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在脓毒症中的治疗作用,特别是其适应症、剂量、给药方式以及用药疗程一直存在争议。“2012年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管理指南”(指南)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对该证据质量及推荐等级进行了评价,对激素在脓毒症中的应用提出推荐性意见1。本文就指南中有关激素应用的内容作相关解读,以供大家临床参考。

  • 标签: 重症感染 感染性休克 肾上腺皮质激素 氢化可的松 地塞米松
  • 简介:摘要目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内科疗效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4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手段治疗,实验组添加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结果对照Ⅰ组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有效率77.14%,实验Ⅰ组97.14%;实验Ⅱ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疾病治疗中,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增强疗效,改善肺功能具有疗效。

  • 标签: 肾上腺皮质激素 呼吸内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呼吸内科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呼吸内科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患者94例,依据治疗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44)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n=50)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47.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FEV1与FEV1%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中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肾上腺皮质激素 呼吸内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患者各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两种病症患者分别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各组之间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支气管哮喘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8.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参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肾上腺皮质激素 呼吸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呼吸内科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治疗的7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前提下,选择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1.1%,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呼吸内科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说,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实施治疗具备着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肾上腺皮质激素 呼吸内科 支气管哮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病患登记数据库随机选取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治疗的支气管哮喘40例定为研究组,再随机选取单独采用传统治疗方式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40例定为常规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愈率为77.5%,常规组治愈率为57.5%,研究组治愈率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上施加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肾上腺皮质激素 支气管哮喘 治疗 对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司坦唑醇在小儿皮肌炎的治疗方法及随访疗效。方法18例确诊为小儿皮肌炎患儿按照病情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司坦唑醇进行治疗,病情一般的患儿按疗程口服强的松,较重的患儿首先使用甲基强的松治疗,一定缓解后口服强的松,观察18例患儿的疗效、随访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8例患儿经过治疗后16例缓解,2例进步;缓解的16例患儿停药半年后1例出现复发,2例进步的患儿采取低剂量维持治疗未现复发;18例患儿中肌肉萎缩、下蹲困难、关节挛缩症状各出现一例,3例出现关节钙化。结论小儿皮肌炎病程进展缓慢、起病较急,病情严重,采用肾上腺激素联合司坦唑醇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以及致残率。

  • 标签: 小儿皮肌炎 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司坦唑醇 治疗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和有着怎样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6月共51例动脉瘤患者术前、术后2~3,4~S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然后将取得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ACTH、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血清游离甲状腺素在术前、术后2~3,4~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0.0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在术前、术后2~3,4~Sd出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同部位动脉瘤患者的T3,FT3在术前、术后2~3,4~Sd没有任何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Fisher,Hunt分级小同级别的动脉瘤患者的T3,FT在术前、术后2~3,4~Sd出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患病况的判断根据是以动脉瘤破裂患者的血清T3,FT的变化水平情况为主要指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破裂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甲状腺激素变化水平 联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腺癌的CT表现及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31例肾上腺皮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本组31例细胞腺癌经过手术病理确诊,其中术前诊断28例,误诊3例,诊断符合率为90.32%。结论肾上腺皮质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增强扫描在肾上腺皮质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肾上腺皮质腺癌 CT影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上腺皮脂腺瘤(ACA)与肾上腺皮脂腺癌(ACC)的病理差异。方法对肿瘤的组织学以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CA患者的肿瘤较ACC患者的形状规则,体积小,质量轻且包膜完整;而在免疫组化方面,ACC患者的CK及EMA阳性强于ACA患者。结论患者的肿瘤越大,CK及EMA阳性越强,则患有ACC的风险越大。

  • 标签: ACC ACA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肾上糖皮质激素治疗淤胆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淤胆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者及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于治疗淤胆型肝炎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进一步用于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淤胆型肝炎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偶氮胭脂红染色在分泌雄激素肾上腺皮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例分泌雄激素肾上腺皮质肿瘤标本进行偶氮胭脂红染色、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未能确诊Leydig细胞,偶氮胭脂红染色示Reinke结晶阴性。

  • 标签: 偶氮胭脂红 肾上腺肿瘤 Leydig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7例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进行资料分析。结果27例患者经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此病发作突然,症状严重,病人常有恐惧感,故应该早诊早治。

  • 标签: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治疗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上腺皮质疾病的诊断中生化检测的作用,从而为肾上腺皮质疾病的诊断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100名,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观察组使用生化检测的方法进行肾上腺皮质疾病的诊断,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肾上腺皮质疾病的诊断,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采用生化检测进行肾上腺皮质疾病的诊断,有效性的诊断有48名患者,无效的诊断有2名,有效率为96%;对照组以常规方法进行诊断,有效的诊断有35名,无效诊断有15名,有效率为70%,观察组的诊断有效率比高于对照组的诊断有效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测对肾上腺皮质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提高了诊断的有效性,能够用于肾上腺皮质疾病的诊断中。

  • 标签: 生化检测 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生化检验对于诊断肾上腺皮质疾病的效果。方法135例因肾上腺皮质疾病而住院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生化检验方法诊断,而后者采取常规方法。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5.1%,明显高于另一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对于肾上腺皮质疾病的检测效果远优于常规手段,是一种值得推荐的诊断方法。

  • 标签: 肾上腺皮质疾病 生化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假腺样结构的黏液性肾上腺皮质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发生于肾上腺的肿瘤进行手术切除,对肿瘤组织HE染色、免疫组化、特殊染色以及电镜观察,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组织特征。结果镜下肿瘤组织呈条索状、巢团状分布,局部形成假腺样结构,细胞团漂浮于黏液背景中,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染色质深染,核分裂像罕见,坏死及脉管侵犯均未见。免疫组化示Syn、vimentin、α-inhibin阳性,MelanA、CgA、CK、EMA、S-100阴性。特殊染色阿尔辛蓝阳性。电镜下瘤细胞内可见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少数透明细胞细胞质内可见脂滴。结论黏液性是肾上腺皮质腺瘤的形态学亚型之一,认识这种亚型的组织学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假腺样结构 黏液 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