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探索家庭医生中医药防治一体服务模式建设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2月我社区接受家庭医生管理的患者,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常规管理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月-2019年2月接受实施家庭医生中医药防治一体服务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实施前和实施后居民签约有效率、中心签约对象组合内就诊率;项目负责人工作室家庭医生签约对象组合内就诊率及项目负责人工作室家庭医生签约对象中心就诊率。结果实施后居民签约有效率及中心签约对象组合内就诊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项目负责人工作室家庭医生签约对象组合内就诊率及项目负责人工作室家庭医生签约对象中心就诊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中医药防治一体服务模式的建立可以优化家庭医生服务流程和方式,强化中医药技术和方法在家庭医生服务中的综合利用。

  • 标签: 家庭医生 中医药 防治一体化服务模式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基层医院与市级医院服务能力不断拉大,能看的疾病、能看的病人越来越少,生存发展堪忧。基于此,基层医院在看好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上,根据医院自身优势结合当地疾病谱,集中精力发展1-2个特色专科,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重点建设,通过几年不懈努力,打造成医院的名片,从而带动其他科室的发展与进步,来有效提升诊疗水平与服务能力。本次就如何加强基层医院特色专科建设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希望对相关事业有所借鉴。

  • 标签: 基层医院 特色专科建设 服务能力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人们对自身的健康和生存质量更加关注,这些变化促发了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多的要求,护理工作涉及到的领域也发生了纵深变化。如何培养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高等护理人才已成为我们研究的新课题,为此我校从护理专业设立之初即提出了以岗位人才需求为导向,以“重人文、强技能”为专业特色,构建“一贯穿、两对接、三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基于美国学历资格轮廓(DQP)的课程体系,打造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护理人才培养基地的目标。现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专业特色突出,学生的社会满意度高,为特色护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 标签: 高职院校 特色 护理专业
  • 简介:摘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医院的新要求和期望,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点。本文阐述漳州市医院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服务理念,大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具体做法。

  • 标签: 医德医风 医患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个性程序护理干预在治疗偏头痛性眩晕患者中的作用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性眩晕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个性程序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偏头痛性眩晕患者治疗中采取个性程序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帮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个性化程序化护理干预,偏头痛性眩晕,治疗效果
  • 作者: 罗建青1于树芳2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9-11-0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9年第17期
  • 机构:(1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柯坪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22)(2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22)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分析在医院药房药品管理当中药品管理服务创新模式的建立与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样本从本院药房药品管理资料中选取200份,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之间的常规药品管理模式100份药品管理资料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之间药品管理服务创新模式100份药品管理资料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药品管理结果。结果统计数据分析两组药品管理资料的药学服务情况,研究得知,实验组药品中购药时间、错误用药率等指标较优,且两组药品管理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数据分析两组药品管理方式下,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研究得知,实验组药品管理模式下,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较高,且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医院药房药品管理当中采用药品管理服务创新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药学服务情况,还能提升服务满意度。

  • 标签: 医院药房 药品管理服务创新模式 建设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的3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按常规肝癌切除术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个体和人性围术期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肝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和人性的护理措施应用于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可能有助于降低并发症风险,但本文显示与常规护理无显著差异,要扩大样本量继续观察。

  • 标签: 腹腔镜 肝癌切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团队在急诊胸痛中心建设以及快速运转机制建立中的作用。方法我院自2018年6月1日建立急诊胸痛中心及快速运转机制,实行护理团队预检分诊,观察分析6月1日至12月31日对681例胸痛患者急诊分诊准确率、患者信息登记及时性和完整性,总结护理团队有效运作机制。结果急诊分诊准确率达到97.94%;患者信息登记及时性和完整性达到97.80%。结论加强对护理团队培训,规范接诊准备、急救护理、病情评估、检查护理等流程,完善快速运转机制,可确保急诊胸痛中心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救治,保障生命安全。

  • 标签: 急诊胸痛中心 快速运转机制 护理团队 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亲情护理在重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2月的12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亲情护理组开展亲情护理。比较两组满意水平;重症监护的时间、住院总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的情绪指标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亲情护理组满意水平、患者的情绪指标评分、重症监护的时间、住院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症患者实施亲情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亲情化护理 重症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门诊输液室护理中人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结合人性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输液前的疼痛程度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干预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显著地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观察组显著地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性护理应用在门诊输液护理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在输液时的疼痛感,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门诊输液 人性化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集束管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PCI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集束管理组,常规护理组(n=53)接受常规性护理干预,集束管理组(n=53)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接受集束管理干预,对比评估两组的实施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前的心功能、生活质量、满意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集束管理组相对常规护理组在心功能、生活质量、满意度方面均显著改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PCI术治疗患者中开展集束管理干预后,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 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元教学方法在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培训轮转生(以下简称“规培轮转生”)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病理科接收的规培轮转生进行统计,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轮转生42名作为研究对象,将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多元教学方法、常规带教方法。观察两组轮转生的考核成绩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研究组轮转生的理论、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病理科规培轮转生实施多元教学方法,可调动轮转生学习的积极性。

  • 标签: 多元化教学方法 病理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生带教 价值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CU人工气道患者集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2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集束护理干预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46例,集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72h后护理干预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56.52%、32.6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ICU人工气道患者集束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 标签: ICU 人工气道 集束化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产房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60例初产妇,以11比例分为传统组80例、家庭组80例。即传统组使用传统产房分娩,家庭组使用家庭产房分娩,比较患者自然分娩率、各产程时间。结果家庭组自然分娩率为95.00%,传统组自然分娩率为85.00%,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各产程时间显著超过家庭组,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例如传统组总产程时间为(9.38±0.94)h,家庭组则为(10.70±1.4)h。结论于初产妇中,家庭产房分娩模式能够在提高自然分娩率的同时,缩短各产程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家庭化产房 初产妇 自然分娩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程人性导乐分娩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8月收治的无阴道分娩禁忌症的产妇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模式进行分娩,观察组采用全程人性导乐分娩模式进行分娩,对比两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产程时间以及分娩的方式。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产程的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整体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程人性导乐分娩模式对产妇进行分娩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产妇各项生理指标,并且产妇产后的满意度也比较高,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全程人性化导乐 分娩 产妇 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性护理在帕金森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进行治疗的帕金森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行个性护理,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对患者的个性护理模式。结果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依从性进行评分比较,观察组的患者评分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相互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相互比较,常规组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相互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个性护理在帕金森患者中的应用,使得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依从性得到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帕金森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内科患者实施活血瘀法的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选取58例中医内科患者参与实验,就诊于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抽签法分组,每组各29例患者,纳入实验组的患者行活血瘀法治疗,纳入对照组的患者行常规方案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内科患者实施活血瘀法,效果确切。

  • 标签: 中医内科 活血化瘀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抗幽门螺杆菌个体治疗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10月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并愿意接受研究的HP感染者3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40例(根据HP感染量,采用动态四联疗法治疗)和对照组120例(采用固定四联疗法,严格执行国际HP感染共识一律采用四联疗法治疗两周),对两组HP根除率、副作用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根治率(95.8%)高于对照组(76.7%)(P<0.05)。研究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35.8%)(P<0.05)。结论根据幽门螺杆菌感染量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周期,其根治率增高,且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降低。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四联疗法 根治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全程信息管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定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8年2月—2019年2月500例静脉输液单,均实施全程信息管理,比较管理前后平均处理审核时间、平均排药时间、平均停药时间、静脉用药合理率。结果管理后平均处理审核时间、平均排药时间、平均停药时间显著比管理前短,差异显著(P<0.05)。管理后静脉用药合理率(99.60%)显著比管理前(92.40%)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程信息管理可提高医院静脉配药效率与用药合理率,值得借鉴。

  • 标签: 医院 静脉用药 调配中心 全程信息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集束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患者均符合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3h和24h集束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急性生理学以及慢性健康状况的评分系统Ⅱ(APAcHEⅡ)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观察组在血糖控制、血流动力学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SOFA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治疗感染性休克可以延缓或者逆转器官的衰竭,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效果,治疗时机越早,病死率越低。

  • 标签: 集束化治疗 感染性休克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