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虽然其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但在治疗期间极易对机体产生毒副作用,不利于临床预后的提高。脂质体是一种可以与细胞膜融合的物质,其不仅具有良好的靶向性,还能够完全生物降解,作为药物载体应用于临床上,能够改善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了减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和机体耐药性,针对其目前的应用情况,本研究对脂质体的特征进行了探讨,总结出其作为抗生素载体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情况,以供参考。

  • 标签: 脂质体 抗生素载体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长托宁作为小儿麻醉前用药对患儿术中心率、血压及腺体分泌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需行手术的患儿4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实验组术前30min肌内注射长托宁0.01mg/kg;对照组术前30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01mg/kg。观察给药后10、20、30min时两组患儿心率、血压及腺体分泌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给药后心率、血压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手术前心率、血压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托宁作为小儿麻醉前用药,可保持心率、血压稳定,抑制腺体分泌作用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长托宁 阿托品 小儿 麻醉前用药
  • 简介:摘要树枝状大分子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其在抗肿瘤药物载体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由于聚酰胺-胺型大分子(PAMAM)的水溶性、靶向性以及生物利用度均较为理想,应用前景备受看好,现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本实验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和载体活体靶向性研究,先进行细胞培养、细胞换液、细胞传代和细胞冻存,另行MTT实验和细胞转染吸收实验;分解小鼠活体器官,建立肿瘤模型,进行体内靶向实验,另行载药及释放性能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PAMAM对细胞的生物特性,对化疗药物的包埋、细胞吸收和毒性性能,以及体内靶向性。实验结果证明,靶向载体的生物相容性较为理想,多肤具有靶向性,载体对DOX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提示抗肿瘤纳米靶向载体PAMAM-Ac-FITC-LCTP可介导化疗药物进入肿瘤细胞及相关组织。

  • 标签: 聚酰胺-胺 抗肿瘤药物 肿瘤靶向 载体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二硫键断裂试剂β-巯基乙醇制备白蛋白纳米制剂。结果表明巯基乙醇的加入导致白蛋白结构变化和疏水核心的暴露,促进纳米粒子的形成。白蛋白纳米粒可聚集于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因此,白蛋白纳米粒子是药理活性物质靶向输送的理想载体。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妇科手术作为Ⅰ类切口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2015年实施的符合Ⅰ类切口定义的腹腔镜下妇科手术情况,对比未使用抗菌药物手术的感染率差异和各类感染风险因素对感染率的影响。结果未使用抗菌药物的193例,感染2例;使用抗菌药物的37例,感染2例,两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宫颈糜烂导致感染率增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符合清洁手术定义的腹腔镜下妇科手术,可作为Ⅰ类切口手术管理不增加感染率。宫颈炎症可能导致感染率增加。宫颈粘液栓是子宫的细菌防御屏障,受到破坏时导致感染风险增加。宫颈完整是作为手术是否为清洁手术的重要判别因素。

  • 标签: 腹腔镜 妇科手术 Ⅰ类切口 抗菌药物 术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飞信作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直报途径的应用。方法运用中国移动推出的飞信软件客户终端,作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网上直报系统。使用方法,将各科医务人员的手机号码加为飞信好友,医务人员通过手机短信形式将不良事件情况上报给电脑客户端。再由管理人员定期将信息导出电脑进行不良事件的分类汇总。结论根据2011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其中第三章第九节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并让医务人员了解其中要求,我们利用飞信作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的应用,增加了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的上报率,也建立了院内网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有效降低了漏报率。

  • 标签: 飞信 不良事件 主动报告
  • 简介:摘要纳米纤维素(NCC)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因其表面羟基较多,水溶性较差,在生物医药应用方面受到局限。将NCC表面的羟基进行衍生化,首先将NCC碱化,然后用醚化试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醚化生成季铵化NCC;并对其作为缓释载体进行了考察,将其与镇痛模型药物在适量的条件下孵育形成纳米粒子,对该纳米粒子进行体外释放及动物体内的镇痛活性实验。衍生的季铵化NCC由于表面的羟基减少,氢键作用减弱,水溶性增加;其形成的纳米粒子可在体外缓慢释放,释放率为80%左右;在动物体内具有镇痛活性,持续时间比模型药物长1h。本实验说明季铵化NCC不仅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将其作为药物载体拥有良好的缓释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占临床上心脏病死亡人数的25%左右,确定SCD的危险因素及其风险的非侵入性指标是医学界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主要介绍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作为心源性猝死预测因子的研究进展。HRV是心血管病危险分层技术文献中分析最多的指标,对此已经开发了大量的模型和方法。HRV已被证明可独立预测心肌梗死后及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单独使用HRV进行SCD的风险分层作用是有限的,对此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心源性猝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占比在医院管理评价中意义重大,现阶段的理论、实践研究报道较多,主要提出了关于药占比的应用在医院管理中的相关证据,究其局限性报道相对较少。本文总结了药占比作为医院管理评价指标的几点局限性,以此提出单用该指标尚无法作为评价医院管理的唯一指标。归纳出药占比存在评价价值有限、与临床护理用药原则存在冲突等情况,并基于此提出几点管理建议,为完善医院药占比管理内容提供参考。

  • 标签: 药占比 医院管理评价指标 问题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标记蛋白其荧光强度与胰岛素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rIns1EGFP,转染HIT-T15仓鼠胰岛瘤细胞,随机分为3组,低糖组(LG)、中糖组(MG),高糖组(HG),检测基线0小时及葡萄糖刺激后4小时内胰岛素分泌量及单个胰岛β细胞荧光强度。结果HG组单个胰岛β细胞荧光强度,胰岛素分泌量较LG组明显增强(P<0.05),在一定葡萄糖浓度范围内,绿色荧光蛋白其荧光强度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并与细胞胰岛素分泌量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896。(P<0.05)结论绿色荧光蛋白作为分子标记物其荧光强度与胰岛素分泌量有正相关性。

  • 标签: 绿色荧光蛋白 细胞转染 相关性 胰岛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在子宫肌瘤及子宫脱垂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11年全年采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85例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书中出血少,肛门排气早,恢复快,痛苦小,术后用止痛泵少,节省护理资源,让护士有更多时间去向病人做健康宣教和沟通。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效果理想,既利于病人,也利于医护工作的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 标签: 阴式子宫切除术 脱垂子宫 子宫肌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作为增效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43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在原用药物治疗基础上合并使用阿立哌唑5mg每日一次,观察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结果42例完成了8周的观察,8周末临床痊愈12例,有效16例,部分有效7例,无效7例。治疗第1周末与基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静坐不能,发生6例。结论阿立哌唑作为抗抑郁药增效剂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安全有效。

  • 标签: 阿立哌唑 抑郁症 难治性 增效剂
  • 简介:摘要在一项临床试验中,研究者需要同时从事临床医疗和临床试验,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为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确保新药临床试验的安全性及客观性,广东省中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尝试配备研究生作为CRC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积累了实践经验。现就该CRC的运行机制和具体工作职责进行简要介绍。

  • 标签: 研究生 临床试验 临床研究协调员
  • 简介:摘要以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流动相添加剂,于C18反相柱上建立了位置异构体硝基苯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在选定的三种最优条件下,硝基苯胺都获得了较好的基线分离。结果令人满意。此外还对其拆分机理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羟丙基&beta -环糊精 流动相添加剂 硝基苯胺 拆分 HPL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作为感染性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来快速定量检测全血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常规C反应蛋白(CRP)12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和90例健康人的全血CRP含量。结果感染性疾病组CRP升高者占70.8%(85/120),健康组CRP升高者占3.3%(3/9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免疫荧光法快速定量检测全血中的C反应蛋白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性高,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治疗效果监控均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 标签: C-反应蛋白 感染性标志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均选择甲状腺全切除术作为手术方式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甲状腺病变性质不同分为两组良性组(n=58)和恶性组(n=81)。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永久性和暂时性低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以及再次手术率。结果良性组、恶性组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45%(2/58)、6.17%(5/81),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分别为5.17%(3/58)、8.64%(7/81),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72%(1/58)、3.70%(3/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甲状腺全切除术后均未发生永久性低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和喉返神经损伤,且无因出血等并发症而再次手术。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病变均选择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对于有经验的甲状腺外科大夫,可以考虑将甲状腺全切除术作为恶性甲状腺疾病和需要手术治疗的良性甲状腺疾病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甲状腺全切除术 良性 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