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表半里证是金·成无几注解《伤寒论》时曲解张仲景本意而主观臆断的谬误观点,后人均以为是张仲景的观点,而流传至今贯穿于现代中医学的各种教材里

  • 标签: 半在里半在外 半表半里 谬误 张仲景 成无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汤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腹泻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51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中医四汤灌肠治疗。治疗3d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1%(49/51);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6.5%(39/51),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于腹泻患儿来讲,在治疗过程中选择采用中医四汤灌肠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患儿不良反应较小,治疗效果确切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腹泻 四逆汤灌肠 治疗效果 比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中药理论博大精深,时间悠久。当归四汤就是一味从古代流传至今的中药方子,此方剂出自我国《伤寒论》中,具有显著的温经散寒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血虚寒凝的病症。方剂中含有多味养血通经的中药,在妇产科临床中应用广泛,效果明显,现将此方剂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

  • 标签: 妇产科 当归四逆汤 药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当归四汤加味治疗痛经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痛经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当归四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22例,显效8例,有效2例,有效率100%,患者停药后,有1例复发;对照组临床治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8例,停药后,有7例患者复发,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痛经患者的治疗,采用当归四汤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痛经情况,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常规方法相比,当归四汤的安全性较高,复发率低,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当归四逆汤 痛经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顺结合大隐静脉抽剥术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大隐静曲张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采用大隐静脉传统抽剥术,观察组22例采用顺结合的大隐静脉抽剥离,就两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22例中,全程剥离20例,对照组为17例。观察组手术时间、人均切口数、术中出血量、彻底剥除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隐静脉抽剥术采用顺抽剥术治疗,可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及切口数,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彻底剥除率,促进了术后康复,并最大程度的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大隐静脉抽剥术 顺逆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胃炎以四散加味治疗为主,配合西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结果78例中,以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多见,且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关。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肯定。

  • 标签: 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四逆散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当归四理中汤由当归四汤、理中汤方组成。我们在临床上凡见有受寒病史,且久病不了了者,常以当归四理中汤加减治疗,每取良效。并以在耳科临床应用二例阐释。

  • 标签: 当归四逆理中汤 当归四逆汤 理中汤 耳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半夏泻心汤合四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14日至2018年6月14日期间我院慢性胃炎60例患者(随机分组法分组),对照组的30例患者进行常规西药(口服雷贝拉唑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的30例患者进行半夏泻心汤合四散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反酸积分(1.02±0.36)分、嗳气积分(0.44±0.01)分、纳差积分(0.53±0.19)分、胃脘痛积分(1.33±0.09)分、总有效率(96.67%)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实施半夏泻心汤合四散加减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加减 慢性胃炎 效果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上四散加味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10年2月—2013年11月对收治的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热的患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中医四散加味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中显效24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达95.56%;对照组患儿中显效19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82.22%。经统计分析发现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5,P<0.05)。研究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1.5±0.82)d较对照组(2.28±1.03)d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2,P<0.05)。结论四散加味治疗小儿发热的退热作用迅速而持久,可提高疗效及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 四逆散 治疗 小儿发热
  • 简介:笔者根据凡治“呕家无不以小半夏汤为主治之方”,“此方为呕家圣剂的论述”,对呕呕吐的34例患者选用小半夏汤加减进行治疗,结摘要目的痊愈30例,无效4例,小半夏汤来源于《金匮》,乃仲景之名方,原用于“心下有饮”之症,如《双函口诀》曰“此方为呕家圣剂”,临床上凡是遇较严重的呕呕吐等症,多用小半夏汤治疗。兹介绍如下

  • 标签: 呕逆呕吐 小半夏汤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伤寒论》中为何以生附子入药而不以制附子入药,观察生附子和附片配伍的四汤在药效学上有是否有差异。方法通过生附子四汤的急性毒性试验和生、制附子四汤对常压下对小鼠耐缺氧和抗寒冷的影响。结果小鼠最大给药量达80g/kg,按体重系数折算,成人(60公斤)日用量达4800g,为临床拟量的160倍;此是否是《伤寒论》中以生附子入药配伍四汤的原因,其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 标签: 伤寒论 四逆汤 作用机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反流性咽喉炎实施清热降汤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7年9月收入60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清热降汤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73.3%,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反流性咽喉炎患者采取清热降汤治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反流性咽喉炎 常规治疗 临床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功能性胃肠病是消化科常见的一组以胃肠功能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病因涉及多因素,四散取自东汉名医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方主治气机阻滞、阳气内郁不能通达四末少阴“四”症,笔者根据心理失衡在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结合四散组方原则,应用疏肝理气、导滞消痞的原则来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取得显著疗效,本文对应用经验进行总结。

  • 标签: 四逆散 功能性胃肠病 疏肝理气 导滞消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半髋置换术围术期中医护理和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围术期给予中医和康复护理。结果通过科学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术后的焦虑明显减轻,疗效满意。结论术前的心理护理和术后的功能锻炼及护理,可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半髋置换术 中医 护理
  • 简介:摘要寰枢关节脱位是指由于外伤、退行性变、劳损、感染风寒等原因导致寰椎、枢椎的轻度移位及相关软组织损伤,其常见症状是头疼、眩晕、恶心、呕吐、眼胀等1。多见于儿童,成人较为少见。治疗上以保守治疗为主,如手法复位、颈椎牵引等。但本病如不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脱位进一步加重,可导致脊髓高位受压,造成截瘫甚至危及生命。其潜在的危险性较大。本文就一例在体能训练中因姿势不当造成寰枢关节脱位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治疗寰枢关节头脱位提供参考。

  • 标签: 寰枢关节半脱位 姿势不当 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