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照射联合皮炎平治疗过敏皮炎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88例过敏皮炎患者,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入我院并接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4例。常规组应用皮炎平治疗,研究组应用皮炎平的同时接受微波照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过敏皮炎皮疹缓解时间。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45%,相比于常规组81.82%总有效率更高,组间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皮疹缓解时间,结果研究组(40.72±9.97)h短于常规组(51.22±10.58)h,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皮炎平治疗过敏皮炎的同时给予微波照射,能够帮患者尽快缓解皮疹,从而取得更加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借鉴普及。

  • 标签: 过敏性皮炎 皮炎平 微波照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炉甘石洗剂加地塞米松治疗过敏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2017年8月期间的100例过敏皮炎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给予试验组炉甘石洗剂加地塞米松,给予对照组单纯炉甘石洗剂治疗。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8%显著高于对照组7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炉甘石洗剂加地塞米松治疗过敏皮炎的疗效确切,能快速消除瘙痒、红肿、过敏等症状,药物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炉甘石 地塞米松 过敏性皮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过敏皮炎改良固定方法,以达到有效防止PICC移位、脱管的目的。方法将48例PICC置管后出现过敏皮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取改良固定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法。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有效防止了PICC导管的移位、脱管,减低局部感染率(P﹤0.05),同时过敏皮炎的严重程度减低。结论改良后的PICC固定方法能有效防止导管的移位、脱管的发生,减低局部感染率,保持了导管的固定,使患者舒适,PICC局部洁净美观。

  • 标签: PICC 过敏性皮炎 改良固定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某小区居民过敏皮炎患者的过敏史、家族同类病患及居住环境等状况对发病的影响,以探索本次居民过敏皮炎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0名经临床诊断为过敏皮炎的患者和57名诊断为非过敏皮炎的居民共87人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居住环境、动植物养殖状况对发病的影响在这两组中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过敏史与家族同类病患对发病的影响在两组中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过敏史和家族同类病患可能是30名居民本次过敏皮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过敏性 皮炎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过敏皮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过敏皮炎并进行治疗的患者132例,所有患者应用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进行脱敏原的检测后,再使用该仪器进行脱敏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过敏皮炎的有效率为76.52%,且将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的疗效进行统计学比较后,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采用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过敏皮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且无毒副作用、复发率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过敏性皮炎 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 过敏原检测 脱敏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五维葡萄糖在多科室临床治疗低血压和过敏皮炎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70例低血压、过敏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五维葡萄糖,观察各组患者的治愈和好转情况。结果治疗完成后,治疗组患者低血压总有效率为94.28%,过敏皮炎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患者低血压治疗总有效率54.28%,治疗过敏皮炎总有效率为68.57%。结论口服五维葡萄糖在多科室治疗低血压和过敏皮炎效果好,副作用少,能提高治愈率。

  • 标签: 维生素 葡萄糖 低血压 过敏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乐宝造口粉对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周围皮肤并发过敏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因各种原因所致出口处周围皮肤过敏的患者40例,观察组用生理盐水清洗待干后,局部涂抹康乐宝造口粉再贴无菌敷贴,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常规遵医嘱涂抹洁肤霜再贴无菌敷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明显高于对照(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6,P<0.05)。结论造口粉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可以使皮肤保持干爽,能有效吸收渗出液,减轻对皮肤的刺激,同时可使患处皮肤得到造口护肤粉保护促进皮炎、糜烂和溃疡的愈合,对皮肤损伤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膜透析导管 过敏性皮炎 造口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血清IL-4和IL-13水平以及EBV感染在过敏皮炎发生中的作用,分析过敏皮炎患者EBV感染与患者血清IL-4和IL-13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过敏皮炎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IL-4和IL-13水平以及血清EB病毒早期抗原抗体EA-IgM和EA-IgA以及衣壳抗原抗体VCA-IgM,VCA-IgA和VCA-IgG含量,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过敏皮炎患者血清IL-4(9.40±3.35pg/ml),IL-13(4.62±1.00pg/ml),EA-IgM(4.38±3.39U/ml),EA-IgA(1.46±0.36U/ml)和VCA-IgM(8.49±2.71U/m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88±1.73pg/ml,2.87±1.08pg/ml,2.68±1.12U/ml,1.29±0.29U/ml和5.61±1.95U/ml;P<0.001,P<0.001,P<0.05,P<0.05和P<0.001)。过敏皮炎患者血清VCA-IgA和VCA-IgG水平分别为5.78±3.26U/ml和109.86±74.43U/ml,对照组血清VCA-IgA和VCA-IgG水平分别为8.01±19.30U/ml和121.48±122.11U/ml,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患者血清IL-4和IL-13水平与EBV抗体EA-IgM,EA-IgA,VCA-IgM,VCA-IgA以及VCA-Ig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过敏皮炎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血清IL-4和IL-13水平升高有关;过敏皮炎患者存在EBV的活动性感染;EBV感染可能不是导致过敏皮炎患者血清IL-4和IL-13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过敏性皮炎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3 EB病毒 抗体
  • 简介:摘要失禁相关性皮炎(IAD)大小便失禁引起的并发症,很多发生在老年卧床患者,脑伤昏迷的患者,严重腹泻的患者等等。在临床上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是护理工作又一大难题,针对IAD的护理提供临床指导,从而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

  • 标签: 大小便失禁 压疮 ph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紫草液喷雾剂加贝复剂治疗乳腺癌术后并发Ⅳ度放射性皮炎的效果。方法创面清创后采用紫草液喷雾剂与贝复剂交替外喷,每日3次。结果12例乳腺癌术后并发Ⅳ度放射性皮炎经治疗后,创面完全愈合。结论紫草液喷雾剂加贝复剂促进生肌、排脓、抗感染、促进毛细血管再生,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对治疗Ⅳ度放射性皮炎效果明显,同时加强护理可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紫草液喷雾剂加贝复剂乳腺癌放射性皮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在我国,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笔者应用广东省中医院陈秀华教授临床经验穴治疗特应性皮炎1例,疗效显著,特报道如下。

  • 标签: 特应性皮炎 针刺 穴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医学专家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前阶段相比,也取得了长足性的发展。结合实际情况,本文从6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诊断和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方式,为治疗该病提供了现实依据。

  • 标签: 皮炎 特应性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蒿配方颗粒治疗日光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内服青蒿配方颗粒,外用生理盐水湿敷。结果青蒿配方颗粒治疗日光性皮炎的总有效率为98.5%。结论青蒿配方颗粒治疗日光性皮炎疗效确切,简单方便。

  • 标签: 青蒿 日光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青鹏膏剂治疗淤积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72例淤积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青鹏膏剂外擦,对照组外用益康唑曲安奈德乳膏外用,疗程4周。结果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试验组为80.6%;对照组为69.4%,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鹏膏剂治疗淤积性皮炎有较好疗效,同时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青鹏膏剂 淤积性皮炎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小儿过敏咳嗽中医古籍和中医儿科教材中还没有明确的记载,多数的学者认为本病是介于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之间的一种虚实夹杂性的咳嗽,但从多年的临床观察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的结果来分析,本病虽属于中医“咳嗽”的范畴,但其病机却与哮喘很大相同,近几年来,小儿过敏咳嗽发病率逐年的升高,已成为危害小儿健康的一个重要危害疾病。1

  • 标签: 小儿过敏性咳嗽 预防 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