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轻重患儿外周血D-二、CRP数值的变化,研究其相关性,探讨D-二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14年5月-2015年5月住于我院经确诊肺炎支原体肺炎的114位儿童,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81例)、重症组(33例),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儿童57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入院后的D-二、CRP数值,比较有无差异,探讨相关性,评价D-二在判断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2岁,平均年龄6岁,男女比例均等。将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与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对照组比较,将检测的D-二、CRP值进行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118.32(P<0.05)、17.8(P<0.05)。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D-二水平最高,与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正常对照组两两比较,显著性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二与CRP的相关系数为0.165,t值0.014,P值<0.05。结论外周血D-二、CRP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升高明显,二者存在相关性,提示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和炎症反应。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 D-二聚体 CRP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在肺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我院80例肺癌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液标本,并将肺癌患者分为有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利用SysmexCA-6000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检测,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的检测结果与肺癌的相关性。结果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癌患者中,有转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明显高于无转移组,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体内高凝和纤溶状态的指标,用于检测病情的变化。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肺癌
  • 简介:摘要深静脉血栓(DVT)为骨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通过监测术后血浆D-二水平对骨科大手术后对DVT的发生进行诊断的方法仍存在争议,将目前较低的D-二截断值0.5μg/ml作为监测TKA、THA术后早期DVT发生的指标特异性较差,在骨科大手术本身及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术后血浆D-二水平复杂多变。本文就骨科大手术后血浆D-二水平监测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科大手术 D-二聚体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酚磺醛溶液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甲酚磺醛溶液浓缩剂宫颈上药,每周1~2次,用药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爱宝疗治疗宫颈糜烂,效果可靠。

  • 标签: 聚甲酚磺醛溶液 宫颈糜烂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D-二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情况。方法选取三组,分别为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三组的血浆D-二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并分析比较各组D-二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差异。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浆D-二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分别为(1021±36)ug/L,(4.56±0.92)g/L,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D-二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明显高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均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组与健康组比较,血浆D-二和纤维蛋白原也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血液高凝状态,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加重,监测患者的血浆D-二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对患者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低离子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共收治受血者和供血者3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常规的试管法进行检验,观察组运用低离子凝胺技术进行检验,对比两组的阳性率、灵敏度和平均耗时时间等指标,并对比两组红细胞凝集情况。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为10%,显微镜下可观察出11个特异性细胞凝集,平均耗时时间为4.4min,对照组阳性检出率为4.74%,显微镜下可观察出6个特异性细胞凝集,平均耗时时间为14.5min,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低离子凝胺技术进行临床输血检验具有阳性检出率高、平均耗时时间短、能够有效保障输血安全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低离子聚凝胺 盐水法 输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痔愈止血散联合桂醇注射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内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苏北人民医院肛肠科以便血为主要症状的内痔患者28例,采用痔愈止血散联合桂醇注射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观察术后疗效、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制订的《痔临床诊治指南(草案)》中的痔诊断标准,痊愈28例,随访5~20周,平均随访14.82周,无复发病例。结论痔愈止血散联合桂醇注射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是一种低侵袭性微创治疗内痔的方法,具有疗效确切、痛苦小、疗程短、并发症少的优点,术后可较快止血。

  • 标签: 内痔 痔愈止血散 聚桂醇注射 临床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文章介绍了新型药用辅料薄膜包衣混剂的概念、特点及应用。列举了其代表性产品,并对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概括。

  • 标签: 药用辅料 预混辅料 薄膜包衣预混剂
  • 简介:摘要为观察肌胞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儿童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儿童疱疹性口腔炎患儿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则在传统方法治疗基础上给予肌胞合并转移因子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肌胞连用转移因子治疗儿童疱疹性口腔炎有较好疗效。

  • 标签: 疱疹性口炎 聚肌胞 转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心病急性期凝血功能和D-二体检测情况。方法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100例来我院住院的肺心病急性期患者未治疗前和经两周治疗后病情稳定后的血,同时选择来我院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健康对照,抽抗凝血用AC15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时间(TT),用东芝120检测D-二,检测结果应用SPSS17.0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健康组对照比较,肺心病急性期PT,APTT及TT降低P<0.05有显著差异,FiB和D-二增多.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肺心病患者处于血栓前高凝状态,凝血功能检测可评价肺心病凝血状态的凤险评估。指导早期干预。

  • 标签: 肺心病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下采用透明帽提高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安全性的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5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硬化治疗,其中56例联合使用透明帽辅助操作。结果观察组56例EVS全部顺利完成治疗,操作成功率100%,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采用透明帽可使内镜视野暴露清楚,易于定位,压迫,有助于EVS操作时间的缩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操作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术中医护默契配合,术后有效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食管静脉曲张/治疗 硬化术/护理 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维酮碘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疗效。方法将58例外耳道真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9例,给予单纯氟康唑滴耳液治疗,观察组29例,给予氟康唑联合维酮碘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别。观察组复发率(3.4%)显著低于对照组(24.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联合维酮碘治疗外耳道真菌病效果显著,有效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氟康唑 聚维酮碘 外耳道真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肝素盐水透析器冲法与传统肝素盐水透析器冲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为临床寻求安全、有效、经济、简化的护理操作方法。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行自身前后比较,分别在2014年6~12月采用5mg/dl的肝素盐水冲透析器及管路,2015年1~6月采用无肝素盐水冲透析器及管路,观察两种方法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发生率及护士操作流程的差异、病人的药品花费差异,并行做出统计分析。结果两种透析器冲方法透析器凝血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无肝素盐水冲法抗凝剂剂量更准确,为病人节约了药品费,减少护士操作环节,减少了玻璃微粒污染的机会。结论无肝素盐水透析器冲法可替代传统的肝素盐水透析器冲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到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中D-二含量,探讨分析D-二含量与脑梗死体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中D-二体检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浆中D-二体检测值显著高于中度及轻度神经功能缺损者(P<0.05);大体积梗死患者血浆中D-二体检测值显著高于中、小体积梗死患者(P<0.05)。结论D-二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发展及预后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D-二聚体 预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腺样扁桃肥大的围术期安全护理研究。方法选择收治120例腺样扁桃肥大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安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围术期的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1.67%vs20.00%)、护理满意度(98.33%vs83.33%)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小儿腺样扁桃肥大的围术期对其实施安全护理,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可供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腺样体 扁桃体肥大 围术期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中应用椎成形术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入院的50例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经皮椎成形术治疗,用常规保守治疗形成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椎成形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维酮碘液对Livingstone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溃疡治疗的效果。方法116人116眼只用5%维酮碘液点眼,每两小时一次,必要时行睑裂闭合术,待角膜荧光染色阴性后渐减至停药。结果治愈率达79.3%。结论在贫困地区用5%维酮碘液点眼,是一个可行的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5%聚维酮碘液 真菌性角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胼胝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以及患者预后等相关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0例胼胝梗死患者临床相关资料。结果的临床资料。结果胼胝梗死患者最为常见的是肢体瘫痪,同时也会表现出意识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小便障碍、情感障碍、面舌瘫痪、共济失调、感觉障碍、失写失用、异己手综合征等症状。通过MRI检查发现,膝部病变8例(20%)、压部病变11例(27.5%)、部病变14例(35%)、膝部+部病变3例(7.5%)、膝部+压部病变1例(2.5%)、膝部+部+压部病变3例(7.5%)。同时伴发基底节病变31例,半卵圆中心病变18例,顶叶病变6例,脑干病变6例,枕叶病变6例,颞叶病变4例,额叶病变4例。本次40例基本痊愈16例,有效2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胼胝梗死临床表现相对比较复杂,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病变引发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的,可通过MRI检查进行确诊,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后患者预后一般良好。

  • 标签: 胼胝体梗死 临床症状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纽扣式附着与磁性附着在口腔修复中联合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可摘局部义齿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给予纽扣式附着与磁性附着联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9.1%,P<0.05;两组修复后即刻的固定力和咀嚼率均高于修复前,P<0.05。与修复后即刻比较,两组修复后6个月的固定力和咀嚼率比较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略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5%,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率为5.8%,P>0.05。结论纽扣式附着联合磁性附着治疗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显著,可进一步提高义齿固位,且可有效提高并保障修复后的咀嚼效率,并有助于保护牙周组织健康。

  • 标签: 纽扣式附着体 磁性附着体 口腔修复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单位,它担负着医院重复使用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等工作,是医院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部门,而灭菌是其工作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为了保证灭菌效果显著,不仅灭菌过程要严格,要求灭菌合格率达100%,而且要对灭菌器材经行生物、化学、物理等各方面的监测以及灭菌之后要保证物品处于干燥状态,否则会出现湿包现象,湿包现象,顾名思义就是灭菌包裹变潮湿。为了避免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湿包现象的发生,本文首先介绍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的基本过程,其次介绍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湿包发生的原因,最后对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湿包发生的原因分析并给予对策。

  • 标签: 脉动预真空 压力蒸汽灭菌 湿包 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