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厚皮原位移植修复全头皮撕脱伤的疗效体会。方法对10例全头皮撕脱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一期愈合7例;3例颅骨外露处皮片坏死,经换药后生长肉芽组织后再Ⅱ期刃厚皮片移植后创面愈合。随访6个月~2年,修复的头皮区皮片成活良好,效果满意。结论中厚皮片原位移植修复完全头皮撕脱伤简便易行,皮片成活率高,值得推荐应用,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中厚皮原位移植 修复 全头皮撕脱伤
  • 简介:摘要目的显微镜下建立一种能很好模拟人体内生物学行为的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方法采用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在裸鼠皮下反复传5代形成实体瘤,显微镜下将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块种植于裸小鼠胃壁,建立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16个,观察建立的模型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常规HE染色,观察胃癌原位移植瘤、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病理切片,电镜下观察肿瘤超微结构。结果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原位移植的原位成瘤率达100%(16/16),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87.5%(14/16),肝转移发生率为75%(12/16),腹水形成率为12.5%(2/16)。结论显微镜下建立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成功率高,且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和生物学活性。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细胞 原位移植 疾病模型 裸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自体结膜瓣转位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90眼)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0例(44眼),给予同侧眼上方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观察组40例(46眼),给予自体结膜瓣转位移植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随访调查,统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愈30眼,显效13眼,整体治疗有效率高达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半年复发3例,3眼,占6.5%,一年复发4例,5眼,占10.9%,观察组半年及一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自体结膜瓣转位移植术操作相对简单,疗效显著,且患者术后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

  • 标签: 翼状胬肉 自体结膜瓣转位移植术 疗效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L”型切口对比传统跟骨外侧“L”型切口两种方法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位移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足跟骨位移骨折患者74例88足,进行X线片检查和CT扫描,检查患侧跟骨侧位、轴位和跟骨的冠状位、轴位和矢状位,Sanders分型Ⅱ型28足,Ⅲ型30足,Ⅳ型20足;坠落伤65足,交通事故伤23足,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47.2±7.3)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37人;实验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21例,45足;对照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9例,43足;实验组采用改良跟骨外侧“L”型切口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跟骨外侧“L”型切口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3个月复诊,对两组患者进行足踝功能效果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患足优良率81.4%,低于实验组的91.1%,发生创缘皮肤感染对照组、实验组各1例,对照组关节僵硬2例。两组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L”型切口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位移骨折术后足踝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传统“L”型切口方法。

  • 标签: 改良&ldquo L&rdquo 型切口 内固定 跟骨位移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反相位化学位移成像技术(CSI)在含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含脂病变在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同、反相位成像上的信号变化。结果30例含脂病变反相位与同相位像比较,呈全部或部分信号衰减。结论同反相位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可敏感地检测病变中的脂质成分,有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

  • 标签: 同反相位化学位移成像 快速扰相梯度回波 脂肪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