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国每年新增永久性肠造患者1O万例,目前累计约100万例。迄今为止有目的、有计划的肠造手术治疗疾病的历史约200余年。造手术方式多样,造用品发展迅速。但造对患者的身心影响巨大,多项研究表明;重视造的围手术期处理,提高手术技巧,合理选择造用品,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造并发症常见,但及时、正确的处理可减轻病人痛苦,保证手术成功。在造的护理中,造治疗师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肠/小肠 大肠 造口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尝试在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末增设血液透析专科护理培训课程,实现学生具备低层次的通科护理能力到高层次专科护理能力的转变。方法选择2006年~2011年我校在3所省级教学医院参加血液透析专科护理培训的护理专科学生,共45人,为观察组。同时间同医院未参加专门化培训的护理实习生75人,设为对照组。在学历教育最后1学年进行为期10个月各科室轮岗实习,包括血液透析室实习2周,观察组在7个月轮岗实习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新生儿专科护理培训。比较两组血液透析室出科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综合理论考核和新生儿科之外各轮转科室平均实践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专科护理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综合理论成绩和其他轮转实习科室技能考核平均成绩无显著差别。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末增设血液透析专科护理培训课程,能够在不影响综合实习成绩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学生对血液透析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使其获得初级血液透析专科护理能力。

  • 标签: 护理教育 血液透析专科护理 培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运用中医的辩证论治方法,对阴虚火旺型36例复发性糜治疗的结果进行介绍,具体治疗是滋阴清热益气解毒的方法,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 标签: 口糜 阴虚 辩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手足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0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0例手足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70例手足病患儿组成,对照组的患者运用利巴韦林的治疗方式,而治疗组的患者则运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70例患者中痊愈的为50例,有效的为18例,总有效率为97%,而对照组70例患者中痊愈的为41例,有效的为21例,总有效率则为89%,对比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手足病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大力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手足口病 炎琥宁 利巴韦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病的诊断,防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手足病的临床特点。结果手足病临床表现典型易于诊断,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最高占64%,抗病毒治疗有效,治愈率95%。治疗上采取分类管理,轻者在门诊治疗,在家隔离;偏重者住院治了。结论手足病抗病毒治疗有效,治愈率高,治疗上采取分类管理,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又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临床特点 抗病毒 分类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造瘘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对2008年至2012年我院服务的65例结肠造瘘患者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各种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取正确及时的结肠造瘘护理及护理指导是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

  • 标签: 结肠造口 观察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随着2008年手足临床病例的增加和死亡病例的出现,手足病的追踪随访作用也愈来愈明显。手足病的追踪随访是手足病防治的重要环结,通过追踪随访1904例手足病确诊病例对手足追踪随访技巧进行一点探讨。

  • 标签: 手足口 追踪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病的前效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根据特征,采取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并观察其病情特征,重点观察患者的观察生命体征、精神状态、疱疹、神经系统症状、末梢循环、大小便等情况。结果采取预防和护理措施后,手足病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均出现好转,有助于进一步治疗措施的开展。结论对于手足病患者,医护人员在做好患者诊断的同时,还应该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护理措施。

  • 标签: 手足口病 预防 护理 生命体征 精神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病的治疗方案,供临床参考。方法将56例手足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使用小儿牛黄清心散治疗;对照组26例予板蓝根冲剂治疗。两组均给予退热、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并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口腔溃疡及手足皮疹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小儿牛黄清心散治疗手足病疗效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萍乡市妇幼保健医院2011年4月至2011年9月收治重症手足病93例临床资料。结果93例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38例,发病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8岁,3岁以下患儿占86.02%。EV7145例(61.64%),绝大部分患儿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95.70%)。主要表现依次为皮疹、发热、肢体抖动、嗜睡、惊跳、共济失调、呕吐、精神烦躁等。1例死亡,2例遗留弛缓性瘫痪,其中1例伴有认知能力减退,其余痊愈出院。结论持续高热伴肢体抖动、嗜睡、惊跳、共济失调、呕吐、精神烦躁等系重症手足病神经系统病变的早期症状,尤其是3岁以下幼儿,要高度警惕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利巴韦林、重组人干扰素a1b具有较肯定的抗肠道病毒作用,2期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病情的进展可起到阻断效果,早期发现肺水肿的征象,放宽插管指证,及早给予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 神经系统损害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手足病的流行特征和临床特点,为手足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70例手足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1—3岁患儿居多,男女比例1.41l;患儿均有皮疹,以手和足最常见,其次为口腔、膝和臀部;发热是常见症状;重症病例血常规白细胞、c一反应蛋白可升高;约1/3患儿出现心肌酶谱改变。所有病例经及时、早期治疗,均获痊愈。未出严重并发症。结论手足病只要及时、早期治疗.给予重视,预后良好。

  • 标签: 手足口病 临床分析 小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病(HFMD)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住的59例重症手足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重症病例以1一3岁为主,发热发生率为91.53%,病情危重的患儿皮疹少而不典型半数以上病例有精神萎靡和(或)嗜睡、易惊、肢体抖动、呕吐、心率快、四肢发凉等重症表现,实验室检查多见血白细胞、空腹血糖升高,心肌酶多异常,胸片可见双肺炎症改变。静脉使用利巴韦林、甘露醇、丙种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酚妥拉明等治疗,治愈出院49例,死亡5例。结论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易惊、肢体抖动、呕吐、心率快、四肢发凉、皮肤花纹、频繁呕吐等多提示病情危重。及早上呼吸机、及早应用丙种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甘露醇可提高重症手足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重症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病重症的早期临床特征及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手足病重症早期临床特征。重点加强对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观察,早期识别重症征象。提高对疾病进展预见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及早干预。结果35例中,33例治愈出院,2例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结论早期识别重症手足病征象,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关键。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手足病患儿的临床体会。方法对2008年以来,分析了我院诊治的60例手足病患儿的数据。结果一些患儿没有出现并发症,他们均在1周内得到治愈。4例伴合并症及2例被认为有发展为重症倾向可能性的患儿经治疗7—12天后痊愈。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隔离患儿,做好对患儿家属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及时给予综合治疗是有效预防及控制手足病的重要环节。

  • 标签: 手足口病 诊治 分析
  • 简介:摘要手足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以婴幼儿为主要发病人群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具有潜伏期,传播速度快。早期诊断、早期发现、采取有效的感染管理控制措施,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及控制传播。

  • 标签: 婴幼儿 手足口病 感染 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1年沛县人民医院诊治手足病疫情的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手足病医院感染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诊治手足病患儿疫情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1年共诊治手足病患儿814例,男性546例,女性268例,男女性别之比2.041;年龄主要集中在0~4岁,占92.38%;3~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占80.96%;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占60.93%。结论手足病以0~4岁散居儿童为重点发病人群,应加强做好该类人群的预检分诊、规范诊治流程,做好患儿、家长、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是预防手足病医院感染的重要举措。

  • 标签: 手足口病 疫情 预防控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