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心理的护理措施以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在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进入我院采取治疗的患者当做研究素材进行分析,将这些患者依照一定的要求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79例,对照组的患者都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患者则按照研究需求实施心理疏导,对两组患者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我们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经过有效的心理疏导后,负面情绪都得到了比较好的改善,效果比较好。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促进患者负面情绪的缓解,促使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在实际应用中是非常值得研究推广的。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焦虑抑郁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CHB患者80例,所有患者都采取肝活组织检查明确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并采取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患者是否存在Hp感染。按照14C结果把研究对象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结果两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G2的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S2的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或许和CHB患者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分期的严重程度无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幽门螺杆菌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效果。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结果治疗12周、24周和48周,治疗组HBVDNA阴转率和肝功能复常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生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和安全性值得肯定。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方法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保肝治疗,研究组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半年,并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血常规。治疗前后,统计所有患者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sAg转阴率、HBeAg转阴率等,统计记录典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组间差异。结果(1)经治疗,研究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sAg转阴率、HBeAg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3.426、6.374、3.385、3.012,P<0.05。(2)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中个别患者出现发热、乏力、白细胞减少等,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后效果显著,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重组人干扰素&alpha -2b HBV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明确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CHB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治疗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为替诺福韦治疗,对照组为恩替卡韦治疗,两组均服用48周后观测HBVDNA阴转率、转氨酶复常率、血清肌酐浓度以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HBVDNA阴转率为86.67%(39/45),高于对照组HBVDNA阴转率(68.89%);实验组和对照组转氨酶复常率分别为80.00%(36/45)和55.56%(25/45)。实验组无患者肌酐水平升高,对照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比例(22.22%)高于实验组(11.11%)。两组间比较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诺福韦治疗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HBV作用较好,且具有恢复肝功能的作用以及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替诺福韦 恩替卡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66例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评估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总有效率(60.61%)显著高于对照组(45.45%),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18%)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组间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较为可靠,不良反应风险较低,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优越性明显。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临床疗效 优越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于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接受单一拉米夫定治疗的对照组与接受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治疗组,对比2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清HBV-DNA转阴率、血清HBeAg/HBeAb转换率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其采取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采取拉米夫定治疗,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进食对FibroTouch检测肝脏硬度值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选出60例CHB肝硬化病人,随机分观察组30例运用FibroTouch检测,对照组30例使用FibroScan检测,对比两组餐前、餐后肝硬化值及治疗前后肝功三项。结果两组各个时间段干硬化值无显著差异,组内餐前餐后对比结果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肝功三项治疗前和治疗后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CHB肝硬化病人进食对FibroTouch检测结果不存在影响,临床上可广泛运用该检测仪。

  • 标签: Fibro Touch检测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是在全球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病因。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水平检测是非侵入性的血清诊断参数,临床上可以监测HB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进程,提高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疗程优化和管理。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表面抗原 核苷(酸)类似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与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的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慢乙肝组、重型慢乙肝组;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7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三组免疫功能水平与病情变化情况对比。结果对照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低于另外两组(P<0.05);重型慢乙肝组的IgG、IgA、IgM水平比慢乙肝组高(P<0.05);恶化组的IgG、IgA、IgM、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改善组高,(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比改善组低(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有关指标水平,能够将其肝脏功能受损情况充分反映,对患者病情与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影响。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 IgA IgM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结合中药补肾益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被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例,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结合中药补肾益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而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恩替卡韦西药治疗,对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为22例、显效率为92%,有效为1例、有效率为4%,无效为1例、无效率为4%,总有效程度为96%;对照组治疗后显效为17例、显效率为64%,有效为1例、有效率为4%,无效为6例、无效率为32%,总有效程度为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言,采用恩替卡韦结合中药补肾益肝汤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纯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恩替卡韦 中药补肾益肝汤 慢性乙型肝炎 常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环醇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54例),实验组在口服阿德福韦酯的基础上同时服用双环醇,对照组仅口服阿德福韦酯,两组的疗程均为48周。疗程结束后,记录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ALT等变化。结果治疗48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HBV-DNA、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双环醇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双环醇 阿德福韦酯 HBeAg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恩替卡韦治疗耐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接治的67例耐阿德福韦酯CHB患者纳入此次研究中,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28例;对比组单一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均应用恩替卡韦治疗,连续用药48周;对比治疗前后的血清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掌握治疗后血清HBV、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转阴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血清HBV-DNA、ALT、AST及TBIL均显著降低,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血清HBV-DNA、HBeAg的转阴率自治疗6周逐步提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用药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耐阿德福韦酯CHB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和控制病情,且安全性较好,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并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2015年来我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替比夫定进行治疗,每天100mg;观察组患者使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以及在治疗12、24、36、48周后HBsAg的转阴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BIL、AST、ALT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值<0.05)。第36、48周后,观察组的HBsAg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具有优于单独服用替比夫定的疗效,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替比夫定 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及基础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每日1剂,分2次服,疗程共24周。结果治疗前后比较表明,两组对患者胁痛、嗳气、腹胀、乏力、面色晦暗等症状均有肯定的疗效,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明显降低肝纤四项的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疗效肯定,能够改善证候积分,提高抗肝脏纤维化效果。

  • 标签: 膈下逐瘀汤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发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9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实施葡萄让耐量试验,并结合试验的结果将肝硬化组患者分成糖耐量减退组、糖耐量正常组、糖尿病组,各33例。将同期健康体检的33例人员作为正常组,观察、对比四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情况、胰岛素和C肽指标、β细胞功能(HBCI)的水平。结果正常组和其他几组空腹、餐后2h血糖情况、胰岛素和C肽指标、HBCI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发糖代谢异常,应实行及早的诊断,并通过有效的方式对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控制,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糖代谢异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为日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8月我院所接收的经病理诊断的13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病患对其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中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NS)为主,占比为6(46.15%);病理类型主要为膜性肾病(MN),占比为7(53.84%);经电镜检查结果显示,电子致密物系膜沉积,免疫荧光检查呈多种免疫复合物沉积。结论经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疾病在临床中的表现过于多样化,需要及时的采取肾活检的方式进行临床诊断,能够有效的避免以及减少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误诊及漏诊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 标签: 临床诊断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球蛋白检验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30例,将其设为研究组,其后选择同期入院的健康人群30例,将其设为参照组,所有受检人员均接受免疫比浊法,最后比对相关指标。结果经分析后可知,研究组患者的IgM、IgG及IgA指标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由统计工具进行检验可知,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对乙型肝炎患者行免疫球蛋白检验,患者的病情可以充分体现,同时为临床疾病的治疗奠定良好基础。

  • 标签: 免疫球蛋白检验 乙型肝炎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进行免疫学检测,包括乙型病毒前S1抗原,病毒基因以及其它免疫学标志物的检查,得出相应的检测结果,为乙型肝炎的及早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抽血检测,使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病毒S1抗原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使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查,对检测得出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78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查,发现患者病毒血清中共存在8种感染模式,对病毒基因组进行检测,检测出的阳性概率达到76.5%,同时对病毒前S1检测,检出的阳性概率为68%。结论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进行免疫学检测,得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病毒基因组的敏感性高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物。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标志物 免疫学检验
  • 简介:摘要推广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阻断法,对降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乙肝病毒 母婴阻断 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