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影响血液检验结果正确性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收集的接受血液检验的患者106例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检验时间分为每组各53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分析影响因素并进行整改,对照组未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经过分析影响因素并进行整改的观察组检验结果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结果正确性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检验人员要对各项操作质量进行提高,符合规定,将误差减小到最低,从而使检验结果得到高准确率。

  • 标签: 血液检验结果 正确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医疗卫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护理水平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作为专门为医院等医疗单位培养护理人才的高职院校,应当对当前的护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通过护理技能大赛来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从而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本文主要通过护理技能大赛来对当前高职护理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 标签: 护理技能大赛 护理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常州天宁区疾控中心以服务为导向,抓理想信念教育与党员的表率作用,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解决职工实际困难并举,成立“青志汇”搭建年轻疾控工作者施展才华的舞台;走进基层寻求服务群众良方;拓宽渠道实践疾控思想工作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一体化的服务模式,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与疾控工作特点相适应的新的运行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 标签: 疾病预防控制 服务 思想政治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神经外科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神经外科临床实习的50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讨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神经外科临床教学模式,研讨组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临床实操成绩、病理分析成绩及论文成绩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临床实操成绩、病理分析成绩及论文成绩发现,研讨组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组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学生的综合成绩发现,研讨组优于对照组,P值<0.05,组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发现,研讨组优于对照组,P值<0.05,组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动导向教学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效的提高学生综合成绩,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行动导向教学 神经外科 临床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医学影像设备学具有多学科交叉、原理抽象复杂、结构繁琐、注重实践能力等特点,实验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医疗设备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医学影像设备实验教学知识的更新。基于工学结合为导向,结合医学影像设备学学科特点,注重实验教学课程开发。从实验课程体系构建、实验教学方法改进、医学影像设备学网络资源库建立、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以工学结合为载体,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实现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新目标。

  • 标签: 医学影像 实验课程开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酸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效果及目标导向在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80例急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对他们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对照组在常规参照中心静脉压(CVP)导向下进行EGDT治疗,同时在乳酸指标导向下进行实验的EGDT治疗,最后对两组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中9例发生MODS,发生率为22.5%,治疗后4例死亡,死亡率为10%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显著性)。实验组CVP指标为(10.4±1.3mmHg)、MAP指标为(76.6±11.8mmHg)、ScvO2指标为(78.1±9.5%)、PaO2/FiO2指标为(378.2±50.3)、尿量为(0.47±0.13mL/(kg·h)),与对照组相比,这些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乳酸指导下的EGDT治疗能够更快纠地正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异常,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乳酸 脓毒性休克 EGDT 早期诊断 目标导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Flotrac/Vigileo系统指导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肾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1月我院行肾移植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Flotrac/Vigileo指导,对照组给予CVP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灌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乳酸指标、肌酐指标、血流动力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lotrac/Vigileo系统指导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肾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显著提升患者的肾灌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Flotrac/Vigileo系统 目标导向液体 肾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护士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正确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提高护士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为主题的活动。遵循PDCA循环方法,通过现状分析,制定对策并进行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前护士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为60.49%,活动后护士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为94.89%,t值为1.83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使护士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明显高于活动前,提高了护士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相关知识的认识,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良肢位摆放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导向脑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9月—2018年2月,此次研究对象择取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立体定向清除术,观察组则应用CT导向脑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质量、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CT导向脑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方式,可改善手术质量,提升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以及普及。

  • 标签: CT导向脑立体定向 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心理护理在以家庭为导向干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科室接受治疗的孤独症患儿6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一般护理组(30例)和心理护理组(30例),主要对两组患儿的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以及发展行为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心理护理组患儿的ABC(自闭症行为评定量表)评估分数低于一般护理组,同时心理护理组患儿的PEP(发展行为量表)评估分数均高于一般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以家庭为导向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护理中具有较好临床应用效果,在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质量和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孤独症谱系障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医学事业发展迅速,无论是医学产业规模还是医疗技术水平,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对于医师人才教育培训科学性和有效性,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标准要求。就我国医学教育体系而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其重要的组成内容,对于住院医师扎实医学理论知识、丰富临床技能的掌握,以及良好职业道德、思想道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和意义。如何保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质量,加强对住院医师的考核,是现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即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手,就其考核体系的构建,发表几点看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 标签: 胜任力导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考核体系 构建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重症胰腺炎患者24h出入量记录正确率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中医科10名护士组成“太极圈”,确立“提高重症胰腺炎患者24h出入量记录正确率”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手法进行现况调查、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实施各项对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重症胰腺炎患者24h出入量记录正确率由活动前33%提高到84.6%。结论品管圈对提高重症胰腺炎患者24h出入量记录正确率是切实可行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 标签: 品管圈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 24h出入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联合循证医学在普外科临床实习教学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带教的100例临床医学专业实习人员,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观察组运用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联合循证医学教学,分析不同教学后学生在专业成绩、学习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在学生考核成绩上,观察组(89.3±4.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0.5±3.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生学习满意度评分上,观察组(95.5±3.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4.2±2.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联合循证医学在普外科临床实习教学法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专业考核成绩与教学满意度,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 循证医学 普外科 临床实习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精准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共6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精准护理服务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且抑郁和焦虑改善不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当中,围绕患者需求采用精准护理服务模式能够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极大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患者需求 精准护理服务模式 老年慢性病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