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硬膜外麻醉术中配合的方法,以减少并发症。方法根据临床麻醉特点,对30例手术患者试行与硬膜外联合麻醉,护士在麻醉过程中针对麻醉中、麻醉后关键环节进行护理和配合。结果本组患者术中血压波动小,并且能很好的控制。仅2例患者术后轻微头痛、未做特殊处理,2d后自愈。结论做好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术中配合和护理,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 标签: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麻醉体位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中细针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6年2月&mdash;2017年3月在我院拟行剖宫产分娩的120例产妇,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细针,对照组采取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头痛时间、麻醉消失时间分别为(1.18±0.63)h、(5.02±1.97)h,与对照组的(1.22±0.75)h、(5.28±2.42)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腰痛时间分别为(8.14±2.12)min、(2.04±0.72)d,与对照组的(9.51±2.64)min、(4.36±1.27)d相比有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针应用于剖宫产术中更具微创性,尤其对于局部穿刺点的损伤程度轻于硬联合麻醉。

  • 标签: 剖宫产 细针腰麻 腰硬联合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在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瘢痕子宫剖腹产患者120例比较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3种麻醉的麻醉效果。结果实施组和实施硬联合麻醉组较硬膜外麻醉组效果好,术后反应轻,前两者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联合麻醉在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手术中麻醉效果较好,可作为手术的常规选择

  • 标签: 腰麻腰 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瘢痕子宫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高龄骨科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行骨科手术的高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注射药物,A组患者给予0.75%罗哌卡因1.5ml,B组患者给予0.75%布比卡因1.5ml,观察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痛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以及麻醉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痛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A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心动过缓发生率、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用于高龄手术患者效果较好,且并发症较少,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科手术 老年人 麻醉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次不同穿刺方法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腹部、盆腔部、会阴部和下肢手术160例,随机分四组,每组40例A组为针(25G,0.5mm)组;B组为硬膜外针引导针至黄韧带组;C组为硬膜外针引导针至硬膜外腔组;D组为小针头(0.8×38mmTWLB)引导针至黄韧带组。结果A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低于其余三组(P<0.05),B、C、D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二组腰背痛发生率均高于A、D二组(P<0.05),B与C组之间以及C与D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麻醉平面高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小针头(0.8×38mmTWLB)引导针穿刺方法具有效降低腰穿刺术后腰背痛发生率和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的优势。

  • 标签: 单次腰麻 术后腰背痛 小针头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采用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对阻滞平面产生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本次选取初产单胎剖宫产孕妇80例,均为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收治,随机分组,就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n=40)与硬膜外未注射药物(对照组,n=40)对阻滞平面的影响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小于对照组(P<0.05),感觉阻滞起效、持续、最高阻滞平面出现时间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最大运动阻滞出现时间无差异(P>0.05)。两组对肌松要求可满足,恶心、呕吐、寒战、低血压率相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取10ml生理盐水经硬膜外腔注射,可使阻滞平面提高,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且使运动阻滞时间缩短,可在剖宫产-硬联合麻醉中应用。

  • 标签: 腰膜外注射生理盐水 剖宫产 腰麻阻滞平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饮水对非腹部术后患者的影响,防止患者因过久禁饮而造成的不良症状。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行非腹部术的100例患者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探究组患者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在术后30min给予适量饮水,对照组患者于术后3~6h给予饮水。分析比较探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口渴、嘴唇干裂、咽部疼痛、恶心呕吐、担忧等不良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探究组患者术后的口渴、咽部疼痛、恶心呕吐、担忧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明显减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腹部术后患者进行早期饮水可有效降低术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缓解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早期饮水 非腹部腰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术中与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的影响。方法将湖北省建始县中医医院收治100例产妇纳入本次研究并均分两组,在剖宫产术中分别给予与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研究组,n=50)、硬膜外麻醉(对照组,n=50);对比分析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的麻醉起效时间、Bromage评分、术中出血、感觉阻滞程度以及麻药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与对照组的MAP及Apgar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00%)优于对照组(22.00%),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给予产妇施行小剂量的布比卡因与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

  • 标签: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持续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实施轻比重布比卡因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本院120例产妇实行研究和分析,观察使用轻比重布比卡因后麻醉平面和起效时间、动脉血压变化、麻醉效果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对剖宫产产妇实行轻比重布比卡因后,动脉血压相对平稳,麻醉平面平均为T2-8以下,麻醉起效时间为2~4分钟,新生儿Apgar评分1min平均为9.5分,5min平均为10分。结论对剖宫产实施轻比重布比卡因,操作容易、起效迅速、用药量小、效果确实可靠、恶心呕吐发生率低、循环功能相对稳定、术后下肢运动神经功能恢复较快、对胎儿影响小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轻比重布比卡因 腰麻 剖宫产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混合痔直肠粘膜环切术治疗患者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方法观察85例施行混合痔直肠粘膜环切术后患者,对疗效及术前、术后的护理要求,护理措施及体会进行整理,同时向患者介绍了直肠粘膜环切术后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并发症的预防、及pp粉坐浴的作用。结果经术后精心护理后,8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0天。肛门恢复正常,大便通畅,均无复发。结论混合痔在下行直肠粘膜环切术的术是经典、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复发率低,费用低。术前做好病人心理护理,术后在预防出血、止血、预防尿潴留及抗感染方面加强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混合痔 直肠粘膜环切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的效果,为临床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骨科手术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CSEA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麻醉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麻醉诱导时间较对照组短,硬膜外局麻药用量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CSEA用于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具有起效快、镇痛肌松完善、麻醉用药量小、麻醉维持平稳等特点,值得推广。

  • 标签: 骨科手术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位硬膜外麻醉应用于PPH手术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接受PPH手术男性患者80例,随机分为S组(组),E组(硬膜外组),每组60例。记录麻醉后痛觉阻滞平面,分别记录痛觉阻滞不全、牵拉不适、术中低血压、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以及术后下肢运动神经恢复时间。结果E组的痛觉阻滞不全发生率明显高于S组(P<0.05),两组的吻合器击发牵拉不适、低血压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术后下肢运动神经恢复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5),E组术后尿潴留发率高于S组(P<0.05)。结论在PPH手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但尿潴留发生率也高于硬膜外麻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哌替啶复合氟哌啶预处理对后寒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mdash;2017年6月进行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哌替啶进行处理,实验组患者使用哌替啶结合氟哌啶进行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注射处理药剂之后的身体相关变化,记录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实验组发生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54%,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无寒颤反应48%,显著高于对照组26%,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哌替啶复合氟哌啶预处理后寒颤反应,能够有效的提高处理效果,临床医学上可以适当推广使用。

  • 标签: 哌替啶 氟哌啶 腰麻后寒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比重布比卡因在产科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9例剖宫产妇,按照布比卡因的不同比重,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2ml0.5ml布比卡因重比重液,观察组采用2ml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后血压脉搏情况以及麻醉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不良反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麻醉中,不同比重布比卡因的效果均比较理想,但是等比重布比卡因的效果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对产妇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腰麻 不同比重布比卡因 产科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剖宫产术应用硬膜外麻醉(EA)和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无麻醉禁忌症ASAⅠ~Ⅱ级剖宫产指征的产妇,按照麻醉方式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联合硬膜外麻醉组(CSEA组),比较两组的麻醉显效时间、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麻醉效果等。结果CSEA组和EA组的麻醉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C值=56.2373,P<0.05);两组间的麻醉显效时间(T=29.40,P<0.05)和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T=13.93,P<0.05)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麻醉疗效优于单纯应用硬膜外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肌松、镇痛效果好,麻醉起效快等优点,可推广为剖宫产手术的最常用的麻醉方式。

  • 标签: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剖宫产中不同节段麻布比卡因用量的临床研究。方法研究我院行剖宫产手术孕妇144例,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六组,A、B、C、D、E、F各24例,均使用0.5%浓度布比卡因-硬膜外联合阻滞,对比A、B、C三组用9,10,11mg布比卡因行L2-3穿刺麻醉,D、E、F三组用9,10,11mg布比卡因行L3-4穿刺。比较麻醉效果。结果研究显示,A、B、C三组麻醉用药后,达到T6麻醉阻滞平面时间及例数对比(P>0.05),达到T2麻醉平面例数A组少于B、C两组(P<0.05);D、E、F三组麻醉用药后,E、F组达到T6麻醉阻滞平面例数高于D组,而D、E组达到阻滞平面达T2例数低于F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C两组(P<0.05),三组硬膜外用药情况对比(P>0.05);而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D、E两组(P<0.05),硬膜外用药对比D组高于E、F两组(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使用0.5%浓度布比卡因9mg于L2-3节段或10mg于L3-4节段穿刺麻醉质量较佳,值得推广。

  • 标签: 腰麻-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 布比卡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