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接受角膜激光屈光手术术前检查,而未行手术的原因。方法对2012年6月-8月前来我中心就诊,并行术前检查的607例(1214眼)患者中,未行手术的235例(470眼)进行原因分析。结果6-8月未行手术235例,占总检查人数38.71%。其中符合手术条件,但因自身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放弃手术102例(43.40%);因角膜厚度不足有71例(30.21%),角膜形态异常28例(11.91%);因眼底病变,包括视网膜色素病变,视网膜裂孔未能手术11例(4.69%);因近视度数过高超过手术范围未能手术12例(5.11%);可疑青光眼5例(2.13%);斜弱视5例(2.13%);确诊圆锥角膜1例。结论角膜屈光手术并非适合所有人,全面的术前检查,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才能更好开展该技术。

  • 标签: 角膜屈光手术 术前检查 禁忌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会阴侧切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和预防措施及术后护理。方法随机抽取并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住院的300例会阴侧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切口院内愈合298例,切口红肿20例,切口硬结6例,切口裂开1例,经过合理护理后,都愈合良好。结论切口愈合不良在会阴侧切术后较常见,与多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和全面的术后护理,可提高切口愈合率。

  • 标签: 会阴侧切 适应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手术适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收治80例胆囊息肉手术病例资料。结果80例均行胆囊摘除术。结论胆囊息肉不可随意手术要把握好手术适应

  • 标签: 胆囊 息肉样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跳跃性多节段脊髓损伤损伤机制、诊断及手术适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今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例跳跃性多节段脊髓损伤患者病历资料,其中3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9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手术后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明显;(2)手术患者术前Cobbs角与术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患者治疗前后Cobbs角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跳跃性多节段脊髓损伤患者,应以挽救脊髓功能、重建脊柱稳定性为前提,手术应避免加重脊髓损伤,警惕术后患者出现其他脏器的合并伤。

  • 标签: 脊髓损伤 适用症 跳跃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一次性根管治疗的适应,并分析该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4月-2011年7月在我院牙科治疗不可复性牙髓炎、牙髓坏死和各种根尖周炎的患者84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根管治疗,实验组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疼痛、X线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是目前治疗不可复性牙髓炎,牙髓坏死和各种根尖周炎的最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一次性根管治疗牙髓炎适应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阑尾切除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与不使用抗菌药物的疗效,探讨抗菌药物适应,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方法回顾2011年O9月至2012年O6月期间我院外一科6岁~89岁行阑尾切除术患者285例,按适应分成两组,不使用抗菌药物组和使用抗菌药物组,比较观察两组病例术后发热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和切口愈合等情况。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结果不使用抗菌药物组入选235例,术后发热82例(34.9℅),时间1-3天,体温39摄氏度以下;肠功能恢复时间24-48小时;切口甲级愈合234例(99.6℅),皮下感染1例。使用抗菌药物组50例,术后发热34例(68℅),时间1-3天,体温39.5摄氏度以下;肠功能恢复时间24-72小时;切口甲级愈合46例(92℅),切口化脓4例(其中倂引流口感染2例),2组病例术后3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正常,无腹腔脓肿,粪漏,门静脉炎等并发发生,切口感染病例经局部引流换药后均治愈出院。抗菌药物使用率17.5%。结论严格的无菌技术,合理细致的手术操作,能彻底清除感染坏死病灶的前提下,部分阑尾切除术患者可以不用抗菌药物。

  • 标签: 阑尾切除术患者 抗菌药物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适应的疗效及预后观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50例,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恢复状况进行研究。结果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病情均有改善,只是治疗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效果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观察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后路经皮下椎间盘切除术(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及适应选择。方法收集我院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给予PECD治疗,通过对比患者颈痛VAS评分、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和病变椎间高度的变化,分析PECD手术的价值。结果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JOA评分、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32例患者手术时间79~121分钟,手术出血量47~172ml,术后住院时间4~8d,佩戴软性颈托1月,复查MRI后提示减压彻底,未发现颈椎失稳。结论在掌握严格手术适应后,颈椎后路PEC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明显优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以加味三黄益母汤治疗妇女子宫内置放宫内节育器后,出现腰骶酸痛,阴道不规则流血,淋漓不尽128例,并与常规剂量青霉素、氨甲环酸治疗62例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5)。该方具有补气升阳摄血、化瘀止血之功效。

  • 标签: 置宫内节育器不适应症 中医药 加味三黄益母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塑形治疗近视的观察及并发。方法选择90例2014年1月—2015年1月近视患者据治疗方式分组。单焦框架眼镜组给予单焦框架眼镜治疗,角膜塑形组行角膜塑形佩戴治疗。比较两组视力改善时间;佩戴前和戴1m、3m、6m、12m患者屈光度、眼轴长度、视力;并发率。结果角膜塑形组视力改善时间优于单焦框架眼镜组,P<0.05;戴1m、3m、6m、12m角膜塑形组患者屈光度、眼轴长度、视力优于单焦框架眼镜组,P<0.05。角膜塑形组并发8例(17.78%),无一例严重并发发生,单焦框架眼镜组无并发。P<0.05。结论近视患者行角膜塑形佩戴疗效理想,可有效改善视力,屈光度、减缓眼轴长度,控制近视发展。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近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绷带治疗角膜穿通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角膜绷带治疗单纯角膜穿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戴时间7~20d。创口均为1级愈合。无感染发生,无白斑形成。其中10眼有线条状角膜云翳形成,8眼有线条状角膜斑翳形成。出院视力为0.3~0.5之间11眼,0.1~0.3之间3眼,0.1以下1眼;与入院前相比,有明显好转,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伤口较小的角膜穿通伤,采用角膜绷带治疗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角膜绷带镜 角膜穿通伤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配戴OK治疗近视的儿童进行回顾性研究,客观评价角膜塑形对于延缓儿童近视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接受OK治疗,连续戴一年以上的近视儿童,观察戴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的情况。结果配戴OK后球度降低、角膜前表面变平,裸眼视力提高,戴一天的变化最大,一个月后稳定(P<0.05)。戴一年后患者的眼轴平均增加0.17±0.10mm。结论配戴OK角膜变平,裸眼视力提高,眼轴的增长较不戴者及框架眼镜配戴者缓慢。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近视 角膜曲率 眼轴
  • 简介:摘要目的近视患者佩戴硬性角膜塑形观察疗效。方法我院门诊2010年4月~2013年12月筛选出196例共372眼8周岁以上20周岁以下近视患者,经严格流程给与角膜塑形夜间配戴8~10小时或日间配戴8-14小时。结果满1年者停戴1周后查近视度数并与戴前度数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在使用合格的产品、规范的流程、合格的技术和合格的复查的前提保障下,角膜塑形是青少年阶段一种安全、有效地矫正视力和控制近视增长的方法。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近视 疗效
  • 简介:摘要角膜接触(contactlens,CL)CL直接贴附在角膜的泪液层上,与人眼生理相容,达到视力矫正的目的。与眶架眼镜相比CL有更大的视野,在所有注视方向均能保持光学矫正性能,消除眼镜的三棱镜作用,消除斜向散光,减少双眼视网膜像差,保持更好的双眼视,使用安全、方便、美观,还有一些特殊镜片可满足一些特殊要求。国家药监局将角膜接触分为“软性”、“硬性”和“塑形角膜接触”三大类。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市面上使用最广泛的软性亲水接触的两项检测指标及检测依据。

  • 标签: 角膜接触镜 器械安全 检测项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接触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眼科就诊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术的患者100例(128眼),其中28例为双眼,随机分为2组角膜接触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64眼)。角膜接触组在手术结束时角结膜表面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术后3d取下绷带型角膜接触,对照组术后当天包扎术眼,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滴眼液和促进角膜创面修复眼药水点眼,观察术后患者角膜创面恢复情况及眼部刺激症状。比较术后2h、6h、24h、48h、72h2组患者疼痛程度、术后3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及角膜上皮缺损面积的差异,并观察并发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为P<0.01);术后3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观察组患者角膜上皮缺损面积、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随诊2~6个月,观察组术后复发率4%,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10%,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2,P<0.05);两组均未见感染、移植片愈合不良、结膜下囊肿等并发发生。结论角膜接触能加速翼状胬肉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减轻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疼痛反应,促进角膜上皮愈合,并能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 标签: 翼状胬肉 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 角膜接触镜 角膜上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角膜绷带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46例单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戴组,各23例(23眼),两组均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毕对照组眼垫包眼,戴组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眼部自觉症状、角膜创面愈合及复发情况。结果戴组术后眼部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戴角膜创面修复较对照组快;术后6月,两组均未见复发情况。结论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可加快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减轻患者术后的眼部刺激症状,绷带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减少复发可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角膜绷带镜 复发性翼状胬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塑型的配戴指导和护理。方法对角膜塑型配戴者进行详细指导和护理宣教。结果戴后患者视力提高,详细的戴指导培训使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结论加强角膜塑型的佩戴指导护理,使患者正确有效地进行配戴,能提高塑型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近视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 配戴指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绷带在翼状胬肉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42例(42眼睛)作为对象,随机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研究组患者术后角膜表面绷带型角膜接触,5d后取下,对照组患者不做任何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术后角膜上皮荧光色素染色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的每个时间点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角膜上皮荧光染色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翼状胬肉术后使用角膜绷带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刺激症状,促进术后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属于简单、有效、便于掌握的辅助治疗措施,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绷带 疼痛 角膜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