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CR快速检测用于细菌类微生物污染的细胞培养液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人为污染的HeLa细胞作为研究材料,选择16srRNA基因序列作为细菌类微生物通用引物,选择煮沸法提取细菌基因组DNA,设计PCR检测培养细胞污染的程序,分析检测结果。结果人为污染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Hela细胞,其培养上清液中可扩增出与目的片段相符的片段。结论煮沸法降低了细胞培养中细菌类微生物污染检测的难度,能够早期发现污染,为珍贵细胞的挽救争取时间,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PCR 细菌 培养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绒毛染色体培养分析方法用于产前诊断的临床意义,以期对产前诊断咨询有所支持。方法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产检门诊共79例孕早期具有相应产前诊断适应征孕妇,于孕10-14周B超引导经腹抽取绒毛,用培养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79例绒毛样本,培养成功76例(3例培养失败,无贴壁细胞生长),培养成功率为96.20%(76/79),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11例,其中5例45,XO,2例21三体,2例嵌合体,1例69,XXY,1例47,XN,+9。结论绒毛染色体培养法制备方法简单、技术稳定、结果可靠,可用于胎儿染色体疾病的产前诊断,是孕早期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绒毛活检术在产前诊断领域应用前景广泛,与羊膜腔、脐带血穿刺术相比较有一定优势,在条件许可的实验室应尽可能开展。

  • 标签: 产前诊断 绒毛 染色体异常 产前咨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方法.提高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成功率。方法正常羊水4-8ML不离心直接接种,37℃,5%CO2培养,换液后的标本不再另加培养基直接37℃,5%CO2培养,6天后观察,根据细胞的生长情况及时收获。染色体标本制备用消化法。结果培养成功率99%(130/131),最小孕周14+6周,最大孕周32周.染色体分裂相较多,且带纹多而清楚。结论减化了接种的步骤,减少了污染的机会,同时避免离心对细胞的破坏,提高了培养成功率。

  • 标签: 羊水 细胞培养 染色体
  • 简介:摘要目的改良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简化细胞培养步骤。方法在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细胞培养过程中,复苏及传代时,避免使用离心机离心这一步骤。结果通过和传统细胞培养方法对比,这种改良的方法,培养PANC-1细胞,污染的机会少,特别适用于新手。

  • 标签: PANC-1细胞 细胞培养 胰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细胞培养灭活验证的狂犬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的狂犬疫苗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经细胞培养灭活验证的狂犬疫苗,选择14~62岁暴露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药品临床管理规定和中国生物制品规程狂犬病疫苗免疫检测标准,观察50例研究对象免疫接种后,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和抗体水平。结果所有接种对象抗体阳性率为10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70.12×103nmol.(s.L)﹣1(4.02IU/ml),轻度局部副反应的发生率为0.91%,轻度全身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3%,所有接种对象均未出现严重局部副反应和严重的全身副反应。结论本研究所使用的基于细胞培养灭活验证的狂犬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轻度副反应发生率低,无严重副反应,免疫保护效果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狂犬疫苗 细胞培养灭活验证法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白血病细胞能够通过自分泌方式分泌细胞因子而作用于自身,使细胞大量的增殖而不分化;白血病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也能作用于人脐带血(UCB)单个核细胞(MNCs)中的CD34+/CD133+细胞亚群使之增殖而抑制其分化。关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能否使UCB-MNCs分化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主要目的是观察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对人UCB-MNCs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①有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StemSpan®SFEM组;②StemSpan®SFEM组;③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高糖(HG)-DMEM组;④HG-DMEM组;⑤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低糖(LG)-DMEM组;⑥LG-DMEM组。收分离的人UCB-MNCs按2.5×106/瓶分别接种于6组培养液中,37℃,5%CO2,饱和湿度培养,于培养前和培养12天用流式细胞仪(FCM)分析表型CD34,CD90和CD166的变化。结果各实验组CD34,CD34/CD90和CD166阳性细胞百分比均较培养前升高。结论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对人UCB-MNCs具有一定的抑制分化作用,其有效生物活性物质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HL-60细胞 上清液 单个核细胞 分化
  • 简介:摘要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能够发育为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贫血、恶性淋巴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首选方案。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在体外对造血干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增作用,本文对基质细胞促进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做一综述。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基质细胞 共培养 体外扩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实用、成本低、纯度高并且成熟稳定的,体外培养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癌细胞及建立原代细胞系的方法,为皮肤癌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对20份皮肤鳞癌患者的新鲜手术标本,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胶原酶消化悬液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通过直接观察、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细胞形态学特征及鉴定所得到的癌细胞情况。结果3份标本两种方法均培养出皮肤癌细胞,后者培养细胞生长速度快。结论应用组织块和胶原酶消化法培养食管癌细胞,方法可行,适合推广应用。

  • 标签: 皮肤鳞状上皮癌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脐血干细胞定向培养细胞免疫的意义。方法收集30例早产儿,留脐带血标记后进行分离、诱导、分化、扩增培养培养前后监测早产儿脐血的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培养前CD3(60.32±5.67)%,CD4(24.88±5.02)%,CD8(18.43±4.07)%,CD4/CD8(1.25±0.25)%。培养后分别为(70.32±5.71)%,(58.88±5.21)%,(26.43±4.08)%,(2.01±0.25)%。t检验,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早产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脐血干细胞可定向培养细胞免疫体系,为干细胞移植作好准备。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癌是第一大常见恶性肿瘤,肺癌干细胞的研究为肺癌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契机。为更好了解肺癌干细胞以及研究靶向肺癌干细胞的肿瘤疗法,肺癌干细胞的分离鉴定显得尤为重要。无血清培养法已经是分离培养肿瘤干细胞的经典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肺癌干细胞的分离。本文综述了无血清培养基分离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应用。

  • 标签: 肺癌干细胞 无血清培养基 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载体悬浮培养Vero细胞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通过调整生物反应器关键参数(转数)来研究并优化微载体悬浮培养Vero细胞工艺。结果优化工艺后可更好的应用于生产。结论优化后的工艺可以适用于生物反应器载体悬浮培养Vero细胞的生产。

  • 标签: Vero细胞培养 生物反应器 生产工艺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有效、易行、成本低的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取幼鼠胸主动脉,分别用酶消化法、机械刮取法、组织块贴壁法、瞬间热处理植环法原代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消化、传代,观察细胞形态,VIII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确定建立动脉内皮细胞体外细胞模型的最有效、易行的培养技术。结果瞬间热处理植环法原代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细胞纯度和细胞活力都远较酶消化法、机械刮取法、组织块贴壁法高。结论瞬间热处理植环法原代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可获取数量多、纯度高、活性好的细胞,是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最有效、易行的培养技术。

  • 标签: 大鼠 主动脉 内皮细胞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体外培养和纯化SD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全骨髓贴壁方法,分离和纯化3~4周的大鼠BMSCs,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抗原CD11b、CD45和CD90的表达情况。结果原代培养细胞呈圆形和梭形等,24小时后大部分细胞均贴壁。8~10天可达80%~90%融合,纯化后传代周期为6~8天。流式细胞术鉴定表明CD11b和CD45阴性,CD90阳性。结论改良全骨髓贴壁法可有效分离培养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分离培养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离、培养符合实验要求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的研究打基础。方法采用贴壁培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生长特性,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5、CD29、CD44进行表型鉴定。结果原代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接种后培养24小时,细胞开始贴壁,胞体呈圆形或多边形,培养第3-5天,细胞开始较紧密贴附壁上并开始有细胞呈梭形,培养第7天开始观察到细胞分裂,随着细胞数的增加,细胞的生长速度变快,逐渐成漩涡状排列,培养第12天贴壁细胞长满瓶底的80%,并融合成片。传代后细胞生长迅速,培养7天左右即可长满瓶底的80%。传至10代仍具有良好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第4代及第8代MSCs细胞均不表达CD34、CD45,但表达CD29、CD44,纯度分别为73.8%、91.65%。结论采用贴壁培养法可获得生长状态良好、增殖能力强的间充质干细胞,随传代数增加,其纯度增加,且该方法简单、实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中期孕妇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孕中期孕妇300例,于B超检查监护下为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将所抽的羊水行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经实验可得,300例孕妇中一次性羊水穿刺与细胞培养成功299例(99.7%);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为27例(9.0%),结构异常23例(7.7%);数目异常8例(2.7%)。结论羊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安全可靠,对孕妇产前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孕中期 羊水细胞培养 染色体核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建立适用于人心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及鉴定的技术方法。方法从将进行心脏手术患者体内取右心耳组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消化分离细胞,再通过差速贴壁分离法收集心肌成纤维细胞,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并传代,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心肌成纤维细胞基本形态特征的变化,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Ⅷ因子(VWF)抗体对细胞进行免疫荧光鉴定。结果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鉴定显示,成功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纯度达95%以上。结论胰蛋白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分离法及免疫荧光鉴定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人心肌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建立了一种纯度较高且保存了成纤维细胞自身增殖能力特点的人心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模型。

  • 标签: 心肌成纤维细胞 原代培养 胰蛋白酶消化法 差速贴壁分离法 免疫荧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原代培养的方法,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取健康剖宫产新生儿脐带15-20cm,2h内用0.1%II型胶原酶37℃孵育12min得细胞,用改良M199培养液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管腔形成实验观察细胞传代后小管形成能力变化。结果采用0.1%II型胶原酶灌注法及改良培养基可相当数量、细胞形态良好的HUVECs,利用Ⅷ因子相关抗原进行鉴定得到纯度大于99%,且传代后管腔形成能力与原代细胞无差别(P<0.05)。结论用0.1%II型胶原酶分离方法和改良的M199培养基可得到数量多、形态好、功能稳定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可成功构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的模型。

  • 标签: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分离 鉴定
  • 简介:摘要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Pilocyticastrocytomas,PA)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脑肿瘤,在脑胶质瘤中,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学以及生物学表现,肿瘤生长缓慢甚至可自愈,多数可以手术切除,预后明显好于其他类型胶质瘤,因此,正确地诊断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分子病理的研究进展发现,Braf基因突变等细胞遗传学异常被认为与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高度相关,本文介绍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中细胞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 标签: Braf基因 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 P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22全细胞性抗原致敏DC前后DC所分泌的IL-12、IL-2、IFN-γ、TNF-α的变化情况,进而揭示H22全细胞性抗原激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机制。方法从小鼠骨髓细胞中分离出DC及其前体,再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进行体外培养,在DC培养过程中加入小鼠肝癌细胞(H22细胞)全细胞性抗原以致敏DC,测定致敏前后DC细胞因子IL-12、IL-2、IFN-γ、TNF-α的分泌。结果DC致敏前上清液中IL-12、IL-2、IFN-γ、TNF-α的浓度分别为19.39±0.98pg/ml、11.19±1.18pg/ml、1.03±0.19pg/ml、2.02±0.33pg/ml;DC致敏后上清液中IL-12、IL-2、IFN-γ、TNF-α浓度分别为80.39±1.33pg/ml、95.27±6.52pg/ml、29.59±3.15pg/ml、75.12±7.07pg/ml;DC致敏前后,上清液中IL-12、IL-2、IFN-γ、TNF-α的浓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22细胞致敏DC后,DC分泌IL-12、IL-2、IFN-γ、TNF-α增加,增加的分泌因子可能与H22细胞致敏后的DC激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相关。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22小鼠肝癌细胞(H22细胞)全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前后表面抗原CD11c、CD80、CD86、CD40、MHCⅡ的变化,探讨H22全细胞抗原致敏DC的机制。方法以粘附贴壁法由小鼠骨髓细胞获得单核细胞,加入GM-CSF和IL-4诱导单核细胞5天成未成熟DC,用冻融法制备的H22细胞细胞抗原继续培养2天以致敏。测定未致敏DC和致敏后DC的纯度(即CD11c的阳性细胞率),以及其中CD80、CD86、CD40、MHCⅡ表达率。结果致敏DC表面抗原CD80、CD86、CD40和MHCⅡ的表达率分别为(57.55±7.32)%、(54.49±14.20)%、(46.79±8.25)%和(53.94±13.94)%,未致敏DC表面抗原CD80、CD86、CD40和MHCⅡ的表达率分别为(20.01±5.22)%、(24.56±9.08)%、(18.06±5.13)%和(30.24±8.39)%。DC致敏后其表面抗原CD80、CD86、CD40、MHCⅡ表达率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贴壁法可培养出较高纯度的DC。反复冻融法制备的H22细胞全抗原可成功致敏DC,且致敏后DC表面抗原CD80、CD86、CD40、MHCⅡ的表达率均明显升高。DC摄取H22抗原后细胞表面MHC-抗原肽复合物表达增多,并引发共刺激分子表达改变是DC致敏的可能机制。

  • 标签: H22细胞 全细胞抗原 致敏 树突状细胞 表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