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罗哌因与左旋布比因在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妇科手术治疗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0例,术前对照组采用罗哌因麻醉治疗,观察组采用左旋布比因麻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中应用左旋布比因麻醉治疗,治疗总有效率高,患者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罗哌卡因 左旋布比卡因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居民健康是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信息跨机构、跨地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金钥匙”。本文针对居民健康密钥系统部署以来出现的各种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系统改进方向。

  • 标签: 居民健康卡 密钥管理 复位响应信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颌前磨牙牙髓治疗中阿替因与利多因的局部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92例需要进行牙髓治疗的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成阿替因组和利多因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从患牙颊舌侧口腔黏膜及牙周韧带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阿替因组麻醉总有效例数为45例(97.83%)。利多因组麻醉总有例数为24例(80.4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阿替因应用于下颌前磨牙牙髓治疗中,局部浸润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利多因,应作为牙髓治疗的首选局麻药。

  • 标签: 阿替卡因 牙髓治疗 下颌前磨牙
  • 简介:摘要用2%利多因行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行剖腹产手术常出现阻滞不完善,局麻药快速耐受性等问题。用0.9%罗哌因行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行剖腹产术,起效较迟,常出现血压下降明显,病员出现恶心、呕吐,有时出现烦躁、焦虑等问题,需要给予一定的预防措施和使用麻黄碱等升压药。采用何种局麻药种类、浓度及配伍方式,追求更平稳、完善的麻醉效果,让病员更安全、舒适,是提高麻醉质量工作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将400例行剖腹产手术的病例随机分为A组(2%利多因组)、B组(利多因复合罗哌因组)、C组(0.9%罗哌因组)、D组(0.6%罗哌因组),每组均为100例。进行观察对比发现,利多因复合罗哌因行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具有阻滞完善、血压下降幅度小、病员恶心呕吐、烦躁、焦虑发生率少的情况,是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局麻药配伍选择的又一方式。

  • 标签: 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 硬膜外阻滞 剖腹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电生理检查在肩胛背神经压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3例怀疑为肩胛背神经压的患者电生理诊断资料。结果所检患侧中有17例明显见失神经电位以及CMAP的LAT延长和AMP降低,募集反应减弱为18例,16例提肩胛肌在轻收缩时见宽大和高频的电位。结论电生理可以较准确地诊断肩胛背神经压,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检查依据。

  • 标签: 肩胛背神经 诊断 电生理 神经卡压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护士对泊芬净药物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观察技能,有效减少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方法通过32例临床护理病例的用药观察,总结该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21例疗效较好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4例出现静脉炎;4例出现寒颤,3例出现腹泻。结论选择合适的静脉、合适的溶剂,准确的剂量和按时给药,通过严密的观察、护理,可确保药物疗效,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治疗周期。

  • 标签: 卡泊芬净 肺脏 真菌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将介因多糖核酸引用于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观察其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近期就诊与本院的9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对照组中的42例患者使用阿昔洛韦治疗;对治疗组中的48例患者,使用介茵多糖核酸和阿昔洛韦联合治疗。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病程和止疼时间得到有效的缩短,且疼痛也要比对照组患者轻。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带状疱疹患者使用介茵多糖核酸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有效。

  • 标签: 带状疱疹 卡介菌多糖核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非外伤性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2例诊断明确、临床资料完整的急腹症病例的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急腹症患者经MSCT检查,绝大多数做出准确诊断,正确诊断率达91.3%。结论MSCT对急腹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它能使急腹症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治疗,可作为急腹症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急腹症 诊断 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罗哌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与应用等剂量单纯罗哌因相比,能否更为安全、有效地用于急诊剖宫产术。方法2014年5月—2014年9月在本院进行急诊剖宫产的单胎产妇60例,随机分为罗哌因复合芬太尼组和单纯罗哌因组,产妇左侧卧位下于L3-4间隙用针内针方法行腰-硬联合麻醉,分别用罗哌因复合芬太尼或单纯罗哌因蛛网膜下腔注入。记录患者麻醉前、给药后心率、血压、呼吸变化,麻醉平面、麻醉起效时间、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硬膜外追加局麻药、使用升压药、术中疼痛、肌松不满意情况,记录新生儿体重、出生1min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结果麻醉平面复合芬太尼组高于单纯罗哌因组(P<0.01),麻醉起效时间复合芬太尼组长于单纯罗哌因组(P<0.05),血压麻醉后较术前降低(P<0.01),给药后5min、7min单纯罗哌因组低于复合芬太尼组(P<0.01,P<0.05),呼吸频率复合芬太尼组给药后较术前降低(P<0.01,P<0.05),使用升压药单纯罗哌因组高于复合芬太尼组(P<0.01),关腹痛单纯罗哌因组高于复合芬太尼组(P<0.05),皮肤瘙痒复合芬太尼组高于单纯罗哌因组(P<0.01),呼吸频率、运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与等剂量单纯罗哌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相比,麻醉效果更加确切,产妇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关腹时牵拉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镇痛更完善。

  • 标签: 罗哌卡因 芬太尼 -硬联合麻醉 急诊剖宫产
  • 简介:摘要腹泻是秋冬季常见的疾病,造成腹泻的主要病菌为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是常见的病原体,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就会导致肠道功能严重受损。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遍及世界各地,主要的感染途径为粪便感染和人与人之间的感染,主要的发病人群为3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药物就是消旋多曲。消旋多曲治疗秋季腹泻已经取得了临床的良好效果。本文从二个方面阐述了消旋多曲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 标签: 消旋卡多曲 秋季腹泻 疗效观察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利多因应用于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性耳鸣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盐酸氯多因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1.18%、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89%、77.78%(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盐酸利多因辅助治疗神经性耳鸣可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性耳鸣 利多卡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恩替韦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疗效及病情转归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深入的探讨。方法我院通常将患有慢性重度乙型肝炎12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经过在内科综合护肝进行基础上的治疗,对治疗组的60例口服恩替韦0.5mg,1次/日;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有60例患者,1次/日,疗程为8周。结果治疗组的患者中,治愈的有58例,好转1例,其中发展为重症肝炎1例(1.7%);而对照组的患者治愈40例,其中好转12例,发展为重症肝炎有8例(13.3%),临床以治疗组的疗效为优(P<0.01),其中治疗组重症肝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在治疗8周后,治疗组血清HBV-DNA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则变化不大(P>0.05);两组的AL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TA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临床以治疗组治愈效果更为显著。结论临床使用恩替韦可迅速降低病毒数量,并促进胆红素下降,降低ALT,改善肝功能,而且对临床降低重型肝炎的发生率有很大的帮助。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重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小儿推拿治疗各年龄小儿厌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小儿厌食患儿69例为主要对象,按照患儿年龄分成<1岁组、1~3岁组、3~6岁组以及6~8岁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小儿推拿治疗。观察和比较各个年龄段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上,6~8岁组相比其余年龄段更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1岁组、1~3岁组以及3~6岁组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提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厌食患儿给予小儿推拿治疗,疗效理想,且年龄越小的患儿治疗效果越好,值得普及。

  • 标签: 小儿推拿 小儿厌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马西平在躁狂症的治疗中的血药浓度及其疗效。方法选取200例躁狂症患者并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观察组使用得理多,对照组则使用国产马西平。对比分析两组的血药浓度和临床效果。结果两组血药浓度比例和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均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躁狂症的治疗中,与国产马西平相比,得理多的应用效果更佳,且安全性强,属于一种治疗躁狂症的有效药物。

  • 标签: 卡马西平 得理多 血药浓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罗哌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至2014年600例初产妇为观察对象,分为A组和B组各300例,A组产妇采用罗哌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B组为采用任何镇痛措施,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持续时间,分娩方式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A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程持续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明确,剖宫产率低,对新生儿无影响。

  • 标签: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腰硬联合麻醉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学影像检查人员完成两组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工作,其中研究组给予心脏前置滤线器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体部前置滤线器模式。结果研究组诊断正确率为84.17%,对照组诊断正确率为89.21%,两组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CTDIovl、E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可获得相关疾病较高诊断正确率,有利于降低人体接受射线剂量保障检查过程安全性。

  • 标签: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低剂量技术 应用效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3期
  • 机构:安斯泰来与合作伙伴Medivation公布了新一代前列腺癌口服药物Xtandi(enzalutamide)研究的数据。该研究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中开展,数据显示,与比卡鲁胺相比,Xtandi使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取得了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改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32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采取卡托普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维地洛进行治疗,两组患者都以2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6.2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都未出现的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卡托普利联合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好,不增加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卡托普利 卡维地洛 原发性高血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选择孕栓+缩宫素在预防产后出血方面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2月-2015年01月阴道分娩患者92例。通过抽签法对阴道分娩患者进行随机分组。C1组(46例)选择孕栓+缩宫素对患者进行治疗;C2组(46例)选择孕栓进行治疗。对比两组阴道分娩患者在第三产程时间以及产后2h出血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所有阴道分娩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在第三产程时间以及产后2h出血量两方面,C1组明显少于C2组阴道分娩患者(P<0.05)。在患者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几方面,C1组阴道分娩患者治疗前后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阴道分娩患者,临床选择孕栓+缩宫素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避免出现产后出血的现象,将患者的第三产程时间有效减少,将患者的出血量有效减少,凸显此种方法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卡孕栓 缩宫素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者120例,60例为实验组(孕栓+缩宫素),60例为对照组(缩宫素组)。实验组在术中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孕栓1mg舌下含服,并子宫肌壁内注射缩宫素针20U;对照组常规子宫肌壁内注射缩宫素针20U,以上两组观察术中及术后24h出血量。结果实验组在术中及术后24h出血量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栓联合缩宫素能有效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剖宫产术后出血量,预防产后出血,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缩宫素。用药安全、方便,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卡孕栓 缩宫素 剖宫产 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