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方位护理在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本院脑梗死住院患者80例,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期间分别应用全方位护理方法及一般常规护理,出院后对患者进行持续6个月随访,统计与分析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抑郁及失眠状况。结果经过综合护理方法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及失眠状态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以及失眠状态,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加强患者的治疗康复信心,改善患者康复与预后。

  • 标签: 全方位护理 脑梗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31例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对照组则进行常规中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4%,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梗 脑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按照住院病例号随机抽取104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2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其余52名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结果均衡性检验结果显示,p>0.05.说明两组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肌力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功能独立性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完善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

  • 标签: 护理 脑梗 肢体功能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的颈部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人员的动脉血管狭窄情况、颈动脉血管壁内-中膜厚度、斑块的类型和数目。结果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组患者检出斑块332块,对照组体检者共检出斑块41块,观察组患者的扁平斑、混合斑、硬斑、软斑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颈动脉血管壁内-中膜厚度小于对照组,颈动脉狭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者的颈部动脉斑块可以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能够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良好的依据。

  • 标签: 诊断价值 脑梗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动脉梗化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动脉硬化32例患者病例资料,了解患者病情及用药情况。结果研究发现,临床治疗中医生采用内服用药与静脉滴注两种方式进行治疗。其中26例患者口服50mg阿司匹林肠溶片,其中单一用药患者10例,配合服用40mg维路通片患者10例,剩余6例患者配合服用40mg尼莫地平片。21例患者采用静脉滴注二联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初期所用药剂为160mg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并配合使用500mg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末期使用20ml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20ml活素或0.4g路通注射液。结论运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以及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临床治疗动脉硬化效果显著,可将其作为治疗该疾病的常规用药。

  • 标签: 脑腔梗 脑动脉硬化 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后遗症的护理方案和护理成效。方法2012年尾至2015年初来我院接受诊治的后遗症患者中,同意接受研究的总共有78例,对照组以传统护理为主,观察组以全方位护理为主,分析全方位护理和传统护理对后遗症患者的影响。结果不管是接受传统护理方案,还是全方位护理方案,后遗症患者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睡眠状态、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生活质量指标均获得改善,接受全方位护理方案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优于接受传统护理的对照组。对照组39例接受传统护理后,满意度为74.26%。观察组39例接受全方位护理方案后,满意度为94.87%。接受全方位护理方案的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优于接受传统护理的对照组。结论相对于传统护理,全方位护理更适用于后遗症患者,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后遗症 护理 全方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方法对社区患者抑郁情绪的缓解作用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社区抑郁患者254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实验组(127例)和对照组(12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其中对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患者的个性化心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SAS和SDS评分以及治疗后HAMD的比较。结果实验组的痊愈的患者有47例(39.23%),总有效率为94.35%;对照组患者痊愈的有27例(21.26%),总有效率为71.66%。两组患者SAS和SDS的评分相对于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并且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总体低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人性化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的缓解社区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更好的面对生活。

  • 标签: 心理护理 社区脑梗患者 抑郁情绪 缓解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塞通对急性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是由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内收治的,所有患者均先给予一定的基础护理以保障其基本生命健康安全,然后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患者30例,对观察组的患者在给予相应的常规内科治疗后再加以注射血塞通,对对照组的患者则只给予相应的常规内科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根据第四届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急性脑梗死疗效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得出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治疗痊愈的有4例、治疗显效的有16例、治疗有效的有9例、治疗无效的有1例,分别约占总数的13.3%、53.3%、30%、3%,总治疗有效率约为96.7%;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治疗痊愈的有2例、治疗显效的有8例、治疗有效的有12例、治疗无效的有8例,分别约占总数的6.7%、26.7%、40%、26.7%,总治疗有效率约为73.3%;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急症程度,抑制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非常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血塞通 急性脑梗死 血栓形成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丹参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40例患者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引入丹参酮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大,差异显著,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NIHSS分值以及ADL分值改善情况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实施丹参酮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脑神经受损,安全性高,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丹参酮 脑腔梗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栓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急性脑血栓脑梗塞患者60例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以及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BRSS和ADL评分比较,康复组患者BRSS和ADL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早期康复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讨并发癫痫的临床情况。方法以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50例并发癫痫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所有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所选取的5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4.00%(32/50),治疗效果基本达到临床预期;治疗后继发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略优于迟发患者(P>0.05)。结论迟发型癫痫患者较继发型癫痫的治疗难度更大;通过地西泮、卡马西平静脉注射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脑梗 癫痫 临床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通络益气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近两年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气虚血瘀型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划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参照组以及实验组,前者给予常规治疗,后者给予通络益气活血汤,对比两组疗效、ADL评分等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5.83%%(46/48)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的参照组83.33%(40/48)(P<0.05);治疗两个月后,实验组ADL评分(62.96±2.14)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的参照组(41.52±1.26)分(P<0.05)结论将通络益气活血汤治疗该种类型的,效果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可将其作为的有效治疗措施。

  • 标签: 通络益气活血汤 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一次性掀针贴刺耳穴治疗后语言謇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过外院康复治疗后仅遗留语言謇涩的患者进行掀针贴刺耳穴治疗。选定耳穴区点,皮质下,咽喉,舌区。局部皮肤75%酒精消毒,一次性干棉签拭干,用小号止血钳夹持θ0.22X1.3MM的一次性掀针贴刺入以上耳穴区中央并适力捏压2~3次,以患者感觉刺胀感为宜。外敷无菌纱布并固定。左右耳交替贴刺。每3日1次,连续2周为1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期间不另外服用任何药物。结果语言謇涩症状基本消失,表达顺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结论掀针贴刺耳穴治疗后语言謇涩病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及研究。

  • 标签: 掀针 耳穴 脑梗 语言謇涩 临床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8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mg/次,2次/天,共14天,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损缺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方便安全,疗效好,且尚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 标签: 依达拉奉 进展性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针丛刺结合康复技术急性偏瘫患者肌力恢复影响问题的研究分析。方法把60位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个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的30例在发病之后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在病情得到稳定的7天后,进行头针丛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而对于对照组的30例病人,在发病后与治疗组的一样,接受药物控制治疗对病情进行稳固,在此之后的7天左右进行康复技术治疗。结果比较这两组的治疗结果,治疗组对于瘫痪肢体肌力的提高明显高出对照组。结论头针丛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的恢复有显著的作用,这种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头针丛刺 肌力恢复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塞(AMI)是ICU病房最常见的、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快速诊断、安全的溶栓治疗、细致的心电监护、有效的护理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患者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心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75例急性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静点,试验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凝血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4.59%(35/37),对照组患者为76.32%(29/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00,P=0.025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低。

  • 标签: 依达拉奉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患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电图动态监测在脑梗塞后偏瘫行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100例脑梗塞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肌电图定位定量下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低频电脉冲联合康复治疗,治疗过程中均行肌电图仪持续监测,分析相应神经在刺激前后的电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桡神经的传导速度为(53.93±3.92)m/s,明显快于治疗前,并快于对照组(47.31±3.91)m/s,其组内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为(54.08±3.71)m/s,明显快于治疗前,并快于对照组(46.09±4.12)m/s,p<0.05;观察组尺神经的传导速度为(54.38±3.69)m/s,明显快于治疗前,并快于对照组(47.47±4.26)m/s;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电位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增大,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肌电图仪定位定量下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后偏瘫患者,可有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肌电图 脑梗塞 偏瘫 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对16例心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溶栓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16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75%(12/16),死亡率为6.25%(1/16),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3/16),其中包括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胸痛患者各1例;患者的卧床时间平均为(46.5±3.5)h,住院时间平均为(7.2±1.2)d。结论在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使治疗效果大幅度提升,并且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

  • 标签: 心梗患者 溶栓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