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妇科护理人员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6—12月,选择一病区的12名妇科护理人员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演示加讲解的方法进行培训;二病区的13名妇科护理人员设为观察组,在传统演示加讲解的基础上增加同伴教育方法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对培训的满意度,培训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妇科护理人员对培训的满意度分别为(3.92±0.67)分和(4.15±0.69)分,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72,P=0.392)。结论同伴教育培训法有利于提高妇科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该方法值得在其他科室和医院推广并接受进一步对检验和修正。

  • 标签: 妇科 同伴教育 培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培训应用于内科护理人员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18名内科护理人员一般资料,并回顾性分析对其实施风险管理培训前后风险意识的变化。结果经风险管理培训,在风险因素认知、风险管理态度、风险管理行为倾向等指标上的评分,较培训前都有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培训应用到内科护理当中,有利于完善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内容的认知、改善工作态度,并提高风险管理的行为倾向,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风险管理 培训 内科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标本规范采集培训的重要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进行规范采集培训前301257份标本和2017年2月-2018年1月进行规范采集培训后383245份标本进行不合格份数统计。分析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前后对检验标本不合格率的影响。结果规范化培训前标本不合格率为0.77%,规范化培训后不合格率为0.27%,培训前后不合格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检验结果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而标本合格与否是检验结果正确与否的前提条件。因此,对护理人员标本规范采集培训,保障标本合格,检验结果正确对诊断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检验前质量控制 规范化标本采集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将我院75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作为观察样本,回顾性分析其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预防对策。结果护士、医生、医院工人是职业暴露的主要群体,发生率依次为42.7%、33.3%、24.0%;针刺伤引起的职业暴露风险最高,为49.3%,依次为液体污染、玻璃伤、手术刀割伤、其他器械引起的职业暴露风险,百分比分别为33.3%、9.3%、5.3%、2.7%;职业暴露时间导致的职业暴露排名前三的是治疗护理时、手术及配合时、处理器械时,百分比依次为48.0%、32.0%、20.0%。结论强化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提高其个人防范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减少和控制职业暴露危险,保证医务人员生命安全。

  • 标签: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预防措施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震灾害中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护理能力及对灾害护理的认知。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对我院110名护理人员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以地震灾害的护理知识为主,分析所有护理人员对地震灾害的护理能力及认知情况。结果所有护理人员对地震灾害护理持感兴趣状态的概率为90.1%,有79.1%的护理人员在地震灾害中能保持冷静的护理态度,其中有多数护理人员能达到规定的护理操作标准。结论地震灾害中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及较高的专业素质,对灾区护理持正确的态度才能获得较高的护理质量。

  • 标签: 地震灾害 护理能力 护理知识 护理质量 专业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看守所在押人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西某看守所100名在押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名,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定人格特征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0名看守所在押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照组给予常规思想教育,干预组在常规思想教育基础上,通过问卷获得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心理特征及个性特点给予综合心理干预,疗程均为半年,观察并比较两组在押人员干预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结果综合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EPQ的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掩饰得分高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并掌握在押人员的犯罪的心理特点,及时给予有效的、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帮助他们解开心灵枷锁,积极接受教育,有效维护看守所的安全和稳定。

  • 标签: 综合心理干预 看守所在押人员 心理健康 人格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二孩政策对产科医护人员产生的压力及对策。方法二孩政策放开后,对我院产科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医护人员的压力影响。结果医护人员在工作负荷及医患关系方面存在的压力较大,尤其是年龄较低、职位较高及工作年限较长的医护人员当中尤为突出,这与目前紧张的护患关系有一定的关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需要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帮助其疏导。

  • 标签: 全面二孩政策 压力影响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期临床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分析出影响其生活质量所关联的各大因素,有效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在妊娠期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8例妊娠期的护理临床护士进行访谈。结果怀孕令妊娠期临床护士心理、生理、环境、家庭、社会等领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应给予妊娠期临床护理人员足够的重视,努力为其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进行合理的、人性化的、弹性排班,适时给予心理支持,全面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妊娠期 临床护理人员 生活质量 质性研究 调查
  • 简介:摘要提示各级医院感染科将后勤人员和清洁工纳入医院内感染监测、培训范围,降低医院感染性疾病对后勤人员和清洁工健康的危害。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控制标准,对医院后勤人员和清洁工进行医院内感染知识和职业防护培训,提高认知能力,掌握防护技能。医院后勤人员和清洁工掌握了防护措施,下病房工作戴帽子、口罩、手套,转运医疗废物穿防护服、护目镜,操作后洗手已成为长效规范。经过近5年对我院后勤人员和清洁工医院内感染控制和职业防护,有效的预防了后勤人员和清洁工医院内感染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后勤人员 清洁工 医院内感染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手术室有害因素对医务人员产生的影响,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我院手术室医务人员56名,另选择60名普通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两组医务人员的疲劳严重程度以及心理健康评分进行对比。结果与普通医务人员对比,手术室医务人员的疲劳严重评分较高,其心理健康评分较低(P<0.05)。结论手术室中有害因素会影响医务人员,需要引起重视,并通过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护。

  • 标签: 手术室 有害物质 医务人员 危害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和认知干预效果。方法从本院2018年8月-2018年12月在职医生中,随机抽取73例,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按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规范》进行手卫生管理,干预组给予针对性干预管理。结果干预组医务人员洗手时间依从率70.27%,洗手次数依从率65.57%,洗手依从率70.27%;同时,医务人员手卫生考评中,手卫生基础知识评分(9.56±1.14)分、手卫生专业操作评分(9.78±1.04)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包括思想认知度、实践引导方法、以及手卫生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采取有效的干预指导方法,可提升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的依从性,保障医务人员手卫生洁净程度。

  • 标签: 医务人员 手卫生管理 认知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规范化培训体系对低年资护理人员执业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室2017年1月-2019年1月40例低年资护理人员,均进行规范化培训,周期为1个月,比较培训前后执业能力。结果执业能力七维度评分(规避纠纷、感染防护、健康教育、应急处理、护理观察、操作技术、理论知识)显著比培训前高(P<0.05)。结论规范化培训可显著提高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与执业能力,值得应用。

  • 标签: 规范化培训体系 低年资护理人员 执业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过程中加强手术室人员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与实施手术治疗有关的40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手术室管理干预,对比管理前后的相关人员考核情况以及院内感染情况发生率。结果加强手术室人员管理后,相关人员的考核评分明显提高,和干预前的考核评分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4例,管理实施后未发生,P<0.05。加强管理以后未发生1例院内感染。结论在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过程中加强手术室人员管理,能够降低院内感染,提高相关人员知识考核结果。

  • 标签: 手术室管理 预防医院感染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投入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方法使用整群抽样法,选取了2016年7月—12月间,在本区4家三甲医院工作过一年以上的12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以及工作投入量表对其工作投入水平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投入水平要略低于行业标准,而且不同性别、收入、婚姻家庭状况以及受教育程度的护士工作投入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属于易感疲劳群体,在分析其工作投入水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需制定人性化的管理措施来改善这一局面。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人员 工作投入水平 影响因素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应用PDCA循环管理对消毒灭菌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2月—12月我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PDCA管理模式前,抽取31例工作人员。2018年1月—11月于消毒供应中心开展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同样选取该31例工作人员。分别调查两种方式下该31例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结果PDCA循环管理下工作人员工作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管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可加强工作人员工作质量,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质量。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控制 消毒灭菌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普通麻醉喉镜和可视喉镜在新生儿气管插管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接受新生儿气管插管术技能培训的基层儿科医护人员共6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种喉镜在进行新生儿气管插管教学时其插管时间、声门的暴露分级、一次插管成功率、学员教学满意度。结果可视喉镜组在插管时间上显著短于普通麻醉喉镜组(P<0.001),声门暴露分级显著高于普通麻醉喉镜组(P=0.045),一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普通麻醉喉镜组(P=0.005),学员教学满意度亦显著高于普通麻醉喉镜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视喉镜在基层儿科医护人员新生儿气管插管技能培训中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员更易接受,值得在专科医护人员培训临床教学活动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可视喉镜 基层儿科医护人员 新生儿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PDCA循环管理改善其成就感和自我防护意识。方法将在我院手术室60名护理人员根据管理方式差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30例)给予PDCA循环管理法,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经过管理后,实验组职业发展、工作内容、员工关系、薪酬福利成就感以及自我防护意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在提升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成就感方面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法 成就感 自我防护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分层管理模式、情境模拟教学法、品管圈活动提高医护人员困难情景沟通能力的效果。方法将我院60例医护人员随机平均分为A、B、C、D四个组别,A组采取分层管理模式,B组实施情境模拟教学法,C组行品管圈活动,D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比较干预3个月后四组临床沟通能力、临床诊疗能力和临床观察能力。结果临床沟通能力各维度评分由大到小依次为A、B、C组(P<0.05)。A、B、C三组理论考评、操作考评分数高于D组。A组理论考评、操作考评分数高于B、C两组,B组优于C组(P<0.05)。A、B、C三组医护人员专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专业素质评分高于D组(P<0.05);A组医护人员专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高于B,B组高于C两组(P<0.05)。结论开展分层管理模式、情境模拟教学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改善医护人员困难情景沟通能力及无能力、工作质量,提高行政管理者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分层管理模式 情境模拟教学法 品管圈活动 医护人员 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