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上给患者输入药液为尽快发挥药效、给失血失液者快速补液,静脉输注是最为合理的选择,输液装置是完成此项救护措施的必要工具。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均为传统的一次性输液器,其存在着造成血管内血液返流、增加护理人员工作负荷等诸多弊端,为解决传统输液装置造成的诸多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输液装置

  • 标签: 医疗器械 输液装置 救护措施
  • 简介:摘要负压封闭引流术是一种设计独特对传统外科引流做出重大改进的新型引流技术,能够彻底有效去除较大创面的坏死组织,促进组织修复及伤口愈合。我科为了节省患者住院费用,并更好的发挥VSD的有效作用,结合临床试验与临床实践,将VSD引流装置进行改良,并通过实践总结了可靠的临床护理与观察经验。

  • 标签: 负压引流 改良 观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及时代的进步,精密化的医疗设备不断出现,在提高了诊断准确率、为广大患者、医生提高了便利性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如何对医院内的医疗设备进行有效的计量管理,确保设备计量准确,避免因设备计量不准造成的误诊、误判,已经成为医疗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成为医院管理者关注的重点。为交流经验,共同分享,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 标签: 综合医院 计量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UHS疝修补装置治疗腹股沟嵌顿疝临床经验。方法对2008-10到2011-10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以UHS疝修补装置治疗40例腹股沟嵌顿疝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患者治愈出院,随访0.5年以上未发现复发及迟发炎症。结论UHS疝修补装置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安全可行,且具有优势。

  • 标签: 腹股沟嵌顿疝 无张力修补术 UHS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输血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1,但在寒冷季节输液,由于液体温度较低,常致使病人的肢体发凉,发麻、涨痛、甚至全身发冷而打寒颤,常给病人带来不良反应,造成微循环血流速度降低,影响治疗效果2。尤其是术后病人、婴儿、老年病人、发烧病人,低温大容量输液常造成体温下降;而低体温可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如凝血机能障碍、伤口愈合缓慢、住院时间延长、药物代谢速度降低等。寒冷气候,术中术后体腔冲洗液则应加温至37℃左右,以防冷水刺激,引起膀胱,胃肠道痉挛。在输注前对血液、静脉输液及冲洗液进行加热,可以有效的防止病人体温的下降,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消除多种并发症,可显著减轻病人痛苦,促进病人康复,体现人性关怀3。而以往血液、静脉输液等的加温多采用输液加温器或电子加温器进行,但输液加温器体积较大,不利于搬动,不适合广泛推广应用;电子加温器只是对输液管进行加热,加热面积较小,温度不恒定,容易产生气泡,发生气体栓塞4。市场也出现了一次性液体加热袋,但该类产品加热效率低,不能长期使用,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另外,在抢救病人和快速冲洗体腔时常采用气体加压的方法,对急需输入药液、血液和冲洗液的病人起到加快输注的作用。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专门针对输液的加压装置,这无形中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又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我们根据临床实践,研制了一种可实现输液袋加热加压装置,并获得了国家专利,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输液袋 加热 加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气治疗前对供氧装置氧气插孔消毒的必要性。方法分别对急诊科抢救室、观察室、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外科供氧装置氧气插孔随机采集样本50份,分为消毒前、消毒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消毒前被采样的25份氧气插孔的阳性率为88%,消毒后阳性率为4%。结论每次安装氧气流量表前,先用0.5%碘伏消毒氧气插孔,再为患者吸氧,可降低因污染所导致的安全隐患,对减少患者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供氧装置 氧气插孔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针固定装置在儿科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16例儿科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按使用固定装置的观察组,普通留置针固定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在静脉留置期间,发生堵管、渗漏、滴注不畅、局部皮肤炎症、拔(脱)管例数及留置期间家长满意度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静脉留置期间发生输液滴注不畅,拔(脱)管例数及留置期间家长满意度的情况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留置针固定装置的使用有助于保持输注液体畅通,减少了留置针移位,明显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留置针固定装置儿科护理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10-20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0期
  • 机构: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传染病学研究论文,描述了一个可以被装入行李箱并运输到现场使用的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测序监测系统,这个系统在收集样本后24小时内就可以得出结果。该论文还介绍了在西非几内亚最近的埃博拉疫情中成功使用这个系统进行实时监测疫情的案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08年以来我所在日常的卫生计量工作实践中的管理创新进行了有效地尝试与运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对管理创新在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管理创新 卫生计量 实践
  • 简介:摘要医疗机构医用射线装置项目建设需要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并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与其开展的放射诊疗工作相适应的条件,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并通过环保验收。本文总结了许可证办理条件、审批流程,有助于理清思路,及时办理行政许可。

  • 标签: 医用射线装置 行政许可
  • 简介:摘要通过对扬州全市医疗机构中发生的引流装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该类产品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以及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及伤害,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械,指导生产企业改进产品并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引流装置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危害
  • 简介:摘要自动洗浴机器人是适合家用与医用环境、面向老年或残疾人群、具有智能洗澡、洗发、干身、按摩和康复等功能的一种个人卫生护理机器人。由于老年人或残疾人的身体机能一般较弱,对环境的适应调节能力有所降低,洗浴时容易发生意外,因此,在自动洗浴机器人对人体进行洗浴的过程中,监测入浴者的生命体征十分必要。据报道,人体血压是最容易受到洗浴环境影响而发生波动的生命体征之一,故本文基于脉搏波的连续血压测量理论,研制了一套生命体征监护装置,可实现人体血压的连续实时监测,相对于传统的血压测量方式,更适用于人体在洗浴时的血压监护。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吸氧装置在人工气道优化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68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气道湿化的方法应用人工的方法,定时或间断地向气道内滴入注射用水。实验组采用改良气道湿化的方法利用面罩氧气持续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结果实验组痰液的粘稠度较对照组降低,需吸痰的次数、气道黏膜损伤次数和痰痂形成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实验组的舒适程度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吸氧装置使气道黏膜保持湿润,持续处于湿化状态,促使分泌物稀释利于排除,达到良好的排痰、祛痰功效。

  • 标签: 人工气道 湿化 改良吸氧装置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实验指标的计量诊断。方法通过血脂、脉图、舌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心功能以及面部血流容积图等各种方法对36例心阴亏虚证、30例心阳亏虚证、58例心血瘀阻症、37例寒凝心脉证、36例心气亏虚证、32例气滞心脉证、43例痰阻心脉证患者以及66例健康人进行临床实验测量,所有测定结果、数据资料的统计检验、判别分析都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来进行研究分析,然后筛选判别指标,构建各个证型的判别函数(Fisher);最后对各证型函数的判别效果进行评价检验。结果从各类实验测定的32项指标中选出了外周阻力系数、动脉顺应性、快速充盈系数、全血黏度高切变率、血管硬度系数、舌微血流速度、三酰甘油等八项,构建了冠心病七类症候的判别函数(Fisher)。本次判别函数的前瞻性检验总符合率达到了86.25%,回代符合率则更是达到了93.2%。结论此次所构建的函数可以较为正确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冠心病七类症候,所入选的各项指标对冠心病症候的深入研究有非常大的启示。

  • 标签: 冠心病 中医症候 实验指标 计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