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的临床特征和发病情况,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6例流浪精神临床治疗进行调查分析,同时选取60例非流浪精神作为对照。结果流浪精神男性多于女性,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流浪精神肇事率较对照组高(22.1%vs13.3%,P<0.01),精神分裂症较多;流浪精神伴随躯体疾病多(44.2%),且以外伤多见;流浪精神治疗以传统抗精神药为主,疗效相比对照组较差。结论流浪精神诊断困难,治疗有效率偏低,对社会治安危害较大,应加强管理及投入,促进病人康复以维护社会稳定。

  • 标签: 流浪精神病人 发病情况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康复期精神由于精神症状缓解,自知力恢复,逐渐关心家庭、社会对他的支持,此期患者的心理活动极为复杂,且相互矛盾,变化多端,他们既为自己的病情康复而高兴,同时又会产生种种顾虑,甚至出现悲观、失望、消极、抑郁等情绪,因此做好康复期精神患者的护理,对解除患者心理障碍,巩固疗效,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恢复期精神病人护理要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首次就诊的途径及影响因素。方法选用自行编制的《精神疾病就诊途径调查表》对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320例的资料收集分析。结果影响精神首次就诊存在性别、文化等多种因素。结论目前精神疾病就诊途径仍较曲折,建议在公众和综合性医院中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等工作,以提高精神的就诊率及病人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 标签: 精神病人 首次就诊 因素
  • 简介:摘要噎食指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食道的第一狭窄处,甚至误入气管,引起呼吸窒息。精神发生噎食窒息者较多,其原因多是服用抗精神药物发生椎体外系副反应,引起吞咽运动不协调,抑制吞咽反射而致。精神电休克治疗后患者未完全清醒、在意识模糊状态下进食而使食物误入气管。

  • 标签: 精神病人 噎食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精神康复现状和问题,探索社区康复病人重返社会的有效途径,为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1家阳光心园开展调查,随机抽取61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10位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结合上海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1家阳光心园共接纳学员241人;工作人员24名,其中专职18人,兼职6人;学历水平初中1人,高中(中专)6人,大专及以上17人;调查61名学员,男性36人,女性25人;小学及以下占26.2%,初中占42.6%,高中及以上占31.2%;有52.5%学员有主动康复意识,不同学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24,P<0.05)。结论病人及家属对康复机构认识存在误区,主动康复意识差;阳光心园缺乏流动畅通的出入体制;病人回归社会仍存在较大困难,康复机构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 标签: 社区康复 阳光心园 回归社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疾病病人康复的影响作用。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235例精神疾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常规接受同样抗精神药物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健康教育,治疗前后评价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病人NOSI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1年后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康复,减少复发。

  • 标签: 精神疾病 康复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住院后进行系统精神康复更能适应社会的效果。方法普通病区急性期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康复病区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与普通病区直接出院患者适应社会性的的对比。结果经过精神康复的患者更能适应社会,再次发病率降低。结论精神康复科是精神走入社会的桥梁,是精神走入社会必不可少的大课堂。

  • 标签: 护理 康复干预 精神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解锁精神患者80例,收治时间在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并将解锁精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精神症状改善评分(8.77±1.01)分、社会能力评分(7.84±1.56)分、自理能力评分(7.98±1.03)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解锁精神患者采用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精神症状改善评分、社会能力评分、自理能力评分,值得运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解锁精神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视在稳定期精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6月本院接诊的稳定期精神94例,将之按照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甲组和乙组各47例。甲组住院2w后予以家属探视,乙组住院2w内予以家属探视。分析并比较两组的情绪变化。结果甲组探视后的情绪稳定率为59.57%、情绪波动率为31.91%,明显优于乙组的27.66%、57.4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适宜的探视有助于提高稳定期精神心理状态的稳定性,但在探视期间,护士依然要全面落实对探视者进行宣教的力度,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予以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有效避免发生不良事件。

  • 标签: 情绪变化 探视 稳定期 精神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慢性精神患者住院健康教育新思维。方法在长期住院精神患者中开展新的健康教育模式。结果与结论对住院的长期住院患者采用新模式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 标签: 慢性精神病人健康教育新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托养在精神康复期的运用体会。方法对康复期患者实施各种护理和引导的措施。结果经过系统而反复康复护理和训练后,患者病情有明显的好转,并能做到按时的起床,主动洗漱,自觉服药和参加公益活动等。结论通过住院托养能加快精神的康复,训练和恢复了病人正常的社会功能,使病人逐渐地、较自然地过渡到社会生活中去,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员。

  • 标签: 精神病人 康复 托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自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50例病例,使用自编的调查表进行分析研究,对自杀和疾病、文化程度、职业、病程等关系进行分析,调查自杀原因,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精神自杀患者中,产生悲观绝望心理患者的自杀者较多;患有抑郁症的患者自杀病例较多,其次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自缢是精神常用的自杀方法;文化程度较低者居多;患病1年的患者自杀者较多。结论针对精神自杀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防止或减少患者发生自杀行为。

  • 标签: 精神病人 自杀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精神患者因认知障碍、文化程度低,护士自身存在的因素以及应用存在的问题,在对精神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质量不是很高。几年来,我院通过对精神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质量的考评,从精神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因素及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结合精神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保障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我院的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精神患者及家长的充分肯定。

  • 标签: 精神病人 健康教育 质量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患者攻击行为的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患者的资料,就其相关因素及使用凶器,攻击对象进行分析。结果在出现攻击行为的因素中幻觉、妄想,情绪因素占相关因素的大部分。结论对精神攻击行为的特点进行分析,有利于对病人、家属及医务人员的防护。

  • 标签: 精神病人 攻击行为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精神发生躯体症状的发生率。方法对住院精神出现躯体症状的病例进行现场调查,统计分析。结果住院精神发生躯体症状的发生率为37.3%,且随着年龄增高,出现躯体症状的发生率也增高;躯体症状中以发烧、腹泻呕吐最常见。多数病人无主诉,其中酒精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的病人缺乏主诉最明显,其次为情感性精神。结论加强对长期住院的高龄患者和酒依赖患者的监护,减少医疗风险,是非常有必要的。

  • 标签: 躯体症状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减少或避免住院精神的自杀行为。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到2010年12月发生自杀行为的精神进行病情观察。结果重视对精神的病情观察和心理护理后,能更快的缓解病人精神症状。降低精神的自杀率。

  • 标签: 精神病 自杀 护理
  • 简介:摘要自杀作为一种社会、心理、文化及精神学的有关问题,愈来愈多地引起社会的关注,精神的自杀率比正常人高出数倍,其中有以各种形式的抑郁症具有自杀的明显倾向性,抑郁症患者最终有15%死于自杀,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率亦比正常人为高。对有自杀企图的病人一旦自杀成功,不仅给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给医院和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给业务人员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对有自杀观念的病人尽早进行干预,严防自杀,是精神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护理内容。

  • 标签: 精神病 自杀企图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精神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针对前一年本院攻击行为发生的病例较多,发生率44%,从2009年8月起严格实施综合护理。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后,精神攻击行为发生率明显减少(1.8%)。与前一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恰当的综合护理能减少精神攻击行为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 精神病人 攻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