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解决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疗改革已经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历程。每一次的政策演变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围绕医改中一两个民生关注的焦点予以调整,不断完善医疗体系和医保政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高热惊厥(FC)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EEG)演变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10例小儿FC患儿的临床资料,从EEG演变特征上预判病情可能的发展方向,为临床提供诊断诊断治疗依据。结果EEG异常率110例中正常73例(66%),异常37例(34%)。异常表现早期以全导成簇爆发高波幅慢波活动为主,中期可出现散在性、局限性慢波表现,后期可出现尖波、尖慢波活动,本组中单纯全导成簇暴发高波幅慢波异常19例(51.4%),成簇暴发的高波幅慢波、伴有散在性、局限性慢波异常11例,呈尖波、尖慢波发放7例。结论FC患儿临床及EEG演变有一定规律,可据此在临床上积极干预,促使病情转归向好的方向发展。

  • 标签: 高热惊厥 临床 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在扩散加权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及ADC图上的信号强度变化特点及随时间变化的演变过程。方法回顾性及同期分析脑梗死MR-DWI检查的病人数例,自发病当天开始将发病分为1天至15天的时间段,并分别观察脑梗死病灶在DWI及ADC图上的信号变化特点并记录。结果脑梗死病人在DWI系列上的高信号约第10天时转为低信号,而在ADC图上的信号有低到稍高。结论了解DWI在脑梗死发病中信号降低的具体时间并通过ADC图加以具体分析,从影像学角度对脑梗死演变过程进行分期。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儿肾积水的演变规律及预后情况。方法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抽取观察对象120例,其中60例为观察组,均确诊为胎儿肾积水;另外60例为对照组,为孕检健康的孕妇。在两组间进行观察分析,了解胎儿肾积水的演变规律和预后措施。结果观察组中胎儿有明显肾萎缩、积水、肾盂肾盏扩大情况,差异显著(P<0.05);并且观察组孕妇有盆腔的肿瘤、炎症;胃肠道病变等情况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胎儿期和出生后均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结论胎儿肾积水的诊治非常重要,要充分了解其演变规律、致病因素等等,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帮助患儿缓解病症。

  • 标签: 胎儿肾积水 演变规律 预后情况
  • 简介:摘要心电图在心肌梗死(AMI)诊断中具有特征性改变的演变规律,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以及便捷、快速、无创、可重复性等优点,在心肌梗死定性、定位、分类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和取代的重要地位。目前国内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期十分混乱,造成混乱的原因很多,包括与国际接轨的尺度掌握问题,最初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分期十分明确分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这种心电图分期的主要依据是心电图的相关表现并参考心肌梗死的发生时间。近年来由于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心电图诊断有了较大的改观,尤其是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更加显露了急性心肌梗死改变与冠状动脉解剖、心脏功能及再灌注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临床医生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的认识,新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心肌坏死生化标记物的发现,使开始准确的诊断心肌梗死并作及时有效的干预性治疗,减少了死亡率,提高预后水平已成现实。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心电图分期 心肌梗死心电图再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算中医证候演变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36例脑梗塞患者,在风、癖、火、痰、阴虚、气虚六个基本症候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研究,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评价各项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单证分布情况,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ESS评分情况,干预后优于干预前(P<0.05)。结果对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患者实施着队形护理干预,有助于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脑梗塞 超早期静脉溶栓 中医证候演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例高钾血症致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前后心电图演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收治的1例高钾血症致心脏骤停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心肺复苏前后心电图演变规律。结果该名高钾血症致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前心电图类型为室颤为主,心肺复苏后首先恢复为交界性心律,QRS波群振幅低小,复苏后24h转为窦性心律;停搏前QRS波、PR间期、QT间期数值均>复苏后24h>自主循环恢复即刻,各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心肺复苏前后心电图演变动态可准确揭示患者心肺复苏效果并为窦性心律的恢复以及治疗工作开展提供准确指导。

  • 标签: 高钾血症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心电图
  • 简介:摘要国外学者对碎裂QRS波的其发生机理提出了多种学说,总体上对其发生机理存在诸多争议,认识尚显肤浅,普遍认为发生碎裂QRS波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肌坏死,本例心电图上碎裂QRS波的动态变化极难以心肌坏死来解释,推测心肌损伤同样可以产生QRS波的碎裂现象。

  • 标签: 碎裂QRS 动态演变 机制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率逐年升高,如何更准确判定AMI及早期实施对AMI的干预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随着AMI后病情的进展,NT-ProBNP与BNP也随之变化。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血中NT-proBNP水平对AMI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前后pro-BNP的演变做一综述。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Pro-BNP 再灌注治疗
  • 简介:摘要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以及康复治疗。国内外研究数据一致显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心理社会干预治疗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复发率而且还降低了患者的再住院率。本文主要对当前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重返社会的心理社会干预做一综述。首先,本文介绍了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采取的几种心理社会干预;其次介绍了心理社会干预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回归社会 心理社会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理、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回顾分析3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文献资料。结果本组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率占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总患者例数的7.1%;患者积液现象转化为血肿的时间段为病情发生后的3个月,3例患者均通过钻孔引流的方式治愈出院。结论老年人发生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现象是引发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因素,钻孔引流法治疗此类患者疗效显著。

  • 标签: 老年人(大于60岁) 颅脑损伤 硬膜下积液 慢性硬膜下血肿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会相关因素对早产的影响和预防保健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住院分娩的390例早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并与非早产5210例产妇比较。结果产前检查次数少、首次产检时间迟、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从事重体力劳动、经历负性事件的产妇发生早产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会因素可导致早产的发生,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保健意识对降低早产发生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早产 社会因素 保健
  • 简介:摘要我国高血压患者正以每年1000万的数量在增加,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给居民健康水平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在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框架的视野下,我们应将慢病防治措施融入到国家政策的方方面面,从居民日常生活环境和社会结构因素入手,消除健康的不平等,促进居民健康发展。

  • 标签: 慢性病 高血压 社会决定因素
  • 简介:摘要结合医学心理学的医学模式特征及《内经》探讨了中医最早起源并主导于心理治疗,在《内经》中不但形成完整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且上升到心理是致病养生的根本因素,心理诊疗是最高原则。这种古今模式的对接吻合对现代中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内经》 心理学 医学模式
  • 简介:摘要分析男护士职业优势及社会需求,从国家、医疗单位、患者角度采取相应措施,树立男护士职业形象,促进国家护理事业发展。

  • 标签: 男护士 职业优势 社会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的分析,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相应对策。方法对2012年3月~2015年3月住院的275例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孕妇对新生儿安危、对分娩痛、分娩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担忧及待产情绪干扰等因素;社会文化及陈旧习俗因素;社会经济和信息化传媒负面作用及医疗机构助产能力下降等因素。结论规范新产程标准的处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强化产科医生围产医学技术培训,强化孕产妇及家属的知识宣教,从而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剖宫产 社会因素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自杀是由遗传、人格、社会环境、疾病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环境因素占有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主要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方面,对社会环境因素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总结。以后的研究除了进一步发现更多的关于自杀的危险因素,还应当建立和完善自杀的预防和干预体制。

  • 标签: 自杀 危险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适当的健康宣教,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方法从门诊做起,通过对产前孕妇进行分娩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对入院时有剖宫产要求的待产妇,先予以调查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宣教,产时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健康教育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中作用显著。

  • 标签: 健康教育 社会因素 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