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会阴侧切后应用特定电磁治疗器(TDP)治疗促进会阴切口愈合的疗效现察。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一2011年12月会阴侧切的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可吸收线皮内包埋缝合,给予口服抗生素3—5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会阴切口处配合特定电磁治疗器(TDP)治疗。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良好,两组比较P<o.01。结论应用配合特定电磁治疗器(TDP)治疗切口,切口愈合良好,未发生切口感染现象,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显著。

  • 标签: 电磁波治疗器(TDP) 会阴切口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短波电场热疗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慢性盆腔炎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即中药二联﹢理疗组,(中药组。给予体外短波电场热疗、中药灌肠治疗,采用t临床查体及B超检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中药二联﹢理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药组,盆腔炎性肿块消退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均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采用体外短波电场热疗配合中药二联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 标签: 盆腔炎性疾病 特定电磁波热疗 中药灌肠
  • 简介:摘要通过使用仙鹤牌特定电磁治疗器对各种疼痛进行治疗,以达到止痛的效果。仙鹤牌特定电磁治疗器在疼痛治疗上疗效显著。

  • 标签: 仙鹤牌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疼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65例猝死患者院前急救措施,为提高猝死患者复苏成功率、改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我院急诊科2006年1月~2009年9月现场抢救的65例猝死患者分为A、B两组,抢救有效和成功的病例为A组,抢救无效的为B组。结果无效死亡44例(68%),有效12例(18%),成功9例(14%)。结论建立专业化的复苏小组,尽早尽快给予CPR;早期启动生存链;确保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等措施可提高猝死院前复苏成功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腹部提压法的复苏效果。方法对比研究腹部提压CPR法对脉氧指标的影响。结果19例患者复苏中脉氧达90%以上者17人,90%以下2人,复苏成功5例。结论腹部提压CPR法对比传统CPR简便、易行、有效,值得在院前及院内急救中推广。

  • 标签: 腹部提压CPR 心肺复苏 脉氧 心跳呼吸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PR工作坊模式在急诊室护士分层培训中的效果。方法根据各层次护士培训的要求,设制特定的情形,采用CPR工作坊模式对急诊室26名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急诊室护士专科理论、急救技能考核成绩及医生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培训后急诊室护士专科理论、急救技能得到显著提高,团体协作能力增强,医生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大大提高。

  • 标签: CPR 工作坊 急诊室 分层次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初期持续胸外按压与即刻气管插管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的65例患者,按照复苏方法的不同分为持续胸外按压组和持续胸外按压与即刻气管插管联合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情况以及死亡情况。结果持续胸外按压与气管插管联合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于单纯持续胸外按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5,P=0.116),且恢复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936);持续胸外按压组存活5例,存活为14.29%;联合组存活5例,存活为16.67%。两组存活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070,P=0.791)。结论持续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的根本,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但即刻气管插管也有助于提前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给予即刻气管插管并持续胸外按压。

  • 标签: 心肺复苏 气管插管 胸外按压 初期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联合全血CPR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24例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研究对象。结果血常规检验阳性为58.57%,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阳性为72.58%,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阳性比血常规检验阳性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较大,可以使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阳性检验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全血CRP 血常规检验 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疹疫苗接种与麻疹发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常规免疫接种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获得麻疹疫苗接种与麻疹发病。然后,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根据以往麻疹发病阶段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在麻疹接种前,具有很高的自发性,发病高。其次,在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麻疹的发病,使其成为低发状态,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麻疹疫苗接种与麻疹发病呈负相关关系。即麻疹疫苗接种越高,麻疹发病则越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麻疹疫苗接种后,不断降低了麻疹的发病。同时,在免疫屏障的支持下,显示即便麻疹控制不足100%,也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病,最终达到彻底消灭麻疹的目的。

  • 标签: 麻疹 疫苗接种 发病率 关系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梗死性Q出现的临床意义及与疾病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间心电图中出现异常Q而非心肌梗死的患者102例,观察其异常Q发生的导联,分析其发生机制,总结其与原发病的关系。结果并不是所有出现Q都意味着心肌梗死,除了心肌梗死外异常Q还可出现在预激综合征、心肌炎性或肥厚性病变、心肌缺血性病变、继发性心脏病等疾病中。结论临床上发现异常Q时,应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不能仅凭异常Q而盲目诊断心肌梗死,应想到心肌炎、肥厚性心肌病、肺心病、预激综合征等可引起Q改变的疾病,以防误诊或漏诊心肌梗死。

  • 标签: 心电图 异常Q波 非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卡西水痘样疹临床上较少见,且多发生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起病急,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治疗原则同水痘一样,如不严重,均是抗病毒治疗及防皮肤及全身感染的相关治疗,经上述治疗该患儿治愈出院,随诊无复发。

  • 标签: 卡波西水痘样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影响我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以及控制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1月份到2014年12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9例,对所选择的患者采取入户访问以及集中调查等方式,统计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治疗以及控制的因素,此外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以及控制。结果经过研究发现我社区内高血压患者的控制以及治愈因素包括患者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年龄、思想观念、地理环境、家庭因素等;对所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治理之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以及控制明显得到了提高,治疗从21.3%上升到71.7%,患者的血压控制从22.0%上升到80.5%,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影响治疗以及控制的因素并不单一,并且这些影响因素直接影响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控制,社区医院通过有针对性地个性化干预护理,显著的提高了社区高血压的治疗以及控制

  • 标签: 高血压 影响因素 社区医院 治疗率 控制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架角度和剂量对调强验证通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6月所接收的8例恶性肿瘤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设置机架角度为0度与非0度(主要为40、80、280、320度)。每角度使用2种剂量(200与400MU/min)。对比不同条件下调强验证通过。结果当机架角度为0度时,使用不同剂量出束,调强验证通过无较大差异。当机架角度为280与320度时,以较高剂量出束时,调强验证通过较低。结论为确保加速器调强验证通过的准确性,应定时对其进行检测,保证剂量输出在高剂量以及非0度机架角度时的精准性。

  • 标签: 机架角度 剂量率 调强验证通过率 影响
  • 简介:摘要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尤其在早产儿中发生更高,一般可以分为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两种类型。严重的黄疸会对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遗留性损害,因此降低新生儿黄疸致死和致残的关键就是要正确的把握其有效治疗时机。一般来说临床上常用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案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光疗等。本文主要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血清胆红素 治疗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用射刀呼吸追踪系统治疗的肿瘤在实际过程中的误差值,指导精确放疗靶区外放。方法回顾分析过去一年中的呼吸追踪方式治疗的病例得出的误差值与球方小车模型得出的误差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相对6个方向上的误差值比较。结果在病例呼吸模型六个方向上的左右平移TET(+)/RIG(-)、上下平移ANT(+)/POS(-)、头脚平移NIF(+)/SUP(-)、滚动角度R(+)/L(-)、浮昂角度Head-up(+)/Head-up(-)、旋转角度CW(+)/CCW(-)最大值分别为2.4mm、1.7mm、2.0mm、2.4°、2.3°、2.2°,最小值分别为-2.8mm、-2.3mm、-1.8mm、-2.1°、-2.0°、-1.6°。球方模型所得数据的误差值六个方向上平移平均参量误差为0.721mm,滚动角度平均误差0.211°、浮昂角度平均误差为0.223°、旋转平均参量误差为0.332°。结论了解呼吸运动对肿瘤移动度的影响范围能更加精确指导放疗靶区内界的勾画。

  • 标签: 射波刀 呼吸追踪 误差 影响因素 靶位置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