗程治疗后有18例已经无漏尿现象,35例好转,7例无明显好转。经三个疗程治疗后,除8例患者偶有漏尿现象,但是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外,其余52例均没有出现漏尿现象。治疗有效率100%,显著有效率约为87%。结论底肌肉康复治疗能有效的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 标签: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肉康复 电刺激 生物反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80例,根据病情分别选择不同腹腔镜下术式治疗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选择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及术后1个月复发率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不同腹腔镜下术式治疗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术后评价指标与疗前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在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腹腔镜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手术治疗的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底重建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底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及手术并发症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与传统的底重建术相比具有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及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女性盆腔脏器脱垂 改良盆底重建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高血压病是现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但是由于大多数患者对该病的认识不足,不能遵医嘱用药,很难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导致控制率低,并发症升高。本文对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治疗方面分析,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病 合理用药 治疗 误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后早期女性底脏器脱垂的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280例足月妊娠并住院分娩产妇于产后6周复诊并完成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年龄、孕产次、既往史、家族史、此次妊娠分娩情况、个人生活习惯,进行POP-Q分度及底肌张力测定。结果产后早期底脏器脱垂发生率为55.7%(156/280)。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P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阴道分娩、分娩时BMI。结论年龄增加、阴道分娩、分娩时BMI过高可能是产后早期POP的危险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女性PFD生物反馈和底肌肉训练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底功能障碍且对其进行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病人接受普通护理,实验组病人在接受普通护理前提下,对其实行PFD生物反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病人的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病人接受普通护理后底功能恢复情况显著差于接受实施女性PDF生物反馈的实验组,对比后发现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女性PFD生物反馈护理干预在底功能障碍病人的底功能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PFD生物反馈 护理干预模式 盆腔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实施连续性会阴管理策略对阴道分娩产妇底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产科门诊进行规律产检的孕妇10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在孕期、产时及产后实施连续性的会阴管理策略,参加孕期会阴管理培训,并连续性指导孕产妇在产前直至产后参与底肌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产前、产时及产后健康指导及护理。结果实验组产后42天、3个月底各类肌纤维收缩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连续性会阴管理策略有利于阴道分娩产后底肌力的恢复。

  • 标签: 会阴管理策略 阴道分娩 盆底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假性球麻痹导致的吞咽困难穴规律。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7月-2014年7月间采用针灸方式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导致吞咽困难的患者,且疗效在80%的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辨证分型、穴位的选取、归经使用聚类、频率和排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辨证分为5个证型,使用穴位74个,其中频次使用>3%的穴位为经穴、阳经穴、阴经穴、经外奇穴。结论假性球麻痹经针灸治疗后出现吞咽困难在治疗时主要以阴阳两经为主,然后以经外奇穴为辅,结合聚类分析的结果进行辨证取穴。

  • 标签: 针灸治疗 假性球麻痹 吞咽困难 选穴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底康复治疗头外加固定裤对底康复治疗的患者能否坚持完成治疗,治疗的次数及肌力、脱出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子宫及阴道前后壁膨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不用固定裤,自然并拢双腿,观察组穿上固定裤,实施相同治疗,相同指导,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100例患者坚持做完一个疗程的有85例,85例中患者的底肌力提高两级以上有80例,由于使用了固定裤,治疗头无一例脱出,脱出率为0,效果好。对照组的患者做完一个疗程有40例,40例中只有25例的底肌力提高2级,效果不好。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效果也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底治疗头固定裤能消除患者的心理恐惧和紧张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治疗率明显增加,治疗的效果明显。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固定裤 治疗次数 肌力 脱出率 疗效
  • 简介:摘要观察脱垂子宫患者经阴道子宫全切术后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87例因子宫脱垂而在我院行经阴道子宫全切术的患者,按其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0例,术后常规健康宣教)和观察组(47例,术后采用法国PHENIXUSB2型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治疗),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时分别评价两组的尿失禁程度与底肌肌力。结果术前与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在1h尿垫试验中的漏尿量与底肌肌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的漏尿量远小于对照组,肌力评分远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脱垂子宫患者经阴道子宫全切术后,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能够有效控制及预防压力性尿失禁,使其底肌肉肌力提高,减少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复发或避免再发生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子宫全切术 盆底功能 康复治疗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