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10-20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0期
  • 机构:随着年龄增加,人们的头发会逐渐稀疏。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是由于维持毛囊干细胞功能的一种重要蛋白质被分解,导致毛囊逐渐萎缩并消失。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治疗脱发的新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原蛋白海绵对鼻出血鼻腔填塞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鼻腔填塞治疗的鼻出血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新型的胶原蛋白海绵止血材料进行鼻腔填塞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凡士林纱条进行鼻腔填塞止血,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胶原蛋白海绵填塞治疗鼻出血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出血 鼻腔填塞 胶原蛋白海绵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胶原蛋白”组方临床应用于对亚健康者调理保健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567例调治组采用以药食同用为主药组方的“中药胶原蛋白”营养早餐,通过6个月的调治,对照组536例食用不同牌子的保健食品胶原蛋白,两组调治时间均为6个月进行对比。结果调治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7.00%、5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治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胶原蛋白组方的研制延续了祖国医学的养生宝典,该药有干预亚健康,延年益寿之功效,是目前最科学有效的中药养生保健食药品。

  • 标签: 中药胶原蛋白 治未病 亚健康干预 营养早餐调治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I型胶原蛋白海绵在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07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4例骨缺损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系四肢长管骨骨折接骨板或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性愈合,入院行内固定物取出术的病人。在完成内固定物取出术后,治疗组在螺丝钉孔洞中和间隔置入Ⅰ型胶原蛋白海绵。对照组未置入胶原蛋白海绵。术后14d、30d、60d和90d对2组患者进行X光摄影,观察影像学图像评价治疗效果。同时结合随访结果,对比较治愈时间并进行功能评价。结果在术后14d,2组影像学无差异。但是术后30d后,2组影像学差异显著,表现为治疗组在骨痂形成方面明显快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疼痛感觉消失更快。治疗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5.3±1.7月,与对照组的8.6±2.4月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功能评价整体优良率为71.87%,与对照组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型胶原蛋白海绵用于骨缺损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I型胶原蛋白海绵 骨缺损 人体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胶原蛋白敷料对点阵铒激光术后临床的修复作用。方法对进行面部点阵铒激光患者局部冰敷胶原蛋白敷料面膜,1/d,连续2周,观察敷料对患者主观症状缓解、创伤修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点阵铒激光治疗患者术后使用胶原蛋白敷料,主观症状缓解,创面修复时间显著缩短,不良反应减少。结论胶原蛋白敷料适用于点阵铒激光术后的修复治疗。

  • 标签: 胶原蛋白敷料 点阵铒激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雄性大鼠后肢体一侧制动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探讨胶原蛋白在大鼠失用性骨质疏松中的骨代谢变化。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自身对照研究,选取4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未进行处理)和实验组(N=20,一侧后肢体固定),20只雄性SD大鼠右侧肢体固定建立失用性骨质疏松模型,右后肢制动固定作为实验组,未固定的对侧肢体为对照组。2周后麻醉下建模动物处死后截取相同长度后肢股骨标本,进行标本处理。采用微量羟脯氨酸测定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总胶原及Ⅰ型、Ⅱ型胶原含量。结果实验组总胶原、Ⅰ型、Ⅱ型胶原含量及Ⅰ型/Ⅱ型胶原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一侧后肢体制动可以导致大鼠固定侧股骨总胶原、Ⅰ型及Ⅱ型胶原蛋白的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化,Ⅰ型/Ⅱ型胶原比值的下降,构成了失用性骨质疏松的生物化学基础,导致骨钙、骨磷减少形成局部性骨质疏松。

  • 标签: 失用性骨质疏松 大鼠 Ⅰ型胶原 Ⅱ型胶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自然N端前体蛋白升高在各种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脑自然N端前体蛋白检测阳性的疾病﹙临床上的第一诊断为主﹚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脑自然N端前体蛋白升高的分为四组一组均值为3905.82±2981.97pg/ml;二组为4447.04±2089.94pg/ml;三组为2646.95±1586.81pg/ml;四组为2581.80±1292.22pg/ml。结论脑自然N端前体蛋白对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自然肽N端前体蛋白 化学发光 心衰
  • 简介:摘要以水产加工废弃物罗非鱼皮为原料,提取纯化非变性胶原蛋白,获得相关技术参数5%NaCl溶液和0.1mol/LNaOH溶液进行鱼皮前处理;150料液比的0.5mol/L乙酸溶液抽提两次得到酸溶性胶原蛋白;0.1%~0.2%胃蛋白酶,酶解后得到酶溶性胶原蛋白;分级过滤、盐析、透析对胶原蛋白进行纯化处理;冻干后鱼皮胶原蛋白的得率达到11%以上,适合进行产业化推广。

  • 标签: 罗非鱼皮 提取 纯化 非变性胶原蛋白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酪蛋白磷酸在儿童佝偻病的防治效果。方法用含酪蛋白磷酸的钙剂应用于儿童佝偻病早期30例,选取30例服用一般钙剂(不含酪蛋白磷酸)的佝偻病早期儿童作对照组,治疗三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服用含酪蛋白磷酸的钙剂的儿童疗效优于普通治疗组。结论酪蛋白磷酸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 标签: 酪蛋白磷酸肽 儿童 佝偻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2小时C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选取12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患者血清C(空腹、餐后2小时)及HbA1c值,根据HbA1c值分为两组,一组>10%,另一组≤10%,观察不同HbA1c值与空腹及餐后2小时C的关系。结果HbA1c>10%组的患者空腹及餐后2小时C值均低于HbA1c≤10%组的患者。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越高,空腹及餐后2小时C值越低,提示胰岛功能受损越严重。

  • 标签: 初诊2型糖尿病 C肽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不同临床谱的血清脑钠(BNP)和肌钙蛋白T(TnT)的浓度变化及两者间关系。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入住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的ACS患者200例,ACS患者按临床谱不同分组,对比分析不同组别的BNP及TnT水平差异及二者关系。结果BNP及TnT水平均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不稳定心绞痛(UA)组,组间比较均差异显著(p<0.000-0.017),全组BNP及Tn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28,p<0.001)。结论ACS患者血清BNP及TnT水平变化,可同步反映心肌坏死及心功能变化程度,对临床诊疗策略制定及预后评估可能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脑钠肽 急性冠脉综合征 肌钙蛋白T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脂溢性皮炎患者辅助应用类人胶原蛋白的疗效并检测应用敷料前后患者皮肤水分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50份2015年在我院确诊为脂溢性皮炎并单纯应用酮康唑软膏治疗患者资料,为对照组,再选取2016年1月—2016年5月于我院确诊的脂溢性皮炎患者50例为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外用酮康唑软膏加类人胶原蛋白面膜敷料15天,观察皮损变化记录每个阶段患者的症状积分,并检测其皮肤角质层水分变化。结果第一天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3P=0.832),第十天再次随访记录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分别是(2.08±1.18)分和(2.64±1.23)分,两组积分较原始积分降低明显,实验组比对照组下降较为显著,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t=3.151),第十五天随访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分别是(1.60±1.06)分(2.35±1.18)分,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3.343)。试验组角质层含水量第一天检测为(34.35±8.94)g/(m2·h),第十天检测记录时,试验组角质层含水量升高明显(42.56±10.59)g/(m2·h),两次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4.189),第十五天再检测时实验组角质层含水量再次升高。结论治疗脂溢性皮炎时辅助外用类人胶原蛋白面膜敷料可有效减轻皮损,促进皮炎好转,同时增加皮肤角质层水分,提示或可将类人胶原蛋白研究入药,作为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一个有效辅助方式。

  • 标签: 脂溢性皮炎 类人胶原蛋白 皮肤角质层水分 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肌钙蛋白(cTnI,cTnT)、心肌酶谱联合脑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诊断价值。方法住院的AMI患者104例,正常对照组来自我院体检科60例。研究两组之间的肌钙蛋白、心肌酶谱联合脑钠指标的应用价值。结果AMI组治疗前和对照组之间的心肌酶指标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梗指标包括肌红蛋白Mb、cTnI、cTnT,以及新指标脑钠(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BNP、BNP/AST、BNP/CKMB、BNP/cTnT以及BNP/cTnI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90,对治疗前急性心梗的诊断价值较高。指标的诊断价值排序为BNP/cTnT>BNP/cTnI>BNP/CKMB>BNP/AST>BNP。结论BNP、BNP/AST、BNP/CKMB、BNP/cTnT以及BNP/cTnI的对急性心梗的诊断价值较高。

  • 标签: 肌钙蛋白 心肌酶谱 脑钠肽 急性心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C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接收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其中的40例轻度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40例重度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2组,并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体检者(设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3组的空腹和进餐2h后的血清C水平、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1组的空腹血清C、进餐后2h血清C较高,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2组的前述指标较对照组低,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1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清C以及进餐2h血清C呈正相关,观察2组的前述指标呈负相关。结论血清C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可提示患者病情的发展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清C肽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对2型糖尿病患者C和血脂的影响。方法5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A组(HbA1c≤7.5%)9例,B组(7.5<HbA1c≤10%)21例,C组(HbA1c>10%)24例,检验三组间血糖、C、TC、TG、HDL、LDL等临床指标的变化。分析HbA1c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C组与A组、B组相比,空腹血糖、餐后血糖、TC、TG水平明显增高(P值<0.05);空腹C、餐后C水平明显降低(P值<0.05)。(2)B组与A组相比,空腹血糖、TC水平明显增高(P值<0.05);餐后C水平明显降低(P值<0.05)。(3)相关分析表明,HbA1c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TC、TG呈正相关,与空腹C、餐后2hC呈负相关(P值<0.05)。结论HbA1c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C、血脂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C肽 血脂
  • 简介: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非手术和外科手术措施用于其的治疗均有一定缺陷。目前,微创介入治疗越来越多的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本文作者比较了臭氧联合胶原酶与单纯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发现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胶原酶 臭氧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定患者的血浆脑钠(BNP)、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变化,以探讨联合检测血浆脑钠、肌钙蛋白Ⅰ浓度水平变化在冠心病心力衰竭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80例确诊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和34例正常人,根据心功能不同的级别分为Ⅱ级,Ⅲ级,Ⅳ级,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肌钙蛋白I(cTnI)和脑钠(BNP)水平,比较分析各组间肌钙蛋白I(cTnⅠ)、脑钠(BNP)浓度水平的差异。结果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肌钙蛋白I(cTnI)和脑钠(BNP)检测水平也不断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和脑钠(BNP)水平有助于了解冠心病心力衰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心力衰竭 肌钙蛋白I 脑钠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者以血清C、糖化血红蛋白(HbAlc)联合诊断的可行性。方法本次观察组对象选取我院门诊部于2016.3-2017.4期间收治的67例糖尿病患者,对比组选取同期入院行健康检查且结果正常的70例受检者,所有研究对象均与餐后2小时、空腹取静脉血,检查血清C、HbAlc水平,观察正常者与糖尿病患者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较对比组血清C水平低、HbAlc含量高,P<0.05。结论通过检测血清C、HbAlc水平,能为临床糖尿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利于疾病诊断。

  • 标签: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诊断 血清C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