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增病区物品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新增病区采用标识编号管理,实施物品定置。结果物品规范放置,减轻新进科室所有人员环境陌生感,改善了病区的环境、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增加了医患双方的满意度。结论对新增病区物品实施标识编号管理,是一种科学、系统、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标识编号定置管理 新病区准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4年1月到目前为止国内关于临终关怀文献,揭示我国临终关怀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以“临终关怀”为主题词,检索2014年万方数据库,下载文献,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检索文献101篇,逐篇阅读,筛选出文献共91篇。其中,项目基金课题文献9篇,包括国家基金1项,省级基金4项,市级基金2项,院级基金2项。结论我国对临终关怀的研究尚处于理论与实践的探索阶段,了解世界各国临终关怀的发展现状,加强临终关怀的理论学习,坚持在实践运用临终关怀的措施,将有助于指导今后的临终关怀工作,促进临终关怀的快速发展。

  • 标签: 临终关怀 文献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标识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与具体效果。方法以医院护理现状为出发点,设计简单、易识别的护理标识。同时,还在护理日常工作实现护理标识的规范性,并有目的性的应用护理标识。结果把护理标识引入至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甚至避免护理不良问题的出现,最终赢得患者的满意。结论护理标识能够有效减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频率,从而为广大患者的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 标签: 护理标识 安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病区风险管理的作用。方法通过护理标识分类、制作和使用,统计不良事件等的发生状况。结果护理标识的合理使用,在不良事件的降低,护士宣教的效果方面有差异。结论护理标识的使用能降低护理风险,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标识 病区 风险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管理应用温馨提示牌和护理标识牌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6年期间我处30名护理人员为此次研究对象,自应用温馨提示牌和护理标识前后,以上30名护理人员的护理考核结果。结果应用后医护人员的规范服务、护患关系、专业操作技能及护理服务态度等明显优于应用前(P<0.05),自2016年期间实施以来,在护理工作已经达到“零投诉和零差错”的护理质量,而我处的护理满意度高达100.00%。结论护理管理应用温馨提示牌和护理标识牌,可以提升护患关系、满意度,对护理人员在工作起到监督的作用,有效降低工作错误的发生率,对促进和谐社会的意义重大。

  • 标签: 护理管理 温馨提示牌 护理标识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泌尿外科安全管理护理工作运用护理标识的积极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因患泌尿外科疾病而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病人129例为对象,依据护理安全管理方法的差异将以上病人纳入试验组(65例)、对比组(64例),对比组开展常规的泌尿外科安全管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实施护理标识安全管理;对照两组病人经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比组;试验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比组。结论护理标识引入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既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又能提升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推荐运用。

  • 标签: 泌尿外科 护理标识 安全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泌尿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以促进临床降低护理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护理标识前后收治的60例泌尿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护理标识应用前后的护理效果变化。结果与护理标识应用前相比,患者的治疗时间与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标识能够降低泌尿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减少护理差错发生,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故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 标签: 泌尿科 护理标识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观察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应用护理标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率、纠纷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理想,能减少差错和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可以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护理标识 手术室 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术胃镜联合结肠镜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术给予胃镜联合结肠镜检查方法,对胃镜联合结肠镜检查方法的使用效果以及对疾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通过胃镜联合结肠镜检查后,发现52例患者中有12例为小肠血管畸形出血、10例为出血性小肠炎、8例为小肠憩室并出血、5例为小肠肿瘤、6例为结肠血管畸形出血、4例为十二指肠降部溃疡出血、4例为结肠癌并发溃疡出血、2例为结肠炎出血,治疗有效率为96.15%。结论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治疗应用术胃镜联合结肠镜能够对患者出血的原因予以准确判断,并能够确定出血位置,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提高治疗有效率。

  • 标签: 胃镜 结肠镜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手术室风险管理过程应用护理标识的实际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50例手术室患者作为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常规管理)和标识组(常规管理+护理标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差错发生情况。结果标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并且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标识在手术室风险管理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手术室 风险管理 护理标识 差错发生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管道护理的各种管道标识,探讨双标识在病人管道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分析以往管道护理缺陷的基础上,选取我院胃肠外科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29例管道应用病人为研究对象,在规范化管道护理的基础上,在管道护理程序运用双标识,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管道安全情况、护士管道辨别时间及交接班时间。结果设计合理、使用便捷的管道双标识可以减少管道滑脱及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节约护士时间及精力。结论在管道护理中使用护理标识起到了预防护理缺陷,节约护士时间,实现了患者管道护理的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双标识 管道护理 质量持续改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感染性疾病患儿53例,设为实验组;取同期本院非感染性疾病患儿53例,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组间比较。结果组间比较,实验组阳性率高;实验组组内比较,细菌性肺炎阳性率高,诊断特异性为95.7%,敏感性为91.2%,有显著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CRP及WBC检测在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作用较大,有极大诊断意义,需推广。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消化科住院的40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0例,对照组将常规护理工作采用口头宣教的管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病情特点给予护理标识管理,对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结果护理标识应用管理后实验组病人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护士被表扬次数增加,而护理不良意见明显减少(P<0.05)。结论使用护理标识可突出护理重点,强化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提升护士价值,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标识 服务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护理标示在泌尿外科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6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标示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过满意度调查,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1.67%,对照组为72.2%,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发生6例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出现3例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护理采用护理标示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标示 泌尿外科 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血站血液报废原因。方法从Shinow9.0软件系统收集2011-2014年本站报废血液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检验类报废率以ALT增高明显,占采血量的3.0%,物理类报废以脂肪血报废率居高,占采血量的7.93%。结论降低血液报废的有效途径是加大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献血前的健康体检征询工作,严格操作规程,保证血液质量,减少血液报废。

  • 标签: 血液报废 原因 分类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标识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共收治的200例颅脑损伤的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100例颅脑损伤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即可,而治疗组的患者则运用标识护理的方式来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的100例颅脑损伤患者,显效的为69例,有效的为2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对比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运用标识护理不仅有助于患者的急救,更加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在现代的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标识护理 颅脑损伤 急救 临床应用价值 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