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最佳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10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划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观察组行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对照组行传统鼻中隔矫正术,观察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果比较上,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中隔偏曲患者选用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创伤,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非常值得各医院临床上应用。

  • 标签: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矫正术 经鼻内窥镜 总有效率 手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成人修复口腔正畸矫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成人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78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为39例,分析成人患者正畸矫正治疗的难点及特点。结果两组患者在总的有效率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明显更高,P<5%。结论成人口腔修复正畸矫正具有着理想的疗效,有效的恢复了患者的口腔功能,并且提高了牙齿的美观性。在进行成人口腔修复正畸矫正的过程中应当对患者的想法和具体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考虑,从而确保所制定的方案符合美观经济的要求。

  • 标签: 成人 修复口腔 正畸矫正
  • 简介:摘要脊柱侧凸是青少年常见的躯干畸形,常引起心肺功能障碍与残废。早期发现,及时矫治,是防止和减少该畸形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严重危害的有效方法。特别是矫形手术由单纯一维矫正向三维矫正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在临床实践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院应用三维矫正技术治疗脊柱侧凸畸形10例,临床结果满意。

  • 标签: 脊柱侧凸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护理治疗方法在新型透明矫正器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安氏Ⅰ类和Ⅱ类病例各20例,分为护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例,护理治疗组患者从首诊即开始进行一系列正畸护理,对治疗中矫正器平均戴的时间、疗程、疗效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观察、评价。结果护理治疗组治疗中患者矫正器戴时间长于对照组,疗程短于对照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新型透明矫正矫正治疗中运用正确的护理方法可显著缩短正畸治疗时间,提高正畸治疗效果。

  • 标签: 新型透明矫正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期矫治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颌骨发育不足的患者56例,然后使用Twinblock功能矫正器进行上下颌骨的矫正,后期再用直丝弓固定矫正器进行Ⅱ期矫治治疗。结果下颌升支高度增加,下颌体长度增加,ANB角显著减少,覆盖关系有所改善,侧貌经治疗后得到改善。结论双期治疗对替牙期下颌后缩畸形的患者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下颌后缩畸形 双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斜视矫正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2年我院眼科收治的儿童斜视矫正术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给予精心有效地护理措施。结果36例患者中治愈34例,治愈率94.4%,1例欠矫,1例过矫。结论儿童斜视矫正术的围手术期给予精心有效地护理,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医疗费用,防止了并发症,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儿童斜视 矫正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动牙合垫在反牙合矫正中的作用。方法对54例反牙合病例使用活动牙合垫配合固定正畸治疗,治疗时间6个月~2年,评估效果。结果反牙合矫正成功率96%,有效率100%。结论活动牙合垫配合固定正畸治疗是反牙合矫正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活动牙合垫 反牙合 固定正畸
  • 简介:摘要斜视是眼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为3%1。2012年我科共收治斜视患儿125例,通过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精心护理,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降低了患者费用,防止了并发症,115例治愈出院,治愈率92%

  • 标签: 斜视患儿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斜视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制定斜视矫正术的临床路径并严格执行,将患者满意度,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由(6.3±0.9)d缩短到(4.4±0.6)d,平均住院费用由(6487±627.2)元下降到(4029±454.7)元,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斜视矫正手术适合走临床路径,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满意度。

  • 标签: 临床路径 斜视矫正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不同弓丝的固定方式在口腔正畸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口腔正畸矫正术的28例患者,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14例,予以患者弹力结扎圈进行固定;对照组14例,予以患者不锈钢结扎丝进行固定。对比2组的固定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弓丝拆除时间、结扎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完成矫正3个月后,2组患者的变形链球菌数量均出现提升。结论不同弓丝材料不会对患者的牙面菌斑造成影响,在正畸矫正术中应用弹力结扎圈进行固定,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手术时间,提升手术效率。

  • 标签: 口腔 正畸矫正术 不锈钢结扎丝 弹力结扎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期实施体位护理干预对矫正胎位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00例胎位异常产妇,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娩期分别采取常规舒适和特殊体位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胎位矫正情况、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等。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各项临床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娩期对产妇实施特殊的体位护理,可以有效矫正胎位异常,提高分娩质量,保障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 标签: 体位护理 胎位异常 分娩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口外支抗与种植钉支抗在口腔矫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支抗类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外支抗,观察组采用种植钉支抗,矫正治疗后随访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随访9个月,种植钉支抗的观察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凸距差、倾角差显著大于口外支抗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磨牙位移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钉支抗患者满意度为95%,口外支抗患者满意度为8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矫正治疗中采用种植钉支抗,其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口外支抗,可减小非矫正牙的移位,有效控制磨牙,改善面型。

  • 标签: 口外支抗 种植钉支抗 矫正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程中采用特殊体位矫正胎方位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6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00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特殊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较好,胎位矫正成功率较高,顺产率较高,产程明显缩短。结论对胎位异常产妇进行特殊体位护理,有利于提高胎位矫正成功率,提高顺产率,缩短产程,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

  • 标签: 特殊体位护理 难产 顺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优点及疗果。方法对3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其中C形偏曲12例,S形偏曲8例,嵴突或棘突5例,兼有两种或以上类型者7例。32例中8例伴有下鼻甲肥厚。结果32例病人鼻中隔偏曲全部得到矫正,无一例发生鼻中隔血肿、穿孔、鞍鼻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术野暴露清晰,操作精确,损伤小,安全,效果满意,手术并发症少。

  • 标签: 鼻内镜 鼻中隔矫正术 鼻中隔偏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期体位护理干预对矫正胎方位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观察组60例产妇给予分娩期体位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指导常规舒适的体位自然分娩。结果观察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7%vs.53.3%),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3%vs.38.3%)(P<0.01)。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或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vs.10.0%,P<0.01)。结论实施分娩期体位护理有利于提高分娩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分娩期 体位护理 胎方位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对Ilizarov技术在创伤性下肢畸形矫正中的应用价值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创伤性下肢畸形患者30例,所有患者都应用Ilizarov技术开展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结果为患者开展治疗后,对患者开展为期一年的随访,所选30例患者带外固定架的时间都为23周,通过为患者应用Ilizarov技术矫正治疗后,膝关节畸形患者的优良率达到81.8%,踝关节畸形患者的优良率达到83.3%。结论将Ilizarov技术应用于创伤性下肢畸形患者矫正工作中,能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Ilizarov技术 创伤性 下肢畸形 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扭转牙矫正后通过牙龈环切术防止复位的临床效果,探讨影响保持牙稳定性的因素。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口腔科收治的35例扭转牙外翻错合的患者,在正畸矫治即将结束时,试行牙龈环切术和改良嵴上纤维切断术,术后仍戴保持器,并与12例患者不采用牙龈环切术作对照组,仅戴保持器。结果经3个月至1年的追踪观察,观察组在1年内的复发率为0,对照组的复发率为75%,两组的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牙龈环切术防止阻断扭转牙复发效果显著,临床效果满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牙龈环切术 扭转牙矫正 复位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产程中胎儿头位不正与产程进展的关系,探讨使用导乐球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加速产程进展,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将139例单胎头位,分娩过程中发生持续性枕后(横)位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在活跃早期使用导乐球,适时联合手转胎头术;对照组69例未加以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妇的耐受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诊断头位不正,适时使用导乐球并行徒手旋转胎头,对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痛苦,减少母儿损伤,降低剖宫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持续性枕后(横)位 导乐球 徒手旋胎头 剖宫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