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针灸治疗偏瘫患者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60例确诊的偏瘫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时间为4周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加康复训练,实验组给予针灸治疗加康复训练;结果实验组对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结论针灸治疗偏瘫患者,对其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 标签: 针灸治疗 偏瘫患者 功能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风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取的中风恢复期患者80例,并对其进行对应的康复治疗和护理。结果康复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入院时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是(1.3±1.1)分;入院后一个月,评分为(8.8±3.5)分;入院后半年,评分为(13.2±4.1)分。所以治疗的前后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恢复期的患者实施对应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是必要的,可以加速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风恢复期 康复治疗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对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观察组48例产妇行自然分娩,对照组48例产妇行剖宫产分娩,评估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血性恶露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恶露干净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24h内有泌乳率与72h内泌乳满足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对比,在产妇产后恢复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在产妇符合自然分娩指征的条件下需首选自然分娩。

  • 标签: 自然分娩 剖宫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围产期保健护理对产后恢复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孕产妇共96例,收治年限均在2013年4月~2015年3月之间,将96例孕产妇通过抽号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有孕产妇48例。其中一组孕产妇给予常规的护理服务,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孕产妇则实施围产期全程保健,称为观察组。然后对两组孕产妇的产后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过保健护理之后,观察组孕产妇的产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孕产妇(P<0.05)。结论在围产期对孕产妇实施保健护理,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还可以促进产后的恢复,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围产期 保健护理 产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人性化护理对麻醉恢复室病人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以本院麻醉恢复室2013年5月~2016年4月间接诊的病例作为目标对象,随机选取其中84例纳入此次研究,并依据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纳入病患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以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更为优异(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麻醉恢复室收治病患施以人性化护理不仅有助于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了护理满意率。应用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人性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产期保健对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足月孕产妇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P<0.05);产后恢复各项指标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乳房情况及婴儿产后情况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孕产妇实施系统规范的围产期保健可有效减少孕产妇分娩后的心理问题,提高产后恢复水平,保证母婴健康。

  • 标签: 围产期 围产期保健 产后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索脑梗塞患者恢复期施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接收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166例,随机分为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83例,施行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83例,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等。结果(1)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言语功能、肢体能力和认知能力水平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对照组患者满意38例,一般33例,不满意12例,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5.54%;观察组患者满意47例,一般34例,不满意2例,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59%(P<0.05)。结论脑梗塞恢复期施行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脑梗塞 恢复期 康复护理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基础护理均相同,研究组加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优质护理。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肠粘连、腹胀发生情况。(2)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后排便时间、排气时间。结果(1)研究组术后发生肠粘连1例、腹胀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肠粘连3例、腹胀4例,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后排便时间、排气时间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可以促进骨折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对缩短排便、排气时间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骨科 胃肠功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快速康复护理在胃肠术后恢复治疗中的促进作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某人民医院的胃肠手术患者中的48例平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24例患者。A组应用术后一般常规护理,称为常规组,B组采用术后快速康复护理,称为实验组。持续护理三周,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B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正常排气时间的恢复总有效率为83.3%和75%,而A组恢复总有效率为62.5%和45.2%;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A组为33.3%。结论对胃肠术后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而且安全可靠,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胃肠术后 快速康复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推拿在面神经炎恢复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单侧面瘫100例病人,按11的比例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1周后给予推拿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治疗组Sunnybrook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安全级别均为1级。结论在面神经炎恢复期介入推拿手法按摩,可以促进面神经的恢复,降低面神经炎后遗症的发生。痛苦小,易于被病人所接收,长期疗效更好。

  • 标签: 推拿 面神经炎 恢复期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并对患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对186例中枢性瘫痪患者,应用运动疗法,根据Brunnshrom偏瘫运动功能恢复阶段及Holden步行功能量表中评定的不同性质和程度等分级情况,进行肌力训练,控制痉挛及异常模式,改善步态等相应的康复训练措施。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偏瘫患者的运动及步行能力有显著差异。不同程度的可步行人数从32例(17.20%)增加到171例(91.94%),其疗效显著。结论将运动疗法有效应用于中枢性瘫痪的康复治疗中,结合认知心理知识,将康复行为建立在患者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具有明显改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促进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残疾率等优势。

  • 标签: 运动疗法 中枢性瘫痪 步行能力 生活质量 主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中风恢复期出院患者对延续性中医护理的需求,为制定延续性中医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及自行设计的中风出院患者延续性中医护理调查表,对从乐山市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出院的62例中风患者采用访谈和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对延续性中医护理的需求前五位依次是内服中药、饮食指导、耳穴贴压治疗、功能锻炼指导和拔罐治疗,患者对延续性中医护理的需求与患者的自理能力指数呈负相关。结论中风恢复期出院患者对延续性中医护理需求迫切,制定中医特色延续性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中风恢复期出院患者 延续性中医护理 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法应用于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参与本次临床研究的6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为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采取随机、对照分成2组的方式,每组3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实施基础治疗,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中医康复护理法应用于中风恢复期患者中效果显著,临床治疗有效率高,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中风恢复期患者 中医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护理。方法通过对15例DGF患者的进行心理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处理发现问题。结论在肾移植围手术期注意防止低血容量和低血压,早期进行血液透析、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防止感染发生、加强心理护理足提高移植肾DGF治愈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肾移植术后 肾功能延迟恢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腹疗法对腹部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外科、妇产科2011年5月至2014年10月4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应用振腹疗法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干预。结果治疗组出现第一次肠鸣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后使用振腹疗法可促进胃肠功能的及早恢复,故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腹部手术 胃肠功能紊乱 振腹疗法 排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讨论护士督导弱视训练对儿童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儿38例,按照患儿弱视训练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护士督导下进行训练,对照组患儿在家进行训练。比较两组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患儿视力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个月及24个月,两组患儿视力恢复程度相当,(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士督导下进行弱视训练能更好地促进患儿术后视力恢复,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儿童白内障 弱视治疗 护理督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得32例老年患者做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生命体征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麻醉方式,观察不同麻醉方式下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32例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后无死亡,1例寒战,1例躁动。普外科手术15例患者的麻醉效果为优,骨科手术13例中有7例上肢骨折患者采取4例为优,3例为良,6例下肢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为优。肛肠科手术4例患者中3例患者麻醉效果为优,1例患者为良。神经外科手术3例患者的麻醉效果为优。结论根据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的康复更有利,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同 麻醉方式 老年患者 术后 麻醉 恢复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理气通腑汤联合艾灸对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34例剖宫产产妇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两组产妇均按术后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理气通腑汤联合艾灸,比较两组产妇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率。结果两组产妇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率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常规组短。排便率高于常规组。结论口服理气通腑汤联合艾灸能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肠功能的恢复

  • 标签: 理气通腑汤 艾灸 剖宫产术 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TKA)术患者苏醒时间及认知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老年TKA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8例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48例实施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结果观察组吞咽反射出现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d、2d、3d时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明显缩短老年TKA术患者的苏醒时间,减轻疼痛并改善术后认知功能状况。

  • 标签: 麻醉方式 老年 全膝关节置换术 苏醒时间 认知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面部烧伤患者创面及心理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面部烧伤患者57例按照病人自身特点予以综合护理(基础护理、五官护理、心理护理),观察患者创面和心理的恢复情况。结果平均住院天数13.3±4.6d,一期愈合49例,色素沉着6例,植皮手术愈合2例,无1例出现感染和并发症,心理焦虑状态好转,出院后随防,患者及家属满意度100%。结论综合护理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面部烧伤 创面 心理恢复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