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放置时间对血液中多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仪器分析的方法对分别放置1小时、3小时、6小时、24小时后的血液标本进行常规生化项目的检测。结果标本存放3小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GLU,标本存放6小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GLU、BUN、K+,样本存放24小时后所有的指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放置时间对血液中多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确保检测结果在实验室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电解质检测最好在采集标本后6小时内检测完毕,血糖的检测最好在采集标准后3小时内检测完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74例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观察组的RBC、PLT、HCT均高于对照组,WBC低于对照组,Hb、MCHC均高于对照组,MCV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采血在血常规检查中具有更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进行研究,为临床采血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纳的56例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集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测定;观察组患者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测定。结果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指标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末梢血采集,静脉血采集方法获得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准确性更高,优势更明显,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末梢血采集 静脉血采集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采血方法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24例行血常规检验患者,采血方法分别为静脉血与末梢血采集,对患者均行同期采集,并在采集后对两种不同方法所采集的标本进行测,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结果所选全部患者采集均成功,静脉血常规检验与末梢血常规检验结果相比,红细胞血红蛋白(MC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比容(MCV)、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以及血小板(PLT)比较,末梢血检验水平要显著低于静脉血(P<0.05),但白细胞(WBC)水平则高于静脉血,差异经分析亦存在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结果可见,应用静脉血行血常规检验,其结果更加稳定,且各项指标相比也较末梢血检验准确,静脉血检验值得医院做普遍性推广使用。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现代微生物检验在疾病感染控制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监测地区于2012年9月—2015年5月上报的4000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资料,依据是否进行微生物检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微生物检验后接受了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医生的经验性评估后接着服用药物,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感染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运用现代微生物检验手段,该组患者的感染程度显著低于未进行微生物检测的对照组。结论现代微生物检验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感染,还能有效监测易感人群。

  • 标签: 感染控制 微生物检验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并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118例,根据采血方法不同分为末梢采血组和静脉采血组各59例,观察并比较两组健康体检者的RBC、WBC、HCT、MCHCHGB、PLT值。结果两组患者血常规检验中RBC、WBC、HCT、MCHCHGB、PLT值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有较大影响,采集静脉血进行化验可有效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不同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精液常规检验结果,分析男性不育症病因及临床。方法收集我院100例男性不育症患者,根据WHO对精液参数异常规定的标准,分为50例弱精子症组和少精子症组。收集所有患者精液常规检验结果,分析不同精子数量组别精子活率、A级精子百分比及B级精子百分比;不同精子数量组别精子液化时间及畸形个数。结果弱精子症组精子活率、A级精子百分比及B级精子百分比明显高于少精子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精子症组精子液化时间及畸形个数低于少精子症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不育症为男性常见疾病之一,通过分析患者精液检测指标,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分析患者不孕的原因,并且为观察病情及治疗疗效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男性 不育症 精液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采集自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测的160例受检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将其随机分为静脉组和末梢组,每组分配80例受检者。通过比较检测结果的差异,探讨使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表明,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静脉血检验的结果有更大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采血方法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92例,按照数字分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集动脉血,实验组患者采集静脉血,同时接受血常规检验,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和白细胞水平。结果实验组的红细胞、红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白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具有更大的检验价值,可以提高血常规检验准确率。

  • 标签: 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100例,均对其施以桡动脉采血、肘静脉采血以及末梢采血,然后行血常规检验,对比采血结果。结果静脉血检测WBC、RBC、Hb、Hct、MCV、MCH、MCHC、PLT分别为(5.4±1.5)109/L、(3.8±0.7)1012/L、(13.0±11.1)g/L、(0.40±0.04)i/L、(82.5±7.0)fl、(26.7±8.1)pg、(312.5±25.0)g/L、(224.5±58.1)109/L;动脉血检测分别为(5.6±1.6)109/L、(3.7±0.7)1012/L、(12.7±10.2)g/L、(0.41±0.03)i/L、(83.1±6.7)fl、(26.8±8.0)pg、(313.0±26.7)g/L、(225.1±55.7)109/L;末梢血检测分别为(6.3±3.9)109/L、(3.6±0.9)1012/L、(101.5±15.4)g/L、(0.45±0.05)i/L、(92.8±5.8)fl、(27.1±4.7)pg、(304.8±27.8)g/L、(211.0±87.4)109/L;末梢血与静脉血和动脉血相比,WBC、RBC、Hb、MCV均明显较高,而MCHC和PLT则明显较低(P<0.05);静脉血检测WBC、RBC、Hb、Hct、MCV、MCH、MCHC、PLT的参数均值分别为22.0、5.6、4.5、6.2、2.3、4.3、3.3、17.6,动脉血分别为21.5、5.5、4.6、6.3、2.4、4.4、3.4、18.0,末梢血27.8、9.4、10.9、11.1、4.7、9.9、6.5、25.8;相较于动脉血和静脉血,手指末梢血的各项均值重复监测结果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不同采血方法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其中静脉血采血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优于动脉血和末梢血,建议将其作为血常规检验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动脉血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对比试纸法与镜检法进行尿液检验差异性。随机抽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接收的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其尿沉渣与尿常规检查,对比两项检查与尿液检验关系。两种检验结果对照中,试纸法假阳性率为10.17%、假阴性率为59.54%,镜检法假阳性率为11.32%、假阴性率为56.93%,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尿液检验中试纸法与镜检法各具优势,为提升检验的确诊率,可综合两种方法进行优势互补,进而降低漏诊及误诊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所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对象220例。对220患者进行两份血样采取,分别是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测,然后对两种不同采血方式的检查结果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种不同的采血方式下进行测结果的对比,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和红细胞压积要明显的高于末梢血的检测结果,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采血方式可能会对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带来影响。在进行实际的检测中由于建议使用静脉血检测效果更加,真实性也更强。同时使用静脉血检测方式也能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十分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不同采血方式 血常规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血常规检验的采血方法探讨。方法选取160例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根据采血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静脉血采集法)与对照组(末梢血采集法),观察两组检测结果情况。结果对照组PLT、Hb、HCT、RBC明显低于实验组,白细胞计数高于实验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血常规检测时应用静脉血采集法,检测结果更为客观准确,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采血方法 采血方法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时段、类型均不相同的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后其阳性率的分布状态,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对30例时段、种类各不相同的临床标本行以微生物检验后获得的结果,对照分析其阳性率的分布情况。结果血培养标本和其他标本的先时间段比后时间段具有更低的阳性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粪培养标本先后两个时间段的阳性率相近,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时间段、类型各不相同的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测,并分析其阳性率的分布情况,有助于临床领域微生物检测率的提高。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对照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将本医院2017年—2018年收治的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70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检验方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末梢采血,研究组行静脉采血,分析不同采血方式的准确性。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行静脉采血准确率较高,可准确对WBC、RBC、Hb、MCV等指标进行测,检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两组检测方式都可对患者的血常规情况进行测,但是静脉采血对指标的检验更加的清晰和准确,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准确的依据,有应用的价值。

  • 标签: 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血常规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方法选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7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末梢血进行,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血进行。结果观察组患者红细胞检测值为3.83±0.19x1012/L,白细胞检测值为5.31±0.18x109/L,血红蛋白检测值为132.19±0.23g/L,血小板检测值为221.02±1.29x109/L。对照组患者红细胞检测值为4.51±0.21x1012/L,白细胞检测值为6.29士0.27x109/L,血红蛋白检测值为139.24±0.32g/L,血小板检测值为172.11±1.02x109/L。观察组患者红细胞检测值、白细胞检测值以及血红蛋白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检测值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静脉血的各项检测值更趋于正常水平,且稳定性较高,因此,在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应该选择静脉血进行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联合应用于白细胞检验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需进行尿液白细胞检验患者172例,依据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利用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液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镜检法检验两组患者尿液样本,观察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尿液白细胞检验结果的漏诊率、误诊率与总错误率分别为1.16%(1/86)、0.00%(0/86)、1.16%(1/86),分别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14(7/86)、15.12%(13/86)、23.26%(20/86),组间数据经统计检验得出差异显著(P<0.05)。结论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联合应用于尿液白细胞检验的临床价值十分显著,可有效降低尿液白细胞检验的临床总错误率,确保所得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 标签: 尿液干化学法 尿沉渣镜检法 白细胞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年人乙肝病毒感染后进行乙肝五项指标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检验的乙肝患者37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化学发光对乙肝五项指标进行,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体(HBcAb)、e抗体(HBeAb)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观察五项指标检验结果的特点。结果检测结果显示,HBSAg)和抗-HBc阳性率最高;感染模式中阳性;HBSAg、HBeAg、抗-HBc、HBSAg、抗-HBe、抗-HBc、阳性;HBSAg、抗-HBc阳性率最高。结论乙肝五项指标可以作为乙肝检测的重要标志,对早期检测和诊断乙肝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乙肝病毒 化学发光试验 乙肝五项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就健康体检者高血脂筛查情况及高血脂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检验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821例)为主要研究对象,男性有381例,女性有440例,回顾性分析可能引起高血脂的相关因素。结果男性高血脂总检出率为23.6%,女性高血脂症总检出率为16%,61~70岁年龄组的高脂血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结论可引起血脂增高的影响因素年龄、肥胖、高血压、药物、吸烟史,以及糖尿病史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且35岁以上的人群患上高脂血症的可能性非常高。

  • 标签: 高血脂 检出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尿液分析仪与尿液沉渣镜检法进行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550例,分别应用尿液分析仪与尿液沉渣镜检法进行尿常规检验,对比临床分析检测准确性。结果两种方法检测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阳性率相比无显著差异;尿沉渣镜检法检测蛋白质、红细胞及白细胞的符合率显著高于尿液分析仪检测,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液分析仪与尿液沉渣镜检各有优势,临床应综合使用确保检测准确性。

  • 标签: 尿液分析仪 尿液沉渣镜检法 尿常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