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咪唑和丙氧嘧啶治疗甲亢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收治的90例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甲咪唑组(MMI组)与丙氧嘧啶组(PTU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MMI组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皮疹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PTU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甲亢时,甲咪唑易引起血细胞减少及皮疹,丙氧嘧啶易引起肝功能损伤,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

  • 标签: 甲硫咪唑 丙硫氧嘧啶 甲亢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歧杆菌杆菌三联活菌片在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后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标准四联一线方案根除失败的HP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均给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在此基础上a组加用双歧杆菌杆菌三联活菌片,b组加用胶体果胶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a、b组PP根除率分别为72.92%、70.21%,ITT根除率分别为70.0%、60.0%,(P>0.05);a组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H.pylori根除失败补救治疗中应用双歧杆菌杆菌三联活菌片有利于提高H.pylori根除治疗耐受性和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幽门螺杆菌 补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双仑样反应的病因、治疗、转归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急诊科救治的62例双仑样反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所有62例双仑样反应明确诊断后以对症治疗,好转离院。结论双仑样反应以预防为主,尽早诊断是关键,对症治疗为主,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双硫仑样反应 急救 头孢菌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仑反应的临床特点,总结双仑反应的有效临床处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3年12月-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双仑反应患者,共36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在18~40岁之间所占的比例最多,为58.3%,其次为41~60岁之间,为25.0%;患者使用头孢哌酮钠抗生素所占的比例最多,为33.3%,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为22.2%,此外,使用的抗生素种类还包括头孢曲松钠、甲硝唑、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钠和替硝唑;所有的患者发病时均伴随着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烦热、气促和胸痛,其中有23例患者发病时全面皮肤潮红、面色潮红,有11例患者发病时面色苍白;患者给予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维生素B6治疗,均痊愈。结论双仑反应一般是由患者使用头孢哌酮钠、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生素期间饮酒引起,在青中年中发病率最高,通过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维生素B6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双硫仑反应 临床特点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以来参加省微生物室间质评活动。其中鉴定肠杆菌科菌48株,准确率较高,为进一步提高鉴定技术,对鉴定过程各环节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细菌鉴定 肠杆菌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ebcterpylori,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对经胃镜检查及病理学活检确诊的182例胃癌的Hp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P感染与胃癌发生年龄无关.各年龄组间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p感染与胃癌病变部位有一定关系,胃窦癌与贲门癌间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p感染与胃癌病理类型无关,胃癌各病理类型间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抗原在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临床样本50例和非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临床样本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分别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及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以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为金标准,比较诊断效果。结果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的特异率、敏感率和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结果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通过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能够取得准确有效的诊断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仑样反应的发生原因,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水平,强调医师的沟通告知义务,更好的防范医疗纠纷。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门诊救治的17例双仑样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及癒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男14例,女3例)完全治愈。17例患者均与饮酒相关,饮酒是造成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发生双仑样反应的原因,临床表现为颜面潮红、头痛、头晕、心慌、胸闷、腹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结论应用该药期间及停药7天内要禁止饮酒,临床医师要重视双仑样反应的发生,强调告知患者治疗前后不能饮酒及接触乙醇类制剂。

  • 标签: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双硫仑样反应 饮酒 医患沟通
  • 简介:摘要目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常出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误与乙醇制品配伍造成双流仑样反应。现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使用头孢类药物致双仑样反应15例患者的诊治经历与读者分享。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双硫仑样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改进复方锌软膏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通过调整试剂溶液配制的浓度,采用经典的容量法测定制剂的含量。结果找出了改进复方锌软膏含量测定的较好方法,调整后制剂含量测定方法稳定。结论解决了复方锌软膏含量测定中终点不明显的问题,并且调整后不影响检验的准确性,是控制主药含量、保证制剂质量切实可行的较佳方法。

  • 标签: 复方锌硫软膏 升华硫 含量测定 亚硫酸钠溶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乳酸杆菌片联合序贯疗法对儿童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1月确诊且未接受根除治疗的82例Hp感染患儿,对照组40例接受序贯疗法,治疗组42例在序贯疗法基础上口服复方乳酸杆菌片,比较治疗后Hp根除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90.5%,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14.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乳酸杆菌片联合序贯疗法治疗儿童Hp能提高根除率,显著降低不良反应。

  • 标签: 复方乳酸杆菌片 儿童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种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疗效分析,选用A组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PPI,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B组阿莫西林、克拉霉素PPI,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C组甲硝唑,阿莫西林、PPI,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方法将150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随机分成3组,A组,B组,C组,经治疗1月。停药后1月复查14C尿素呼气实验,结果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PPI,果胶铋四联疗法能有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疗效安全可靠,可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 幽门螺旋杆菌 甲硝唑 左氧氟沙星 克林霉素
  • 简介:摘要探讨炭疽芽胞杆菌的微生物学检验的方法与鉴定。炭疽芽胞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炭疽病的病原菌,为人、畜共患性疾病,快速有效的检验和鉴定炭疽牙孢杆菌是最为重要的。采取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与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方法进行检查。快速的病原学诊断在控制疾病流行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炭疽牙胞杆菌 微生物学 检查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杆菌涂片检查方法与意义。方法对50份结核杆菌涂片检查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结核杆菌涂片检出抗酸菌者检查为涂阳患者即判定为结核病标下菌阳性。结论直接涂片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设备要求也不高,在结核病防治中居重要位置。

  • 标签: 结核杆菌 涂片检查 方法
  • 简介:摘要双仑反应是指使用的抗菌药物具备相似于双仑的作用,在药物使用期间或者之后短时间内,由于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以及直接饮酒使得体内蓄积较多乙醛,最后导致中毒而出现的一类反应。临床表现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野不清、头颈部血管搏动性头痛、呼吸困难、头晕,急性心衰、恶心、心肌梗塞、口干、呕吐、胸痛、出汗,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发生急性肝损伤,还可能由于惊厥而出现死亡。进行检查时能够发现血压降低、心率加速最快可达每分钟120次,另外心电图正常,也可能出现ST—T改变等部分改变。用药剂量和饮酒量与双仑反应的严重程度有直接相关性,如果出现反应的患者为对乙醇敏感者、儿童、老年人、心脑血管病者,反应程度更为严重,这种反应一般在饮酒后15~30分钟发生。

  • 标签: 双硫仑样反应 饮酒 头孢哌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