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性能战斗飞行员抗荷能力训练三个不同阶段的针对措施。方法采用KKY-1型飞行员抗荷、抗缺氧检测仪开展抗荷能力训练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结果高性能战斗飞行员经过抗荷能力训练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飞行员的抗荷能力明显提高。结论高性能战斗飞行员在抗荷能力训练三个不同阶段要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措施,有利于高性能战斗飞行员抗荷能力的提高。

  • 标签: 抗荷能力训练 飞行员 高性能战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47例患者不存在攻击行为,3例存在轻微攻击行为,并且治疗期间,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存在攻击行为精神病患者时,给予人性化护理,不仅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减少攻击行为次数,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攻击行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患者的资料,就其相关因素及使用凶器,攻击对象进行分析。结果在出现攻击行为的因素中幻觉、妄想,情绪因素占相关因素的大部分。结论对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特点进行分析,有利于对病人、家属及医务人员的防护。

  • 标签: 精神病人 攻击行为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针对前一年本院攻击行为发生的病例较多,发生率44%,从2009年8月起严格实施综合护理。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后,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发生率明显减少(1.8%)。与前一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恰当的综合护理能减少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 精神病人 攻击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00例发生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复习及分析。结果以精神分裂症多见,本组资料共75例,占75%;攻击对象以患者及医护人员为主;既往有攻击行为者再住院时出现攻击行为较常见,占65%;另外,青壮年患者出现攻击行为占多数,为65%;患者住院次数亦与攻击行为有关,以首次发生率最高。结论根据引起攻击行为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 标签: 攻击行为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初期出现攻击行为的风险;探讨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2年随机抽取的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入院攻击行为风险评估,对106例存在攻击行为风险的患者落实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入院初期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行为风险64例有明显攻击行为风险。干预一个月后,高风险病例全部转化为无风险或低风险,低风险病例全部转化为无风险。结论做好入院评估并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防范攻击行为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风险评估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卡西平治疗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2019年1月住院部和门诊部收治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采用奥卡西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不同阶段攻击行为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攻击反应选择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攻击反应选择各健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1周有效率为40.00%,治疗3周为66.67%,治疗6周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0.00%、40.00%,P<0.05。结论在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治疗中采用奥卡西平可有效改善其攻击行为精神状态,利于促进其加强自身行为控制。

  • 标签: 奥卡西平 反社会人格障碍 攻击行为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成功率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进行呼吸帮助治疗的患者130例,并随机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得到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呼吸的撤成功率的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后,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中成功撤的有52例,成功率为80%,而对照组患者中成功撤的有46例,成功率为70.8%,可以看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呼吸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两组的数据有显著的差异(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可以有效的提高呼吸的撤成功率,有着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呼吸机撤机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激越攻击行为的疗效。方法予52例血管性痴呆伴有激越攻击行为患者丙戊酸钠缓释片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进行MMSE、NPI、药物副反应评定。结果治疗后4周、8周,患者的NPI总分、激越/攻击因子分、看护者苦恼程度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前后MMSEP评分无明显变化,不良反应率为12.0%。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激越攻击行为疗效好,副反应少。

  • 标签: 丙戊酸钠缓释片 血管性痴呆 激越攻击行为 疗效
  • 简介:摘要呼吸依赖是由于长期机械通气的病人已习惯了被动辅助呼吸,对呼吸有所依赖,脱离呼吸后不能自主调节呼吸,干扰并延长脱机的过程。作为一种呼吸支持疗法,临床发现一般呼吸使用超过2周,就会产生呼吸的依赖性。而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在预防呼吸依赖的发生中起到重

  • 标签: 长期呼吸机脱机停机并发症依赖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CT在日常的应用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和CT机内部构件磨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CT出现运行故障,就会导致CT的诊断功能不够理想,导致误诊或是漏诊的情况,不利于医院发展。故此,需要对CT的基本维修方法展开分析,并进行总结,形成一套符合CT的基本维修方法,为CT的稳定运行奠定基础,积极推动医院发展。

  • 标签: Ct机 故障 基本维修方法 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求半夏泻心汤证的病,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对《伤寒论》等古代文献中半夏泻心汤证的相关条文进行整理和归纳,并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自身体会,对其病进行详细探求与阐述。结果半夏泻心汤证的病并不可笼统的认为是“寒热错杂之痞证”,“胃热脾寒”是该证的病所在。结论通过对半夏泻心汤证病的分析,有利于临床的诊断与治疗,对临床实践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半夏泻心汤证 中医病机
  • 简介:摘要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的英文缩写为CRRT,采用每天接近二十四小时的一种连续的长时间的体外血液净化疗法来代替受损肾功能。文章简要介绍了CRRT的使用以及相关护理、保养方法。

  • 标签: 护理 保养 crrt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本文从对DBB-27血液透析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检修的办法,强调了在日常的保养与维护时要针对不同问题用不同的办法解决,从而保证DBB-27血液透析的有效运行,大大减少了故障出现的次数。

  • 标签: 日机装 DBB27 血液透析机 故障分析 检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数字乳腺X线与传统乳腺X线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10月妇科门诊就诊的乳腺肿块怀疑乳腺癌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数字乳腺X线检查,对照组采用传统乳腺X线。结果观察组采用的数字乳腺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均较对照组传统乳腺高。P<0.05。讨论数字乳腺机具有清晰度、对比度、分辨率高,可以进行图片统计、分类保存,通过网络进行图片输送,减少摄影体位、次数与重复曝光率等优点,提高了乳腺疾病的诊断水平,使乳腺患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更高,保证了患者的有效救治与健康。

  • 标签: 数字乳腺X线机 传统乳腺X线机 临床应用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应用数字乳腺X线与传统乳腺X线的临床效果,以提高乳腺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1月在我院临床触诊乳房疑似乳腺癌的女性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n=31)采用数字乳腺X线摄影,对照组(n=31)采用传统乳腺X线摄影。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检查时间及平均曝光次数,并通过手术后的活检病理报告结果,观察两种乳腺X线在手术前对疑似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平均检查时间5.62±1.03min/人,平均曝光次数4.53±0.54次/人,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为87.10%;对照组平均检查时间14.48±1.12min/人,平均曝光次数5.71±0.59次/人,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为80.65%,两组患者平均检查时间、平均曝光时间及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乳腺X线与传统乳腺X线的临床效果相比,具有平均检测时间短,平均曝光次数少,乳腺癌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运用。

  • 标签: 数字乳腺X线机 传统乳腺X线机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社会技能训练在减少精神障碍患者的暴力与攻击行为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信封法,试验组入组40例,对照组入组40例,在实验开始前1周,使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入组的住院男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暴力与攻击性行为作评估,然后对试验组施行社会技能训练,每两周对所有患者进行1次MOAS量表评估。结果进行社会技能训练4周后,试验组攻的攻击性行为分数下降,对照组的分数显示增加。结论社会技能训练能有效地减少住院男性精神障碍患者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在同时,此项结果应该有助于减少使用强制措施或药物治疗来控制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暴力与攻击行为。

  • 标签: 回归社会技能训练 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 暴力与攻击行为 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