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导致循环意外失血,通过各种原因分析,提出预防措施,以减少在血液净化过程中患者失血,利于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减少医疗纠纷,提高血液净化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意外失血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总结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翻转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肘后外侧入路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变换式肘关节固定。结果本组16例属优良15例,好转1例,均获得1年~5年的随访。结论手术切开复位使骨折端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愈合后无肘外翻,肘关节伸屈、前臂旋前旋后功能满意。

  • 标签: 儿童 肱骨外髁 翻转骨折 肘后侧入路手术 变位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探寻体外循环(CPB)心脏患者在ICU期间循环功能适宜的监护措施,得出结论采取适宜的个体化治疗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质量。

  • 标签: 体外循环 循环功能 心脏 监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普通外科急腹症的临床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接收诊治的64例普通外科急腹症临床治疗情况,根据患者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在腹腔镜下进行诊断与手术,采取全身麻醉,腹腔镜切除术三孔法治疗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气腹术治疗急性肠梗阻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结石。结果64例患者在腹腔镜手术治疗过程中顺利手术63例(98.4%),手术成功59例(92.3%),术后平均住院(4.9±2.6)天,术后一年内随访三次发现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在普通外科急腹症的临床治疗中及时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准确性、安全性,降低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对疾病患处能够快速治疗且治愈率较高,在临床治疗上应广泛推广使用腹腔镜等手术方法。

  • 标签: 普通外科 急腹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PDCA循环管理加强临床护理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比2011年未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之前与2012年应用PDCA循环管理以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011年未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之前,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例,2012年应用此模式累计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例。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加强护理安全,明显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护理安全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54例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47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术后引流液量、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结果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引流液量显著减少、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时间显著缩短,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是值得临床应用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4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心脏搭桥术者共60例,以抽取红黄球方式分组,红球为研究组,黄球为对照组,每组例数为30例,研究组给予非体外循环,对照组给予体外循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所需时间、术后出血量、脱离呼吸机所需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住院所需时间)、术后并发症出现率(心律失常、肺部感染、神经系统异常、肾功能不全)、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情绪角色、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结果实验组手术所需时间、术后出血量、脱离呼吸机所需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住院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235.69min±26.92min<291.64min±26.33min;419.38ml±106.39ml<691.64ml±116.22ml;12.64d±3.21d<19.62d±2.09d;2.60d±0.88d<4.29d±0.75d;14.98d±3.64d<22.61d±2.18d);术后并发症总出现率低于对照组(13.33%<36.67%);生活治疗总平均分高于对照组(89.64±4.69>72.60±3.54)分,两组上述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心脏搭桥术患者应用体外循环不仅利于降低手术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更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心脏搭桥术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肠营养(TPN)处方进行调查分析,为TPN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我院2013年6月7日的188份TPN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对于TPN的使用上热量供给、营养成分配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我院TPN的使用上还需进行改进,应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TPN给药,避免TPN的滥用、错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探讨肠癌术后肠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方法本科室72例肠癌患者手术后均行肠营养支持,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通过肠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7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无与肠营养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肠营养支持对肠癌术后患者恢复非常重要,通过有效的护理方法,可防止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肠癌术后 肠外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715例患者为研究组,所有患者都具备以下一项或多项因素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心脏病,探讨其中发生后循环脑梗死患者89例的危险因素。结果PCI的症状明显;发生与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因素具有关,具有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的PCI的发病率高于不具备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及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充分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及时控制这些因素,才能有效预防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生。

  • 标签: 后循环 脑梗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脏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灌注手术治疗,分析护理配合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患有心脏病的患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灌注手术治疗,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配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结果观察组成功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灌注手术进行严密地观察、优质的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灌注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蜂毒对循环系统的药理作用,主要有降压、溶血、抗凝血、降粘、改善微循环和降血胆固醇等,因而可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 标签: 蜂毒 循环系统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手卫生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将PDCA管理模式运用到手卫生管理中。并对实施前后的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手卫生知识掌握及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观察。结果实施PDCA管理模式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考核得分由76.7分提高至90.7分,洗手依从率由59.50%提高至85.77%,洗手正确率由73.3%提高至91.4%。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施PDCA管理模式,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使手卫生管理得到了持续质量改进,从而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

  • 标签: PDCA 手卫生管理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卒中中约有20%是由后循环缺血引起的。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技术和相关临床研究的发展,人们对后循环缺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对后循环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尤其其治疗方面的共识及循证证据,借以提高医生对后循环缺血的再认识。

  • 标签: 后循环缺血 溶栓 神经保护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间歇性斜视患者眼肌及其本体感受器的超微结构,以期探讨间歇性斜视的发病机制。方法取10例间歇性斜视患者及5例同期角膜移植供体的健康人眼内直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肌纤维及眼肌本体感受器的超微结构。结果(1)光镜下及电镜下间歇性斜视患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眼肌纤维呈萎缩、损伤样改变。(2)光镜下及电镜下眼肌本体感受器正常对照组比较,眼肌本体感受器结构出现明显异常。结论间歇性斜视患者弱侧眼肌内直肌及其本体感受器发生了病理性改变,可能与间歇性斜视病因及发病机制有关。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眼外肌 本体感受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固定架在胫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固定架治疗50例不同程度和部位的小腿骨折。结果50例都跟随访问,时间是6-12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是6-8个月,跟踪结果是病人都达到了骨折愈合。讨论用固定架治疗小腿胫骨骨折疗效明显,而且对于患者的伤害很低,治疗效果也是这些方法最好的,疗效显著。

  • 标签: 外规定架 小腿骨折 治疗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