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淋巴示踪技术早已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广泛应用。目前用于淋巴示踪技术的示踪剂已从第一代以亚甲蓝为代表、第二代以活性碳为代表的示踪剂发展到目前以纳米碳为代表的第三代示踪剂。目前已知纳米碳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强、染色持续时间长等诸多特点。其作为第三代淋巴示踪剂已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广泛应用,并相对于前两代示踪剂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在提高阳性淋巴结检出率、优化手术、减少术中创伤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纳米碳 示踪剂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纳米碳和亚甲蓝示踪剂对临床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共有135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5例。A组患者在手术前进程超声定位并注入示踪剂亚甲蓝,B组患者在手术前进程超声定位并注入示踪剂纳米碳,C组患者不给予示踪剂。比较各组患者的甲状旁腺素值、甲状旁腺损伤状况以及低血钙症比例。结果术后,A组和B组患者的甲状旁腺素值比C组的明显增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甲状旁腺误切率和低血钙症比例均比C组的明显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甲状旁腺素值比C组的明显增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甲状旁腺误切率比A组的明显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低血钙症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应用淋巴示踪剂纳米碳和亚甲蓝均能保护甲状旁腺组织,前者的保护作用更强,能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纳米碳 甲状旁腺素
  • 简介:摘要上皮介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在形态学上发生的向简质细胞或成纤维细胞表型的转变并获得了迁移的能力,它的发生是多基因、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它使在特殊部位产生的上皮细胞从上皮组织分离出来并迁移到其他的位置,是正常发育,伤口愈合以及恶性上皮肿瘤发生的基础。上皮间质转化出现在各种生理和病理的情况下,它在胚胎的发生与器官发育、肿瘤形成、转移以及纤维化过程中均有表达。本文综述了近年来EMT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 标签: 上皮间质转换 肿瘤 肿瘤侵袭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微环境、LXR受体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形成及其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肿瘤模型小鼠肿瘤组织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以模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作为对照。采用肿瘤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培养或者应用肿瘤上清处理巨噬细胞的培养方法,应用流式分选对巨噬细胞分型,Real-timePCR方法检测处理后的巨噬细胞LXRs、IL10、IL12的mRNA表达水平,及通过干扰LXRs信号通路分析LXR受体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形成及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肿瘤微环境可上调巨噬细胞LXRs受体在mRNA水平,并表现为M2型巨噬细胞的表型。结论肿瘤微环境通过激活LXRs受体,诱导TAM的形成,从而促进肿瘤生长、转移及免疫逃逸。

  • 标签: LXR受体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免疫逃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情况。方法将2013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4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分别以MRI和CT术前检测,并在术后与病理学检测对比。结果CT有效诊断出20例患者,诊断符合率为83.33%,MRI有效诊断出24例患者,诊断符合率为100%,两组比较,P<0.05,有差异,但并不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和MRI对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但是MRI比CT能够更好的诊断。

  • 标签: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肿瘤样病变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肠肿瘤误诊的原因及教训,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水平与警惕性,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对5例外院误诊为前列腺肿瘤的直肠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入院后均行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PSA),直肠镜检、经直肠前列腺B超、CT或MRI及经直肠穿刺活检。4例行Miles手术,1例行肿块局部切除术。结果5例患者均经手术及术后病检证实为直肠肿瘤,其中直肠癌2例,直肠平滑肌肉瘤2例,直肠间质肿瘤1例。结论部分直肠肿瘤与前列腺肿瘤的症状和体征有某些共同之处,如果医生能高度警惕认真做直肠指诊,结合PSA、CT或MRI以及经直肠穿刺活检等检查,直肠肿瘤通常还是容易确诊的。

  • 标签: 直肠肿瘤 前列腺肿瘤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肿瘤患者在应用抗肿瘤药物后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以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6例肿瘤患者为对象。观察患者在使用抗肿瘤药物之后的临床不良反应,统计不良反应类型,归纳不良反应的年龄层次。结果针对患者使用不同类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调节激素平衡类药物组的发生比例最高达96.15%,其次为细胞毒性类药物组85.71%,最后为调节生物反应类药物组69.23%。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使用抗肿瘤药物的不同年龄分组来看,壮年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76.92%,青年组其次为85.71%,中老年组的发生率最高达92.4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肿瘤患者选择抗肿瘤药物,需要重点关注青年和中老年患者群体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更换药物,将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在合理范围。

  • 标签: 肿瘤患者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发生率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肠梗阻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05月~2015年05月期间,于我院选取32例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再选取32例非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肿瘤性肠梗阻确切诊断后可首选手术治疗,而非肿瘤性肠梗阻可根据患者病症情况选择合理的诊治方法,均可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肿瘤性 非肿瘤性 肠梗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在胃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12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258例胃癌术前患者、90例胃癌术后患者、152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及378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清进行12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CA199(28.7%),NSE(6.2%),CEA(21.7%),CA242(20.2%),HCG(22.5%),AFP(6.2%)及HGH(22.5%)单项指标检出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健康者及胃部良性疾病患者(P<0.05);而胃癌术后患者仅cA199(13.3%)和CEA(21.7%)高于正常健康者(P<0.05)胃癌患者血清CA199和CA242水平明显高于胃癌术后患者(P<0.05)。胃癌患者血清单一指标阳性检出率最高为CA199的达28.7%,而联合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7项指标阳性检出率高达53.5%,与正常健康者(20.3%),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00)。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提高胃癌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并为胃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动态分析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标志物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及性索间质肿瘤的化疗期间的护理。方法为我科收治的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及性间质肿瘤化疗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脱发护理、做好静脉保护以及饮食护理,并注意观察用药后不良反给予进行相应有效的护理。结果我科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未出现并发症的发生,均为患者减轻了痛苦,提高了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结论对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及性索间质肿瘤化疗期间的患者进行准确的化疗用药及细致的化疗护理,可降低化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卵巢恶性肿瘤 性索间质肿瘤 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基底部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闭孔神经反射中发生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7年至2012年收治的104例行TURBt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将患者分成3组A组应用硬膜外阻滞麻醉(42例),B组应用肿瘤基底部局部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34例),C组为应用闭孔神经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29例)。对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19例,其中1例出现轻微膀胱穿孔;B、C组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各2例。A、B组间及A、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各组在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半年肿瘤复发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RBt术中联合肿瘤基底部浸润麻醉能够有效地抑制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同时未增加其它风险的发生率,相较于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更加安全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膀胱肿瘤 经尿道电切术 闭孔神经反射 局部浸润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CT在胸壁肿瘤肿瘤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胸壁肿瘤肿瘤样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观察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本组患者均进行胸部CT平面扫描,部分患者追加增强扫描,观察分析本组患者CT影响表现。结果采用CT检查方法诊断结果与手术和穿刺活检符合率为100.0%。结论采用CT检查方法进行胸壁肿瘤肿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能够很好地诊断患者的病因,病变部位以及累及范围,能够为进一步的组织学定型,良恶性分型等提供有效依据,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CT检查 胸壁肿瘤 肿瘤样病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心理护理是一门新兴科学,它贯穿于整个医疗护理和康复的全过程,尤其是肿瘤病人。通过对精神状况和心理反应的细心观察和耐心了解,使病人都能正确对待病情,积极配合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当病人确认是肿瘤后,就会有焦虑、恐惧的心理,担心会影响生育,性生活等问题,某些病人会失去治疗信心,就会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为避免刺激病人,采取严格的保护性医疗制度的措施,要多给病人同情和安慰,说明妇科肿瘤大多可能治愈及早期治疗效果更佳,多举些治愈病人的例子,使病人保持良好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 标签: 妇科 肿瘤 患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患者皮肤损伤情况,对有效的皮肤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对我院6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采用放疗前预防护理、放疗中皮肤护理、放疗后的皮肤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结果放疗全过程结束后,患者皮肤的反应Ⅱ级6例,Ⅰ级54例。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减轻鼻咽癌放疗患者皮肤的急性放射反应,保证放疗的顺利完成。

  • 标签: 鼻咽癌 放疗 皮肤损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肾脏肿瘤影像诊断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7年2月,医院共采用影像学技术诊断并在术后证实病理诊断儿童肾脏肿104例,均进行过MRI、CT、超声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恶性74例,良性肿瘤30例。超声、CT、MRI的诊断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符合率高于超声,MRI诊断的阴性预测值、符合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特征显示,恶性病灶的假包膜征、T2WI中高与混杂信号、囊变、晕环结节征、超声低回声比重高于良性,恶性病灶匍匐征、脂肪比重低于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势比OR从高到低分别匍匐征、脂肪、晕环结节征、假包膜征、超声低回声。结论影像学技术特别是超声、MRI是诊断儿童肾脏肿瘤的理想技术,需要特别关注匍匐征、脂肪、晕环结节征、假包膜征、超声低回声病灶。

  • 标签: 肾脏肿瘤 儿童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历史,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肿瘤的一项重要手段。肿瘤放射治疗学在临床上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放射治疗物理学(放射治疗技术)、临床放射生物学以及肿瘤放射治疗。其中放射治疗技术是当前阶段发展最为迅速且被认为是综合治疗肿瘤的最重要手段。本文就肿瘤放射治疗的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放射治疗 肿瘤 技术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调查对象为2010年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甲状腺肿瘤手术的患者64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进行讨论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并发症情况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肿瘤患者的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医护质量,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