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螺旋CTA血管造影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以达到最佳的血管成像。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延迟组,各16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多螺旋CTA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扫描,常规组采用正常时间扫描,延迟组采用不同延迟时间扫描,关注扫描时间对影像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两组扫描后影像,常规组影像清晰程度较高,清晰影像较延迟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74,P<0.05)。结论采用多螺旋CTA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掌握最佳扫描时间可有效提高其影像清晰程度,提高对栓塞患者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多排螺旋CTA 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癌多螺旋CT的诊断与鉴别予以简单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开展多螺旋CT检查,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分析。结果对本次研究中所选20例患者开展多螺旋CT检查,其中一共检查出23个病灶,其中有11例患者出现了淋巴结转移症状,有9例患者的周围组织出现了浸润症状,有1例髓样癌患者,有15例乳头状癌患者,有4例滤泡状癌患者。结论将多螺旋CT应用于甲状腺癌患者的诊断中,能够对其作出正确的诊断,并能够准确的反映出其对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腺癌 多排螺旋CT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联合低渗补液、无乳糖配方奶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2年至2014年于我院就诊的,年龄5~23月,病程3天以内,以配方奶喂养为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96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3组。所有患儿均常规予抗病毒、补充锌剂等治疗。A组继续配方奶喂养+口服补液Ⅱ;B组继续配方奶喂养+口服补液Ⅲ;C组无乳糖奶粉+口服补液Ⅲ。观察疗效,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退热时间。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结果B、C组患儿治疗总体有效率均优于A组(F=18.462,P<0.05),C组优于B组(P<0.05)。止泻时间(指大便成形,每日小于3次)三组患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87,P<0.05),B、C两组均短于A组(P<0.05),C组短于B组(P<0.05)。脱水纠正时间B、C两组均短于A组(P<0.05),C组短于B组(P<0.05)。退热时间A、B、C三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渗补液联合无乳糖配方奶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

  • 标签: 低渗补液盐 无乳糖配方奶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鼻饲置管法在鼻饲难置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鼻饲难置患者38例,分别用常规法和改良法进行鼻饲,比较两种方法的置成功率。结果改良法的一次置成功率(76.3%)显著高于常规法(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鼻饲置管法在鼻饲难置患者中有较好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饲管置入 改良法 鼻饲管难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感染根的一次性根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5例采用一次性根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我院采用传统根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疼痛程度。结果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两组患者均未见2级及3级疼痛,疼痛各级患者数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给予全部患者为期6个月的观察随访,观察发现,术后6个月观察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根治疗感染根近期疗效明确,患者治疗时间短,就诊次数少,治疗依从性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感染根管治疗 一次性根管治疗 短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根治疗感染根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临床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将口腔门诊诊断为牙髓坏死和急、慢性根尖周炎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治疗内完成根预备及根填充;对照组采用两次根治疗,在根预备完成后封,复诊无根尖叩痛、根管内渗出可实施根填充。比较两组术后1周、1个月疼痛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治疗成功率。结果两组术后1周、1个月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成功率为95.24%,对照组为97.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根一次性根治疗的术后疼痛和近期治愈率等同于两次根治疗,但疼痛期较短,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

  • 标签: 一次性根管治疗 牙髓坏死 根尖周炎 根管充填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采用机械振动痰予以辅助治疗,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疾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4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相同的抗感染药物治疗方式,对比组病人辅助人工叩击法痰治疗,研究组病人辅助机械振动痰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疗效。结果研究组病人辅助机械振动痰治疗后,其肺部啰音消失用时为(3.2±0.9)天,病人住院用时为(5.3±0.6)天;对比组病人辅助人工叩击法痰治疗后,其肺部啰音消失用时为(6.9±1.7)天,病人住院用时为(8.5±1.3)天。研究组病人在以上方面情况都要好于对比组病人,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采用机械振动痰予以辅助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的改善病人病症,极大的缩短病人肺部啰音恢复及住院所需用时。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辅助治疗 小儿肺炎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显微镜下输精附睾吻合术的手术配合护理。方法运用手术室临床护理服务全过程完成15例梗阻性无精症病人的手术配合。结果无一例因术前准备不充分或术中配合不当而影响手术进展。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配合和显微镜的操作,严格的无菌操作、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 标签: 梗阻性无精症 显微镜 输精管附睾吻合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的优越性。方法将130例行PICC置的患者分为65例对照组和65例观察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对患者行PICC置,观察组则在视锐5超声引导下对患者行PICC置。结果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置成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视锐5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比常规置更能准确定位靶向血管,降低局部组织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等。

  • 标签: PICC置管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留置气囊导尿患者实施非计划拔的主要原因以及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留置气囊导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实施非计划拔的主要原因,并总结进行预防性护理的主要措施。结果导致留置气囊导尿发生非计划性拔的主要原因包括气囊出现漏气、导尿管自行发生脱落或堵塞、患者自身较难忍受身体中导尿的异物性以及护理人员操作方法不当等。结论针对留置气囊导尿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全面且针对性的分析留置气囊导尿非计划拔所含的危险因素,并积极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所导致的危险性。

  • 标签: 留置气囊导尿管 非计划性拔管 原因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深静脉置患者堵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对本病区现状进行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并实施,比较活动前后深静脉置患者堵率,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深静脉置患者堵率由实施品管圈前20%降到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深静脉置患者堵率,通过持续性改进,使护理质量不断提升。

  • 标签: 品管圈深静脉置管 堵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镍钛器械预备根对根充填根尖孔封闭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慢性牙周炎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镍钛器械预备根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不锈钢K锉充填根管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相比传统的不锈钢器械预备根,镍钛器械预备根对根充填根尖孔的封闭性更好。

  • 标签: 镍钛器械 根管充填 根尖孔封闭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术前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均采用手术切除肝左外叶治疗,观察分析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术后40例患者直接留置胆总管T,2例患者由于合并出现肝狭窄而进行游离空肠袢胆管成形术,临床治愈38例,临床治愈率为90.5%,自动出院者1例,病死率7.1%(3/42),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4%(9/42),包括肝内胆管小结石残留、切口感染、胆汁外漏等。结论肝左外叶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左肝管结石 手术治疗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导管污染,减少护理工作量,方法将一次性三通连接于输液和留置针之间,(T字阀也叫三通阀)T字的横向对应面表示通道闭塞。将T字的活动阀横向转向输液管道,空针直接连在三通的侧面接头就可直接推药注射。

  • 标签: 三通管 输液管 用药鼻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留置气囊尿的护理方法及观察效果,提出科学的对策和建议。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留置气囊尿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留置乳胶气囊尿,实验组留置硅胶气囊尿,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方法及观察效果。结果实验组出现并发症7例,主要有尿道感染、膀胱痉挛、尿液渗漏、拔后尿潴留,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25例,除实验组出现的并发症之外,还存在尿道损伤出血、拔困难等问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胶气囊要比乳胶气囊在临床护理上的优势多,抵抗细菌、简化护理操作,以及换管、消毒等工作表现良好,更适合患者病情,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气囊尿管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堵管及微血栓形成分析与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228例患者的留置针不同封方式与堵管及微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肝素钠封液进行封和采用无针密闭可来福接头相比留置针堵塞的现象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推荐选择可来福无针接头封;并且留置针预防堵管及微血栓形成应进行系统评估病人情况;科学严谨操作;以及个体化、特异化设计留置针相关护理措施.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微血栓形成 可来福无针接头 个体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泪小炎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敏感抗生素冲洗联合泪小切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20例泪小炎患者采用敏感抗生素冲洗联合泪小切开治疗,2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5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观察其治疗的临床情况。结果针对本次20例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均顺利恢复;未出现肿胀、疼痛、发红等并发症。均完成为期6个月的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无复发和不适现象。结论敏感抗生素冲洗联合泪小切开治疗泪小炎,对于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治疗和操作均相对简单,因此值得临床优先选择使用。

  • 标签: 敏感抗生素冲洗 泪小管切开治疗 泪小管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价值。方法资料选取本院治疗的120例胰腺肿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55例行超声检查,后者65例行多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检查,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肿瘤转移与大小情况检查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可切除性评定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达及阳性预测值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多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应用于胰腺癌诊断中可有效提高诊断正确性,准确判断患者肿瘤大小,并有助于手术切除可行性的评估,从而为手术切除治疗提供科学参考,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多期扫描技术 多排螺旋CT 胰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64CT扫描技术在胸痛三联征中的优化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本院进行64CT胸痛三联征检查的胸痛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所有研究对象的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方法分别对冠状动脉、肺动脉以及主动脉成像,操作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完成。结果经过64CT扫描检查的患者均可见清晰的双侧肺动脉和胸主动脉,发现64CT扫描检查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确诊率为91.66,而敏感性为95.45%。结论研究表明,64CT扫描技术在胸痛三联征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能够快速、准确并且无创伤的进行检查。

  • 标签: 胸痛三联征 64排CT扫描技术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螺旋CT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68例胸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68例患者均给予多螺旋CT检查,并辅以X射线系统进行检查,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多螺旋CT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多螺旋CT组的肋骨骨折确诊率为100%,X线组的肋骨骨折诊断率为76.47%,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X线检查相比,多螺旋CT在肋骨骨折检查和诊断中显示出了更大的优势,其诊断方式更快捷,诊断的准确率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胸部外伤 肋骨骨折 多排螺旋CT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