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生物研究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技术研究人员加强了氨基酸分离纯化的研究,并借助膜分离技术进行相关的作业。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膜分离技术的特点以及原理,并就其在膜分离技术在氨基酸分离纯化中应用进行了论述。

  • 标签: 膜分离技术 氨基酸 分离纯化 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一微珠分离(bacterialartificialchromosomeonbeads,BoBs)是一种新的用于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和基因微缺失的产前诊断技术。本文将详细介绍BoBs技术的原理及流程,深度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并探讨其在临床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BoBs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提升,对于维生素B2的纯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其中主要利用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的双向流膜的分离技术,充分的应用到了维生素B2的提取纯化过程当中,因此需要对其双向流膜的分离技术进行做出全面的了解,最终实现对其技术的不断研究。在本文当中首先对双向流膜分离原理进行了概述;其次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双向流膜分离技术在维生素B2的纯化技术当中的应用做出了研究和分析。

  • 标签: 双向流膜 分离技术 维生素B2 纯化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奶器联合乳房按摩在早期母婴分离产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常州市中医医院产科分娩的早期母婴分离产妇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吸奶器与乳房按摩联合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乳液分泌量、乳房胀痛以及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乳液分泌充足率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乳房胀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母婴分离产妇采取吸奶器与乳房按摩联合干预,能促进产妇乳液分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同时大大减轻了乳房胀痛感。

  • 标签: 早期母婴分离 吸奶器 乳房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离胶采血管怪临床生化检验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供血者空腹时的肘前正中静脉血,分为三管,分别放置于无添加剂的干燥真空采血管、肝素钠抗凝真空采血管以及肝素锂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内,对血浆与血清进行分离,对比3组采血管的效果;结果肝素锂分离胶管的ALB值低于血清管,其GLU值高于血清管(P<0.05);其余指标3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离胶采血管可降低ALB测定值,提升GLU测定值,但对其他指标无影响。

  • 标签: 生化检验 分离胶采血管 血浆 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宫腔镜下空腔粘连分离术对空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宫腔镜下空腔粘连分离术进行治疗并统计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对这50例患者均在宫腔镜下采用宫腔粘连电切分离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没有产生并发症,且根据对患者在术后三个月左右的随访得出,其中大多数患者在术后恢复良好,少数患者的症状也有明显的好转。结论对于空腔粘连的患者采用在宫腔镜下实施空腔粘连分离术的不仅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而且空腔粘连分离术的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宫腔粘连 宫腔粘连分离术 宫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分离术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与护理要点。方法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对41例患者进行血细胞分离术,在分离过程中进行严密观察及护理,并在术后比较血小板水平的变化。结果分离术后血小板数值明显下降,而护士对于血细胞分离的熟练操作和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可及时发现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分离术 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分离年龄与留守时间对留守儿童行为与情绪问题的影响。方法对264名留守儿童与220名非留守儿童利用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儿童孤独感量表、儿童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调查结果显示,非留守儿童的社交问题、攻击行为、外化行为、行为问题、焦虑抑郁以及内化性为问题得分上均低于留守儿童;在对比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留守时间×分离年龄方差的时候,两组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因子得分并不显著;而儿童的抑郁与行为问题躯体主诉、思维问题、焦虑抑郁、内化行为等因子上分离年龄与留守时间效应较为显著,行为问题总分上分离年龄与留守时间交互效应边缘较为显著。结论留守引起的亲子分离对儿童行为适用于情绪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在幼儿时期与父母分离分离的时间无论长短,均会儿童的行为与情绪产生不利影响,但年龄较大的时候与父母分离分离时间越长,对儿童行为与情绪的影响更为严重。

  • 标签: 分离年龄 留守时间 行为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2例患者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骨折部位用松质骨拉力螺钉及钢板内固定的同时,以1~2枚螺钉对下胫腓联合分离做短期内固定。结果本组22例随访1~4年。根据Olerud-Molangder标准评分优1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9%。结论早期明确的诊断、及时合理的手术治疗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分离 拉力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频脉冲治疗联合针筒收集初乳法在母婴分离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入组的72例母婴分离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手法按摩和负压可调节式吸乳器吸乳,实验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增加低频脉冲治疗配合针筒收集初乳。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及肿胀程度;产后3天的泌乳量;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42天母乳喂养方式。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乳房胀痛及肿胀程度轻,泌乳量多,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强,产后42天母乳喂养率高。结论对母婴分离初产妇实施低频脉冲治疗联合针筒收集初乳法可以增强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减轻乳房胀痛程度,泌乳量多,有利于母乳喂养的成功。

  • 标签: 低频脉冲 针筒收集初乳 母婴分离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方法收取我院8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并将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2年3月到2015年4月期间,对照组患者采用房角分离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眼压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手术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147例(15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的视力及眼压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中央前房深度及周边前房深度较术前有明显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2%,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房角分离术 临床疗效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手术专科护士的培训方法、目标以及护士在手术期间的作用。方法调研我科32名手术室护士在2015年6月-12月的培养理论内容及操作规范,观察2016年1月-6月护士培训后在手术中的作用;调查2015年1月-6月的护士工作效果。比较培训前后手术医师的满意度及患者术后感染率,护士的工作质量。结果经培养后,手术室专科护士配合度和工作质量明显比上一年提高,P<0.05差异显著;医师对培养后的护士满意度提高,比上年同期患者术后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差异显著。结论经系统培养后,手术室专科护士工作质量提高,操作更规范,医师满意度增加。

  • 标签: 手术室专科护士 培养 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分析我院专科护士的培养及临床使用情况,探讨区县级医院专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合理使用方法,为区县级医院科学合理、有效使用专科护士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方法根据医院临床需要,选拔优秀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培养,并对我院41名专科护士回院后在临床开展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合理设置专科护士岗位并开展专科护理工作。结果专科护士回院后组织专科护理教学和查房80余例,并开设3个专科护理门诊(PICC护理、伤口/造口护理、母婴护理咨询),发明实用新型专利5项。结论我院专科护士返院后均能积极开展专科相关护理工作,但因专科护士岗位职责定位不明确,在完成所属科室护理工作的同时还兼全院的专科护理教学、会诊等工作,区县级医院专科护士科学使用体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专科护士 培养 使用
  • 简介:摘要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理教育的最后环节和关键部分,是院校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对护理实习生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及理论知识融为一体的综合检测,是每个毕业生走向工作的必修课。要求临床护理实习的带教教师要了解护理实习生在临床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带教工作中不断渗透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的教育,并有效地培养护理实习生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 标签: 临床实习 护理能力 评价机制
  • 简介:摘要在人体解剖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剖析名词概念的内涵,讲授中空性器官的走行和分布,在熟练掌握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和能力,为其他医学课程学习及临床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逆向思维 人体解剖学 学习兴趣 创新能力
  • 简介:摘要对既能体现中医经典教育特色、又能符合现代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新型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是中医药院校的一个重要责任。本文就对创新课堂模式、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等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进行探索,以期实现中医药的经典传承,培养中医特色人才。

  • 标签: 中医药 传承 人才 培养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痰培养在儿童支气管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2016年4月出院的儿童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痰培养所取标本合格程度,痰培养阳性率,以及所培养出的细菌与临床吻合度。结果对送检的458份痰标本进行分级结果A级标本128份,细菌培养阳性53份,阳性率41.41%,临床吻合率75.47%,B级标本140份,细菌培养阳性40份,阳性率28.57%,临床吻合率80.00%,C级标本123份,细菌培养阳性33份,阳性率26.83%,临床吻合率60.61%,D级标本67份,细菌培养阳性9例,阳性率13.43%,临床吻合率66.67%,四组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最高,D组最低,四组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临床吻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痰培养在儿童支气管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有限,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痰培养 儿童 支气管肺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生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对提高骨科护生工作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带教的护生45名为对照组,2015年5月-2016年5月带教的护生41名为实验组,对照组按传统临床带教路径教学,实验组采取在传统临床带教路径加入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比较两组教学前后护生骨科工作能力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临床综合素质和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生床边综合能力考核能提高骨科护生工作能力,是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 标签: 床边综合能力 护生 工作能力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