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胆道结石术后手术的原因及其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2例胆道结石术后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胆道结石术后手术的原因主要为结石残留、肝胆管结石复发及胆道良性狭窄。其手术方式较多,以解决狭窄,通畅引流为原则进行手术。结论术前进行系统的检查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术中规范的操作,能够有效避免手术。

  • 标签: 胆道结石 再次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几丁糖预防治疗输卵管通术术后粘连的效果。方法80例输卵管梗阻女性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常规实施输卵管介入通术,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手术方法基础上,在宫腔镜下腰麻导管置入过程中,经输卵管开口注入医用几丁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5%,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粘连率5.6%,妊娠率55.6%,对照组粘连率23.5%,妊娠率29.4%,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几丁糖尿病对输卵管梗阻患者行输卵管介入通术后粘连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且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的妊娠率,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

  • 标签: 几丁糖 输卵管介入再通术 术后再粘连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尿中红细胞的数量与形态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方法学对400例尿隐血阳性标本进行尿常规检测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结果两种检查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阳性,相差镜结果更为直观可靠。结论临床工作中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与显微镜检查红细胞应联合应用,对于肾损伤的确定,鉴别及病程中动态观察有一定意义。

  • 标签: 尿液分析仪 镜检红细胞 尿液潜血
  • 简介:摘要笔者于2002年对本院当年在读123名学生进行了双语教学问卷调查。2012年笔者再次使用2002年的问卷调查表对本院在读123名学生进行了双语教学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十年前、后调查数据对比分析,提出了笔者对口腔医学双语教学的思考和认识。

  • 标签: 双语教学 问卷调查 口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胆道结石手术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针对我院在2000年以来收治的82例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究,探讨其手术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82例患者中,单纯胆囊切除患者11例,胆囊部分切除患者27例,胆囊切开取石的患者3例,胆囊切除+T管引流1的患者21例,胆管结石病例20例,手术患者为48例。结论胆道结石的术后再发作与胆结石部位、手术方法、胆道病变、手术者的经验操作等有着密切的关联。

  • 标签: 胆道 结石 复发 再手术
  • 简介:摘要灯盏作为短葶飞蓬的干燥全草,也称为东菊、地顶草,重点分布在中国西南部,特别是云南省较多。其属于我国古老中草药,能够治疗多种疾病。现代医学从灯盏草中提取出天然化学成分,应用在临床治疗方面,效果显著。本文简要分析了灯盏的临床应用和毒理作用。

  • 标签: 灯盏花 临床应用 毒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胃肠外科早期手术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胃肠外科患者90例,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为14岁-80岁,平均年龄47岁,对其进行临床诊断及早期手术治疗。结果90例胃肠外科患者经早期手术,平均住院时间28天,治愈88例,治愈率96.4%;因首次手术时处理失误,手术后由于严重感染而诱发多器官衰竭,死亡2例,占3.6%。结论本院采用有效的、规范化的治疗方法,为胃肠外科早期手术临床诊治提供准确依据,减少手术时对患者不必要的损伤,从而减少手术诱发的并发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生活负担。

  • 标签: 胃肠外科再手术 早期 并发症 处理失误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预防或减少腹部术后早期手术原因。得出结论掌握外科基本功,遵循外科基本原则,剖腹手术时坚持全面探查,正确掌握手术操作技术和重视腹部创伤的充分引流,是减少手术的关键。

  • 标签: 腹部手术 早期 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胆道结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胆道结石手术患者50例,在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医学影像检查,以掌握其病变程度,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其次进行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最后全身麻醉方可进行手术。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胆道结石手术治疗后均得以彻底治愈并出院,且无一人死亡;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有8例患者出现不同症状,占16.00%,经过对症治疗后均得以好转。结论对于要进行胆道结石手术的患者而言,应该首先进行术前检查,以制定合理方案,再在术后进行一系列措施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手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

  • 标签: 胆道结石再手术 切口感染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灯盏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素,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用灯盏素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电图明显改善,观察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为78.7%;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3.6%,对照组为65.6%,两项指标比较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

  • 标签: 灯盏花素 不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灯盏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病例73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灯盏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治疗,对照组用血塞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时间,疗效和不良反应等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恢复时间更短,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结论灯盏制剂联合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是值得推广的好药。

  • 标签: 脑梗死 灯盏花注射液 临床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灯盏素系品种进行的质量标准的探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灯盏素分散片和灯盏素β-环糊精包合物片剂中野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灯盏素分散片中野黄芩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0%,RSD为1.22%(n=6)。灯盏素β-环糊精包合物片剂灯盏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92%,RSD为1.73%。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对灯盏素分散片、灯盏素β-环糊精包合物片剂的质量有效控制。

  • 标签: 灯盏花素分散片 &beta -环糊精包合物 野黄芩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HPLC测定茵洗液中栀子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Kromasil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0∶9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8nm。结果栀子苷在10.40~52.00μg/m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8.6%,RSD=0.6%(n=6)。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茵洗液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茵花洗液 栀子苷 HPL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灌注治疗的临床治疗。方法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灌注治疗特点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灌住治疗,血管通33例,死亡3例。结论用机械方法直接行冠脉灌注更易达到TIMI3级血流,从而减少死亡率及致残率。一般直接PCI冠脉通率为85%~90%,而溶栓的通率约65%,且再发事件更多见。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治疗
  • 简介:摘要我国药品上市后评价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系统的法律法规,并结合新的监管体制来有效的控制药品上市后的风险,进一步保障广大公众的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 法律法规制度 监管体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OVCF术后骨折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机制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5年11月我科收治OVCF206例中共有21例发生骨折进行了再次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与初次手术组对比术前,术后2w,术后3m,术后6m及末次随访ODI评分及VAS评分。结果随访12~30个月,平均21个月。两种评分在术后2W、3m、6m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w、3m、6m及末次随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VCF好发于胸腰段,骨质疏松的程度仍然是术后椎体骨折的主要原因,骨水泥强化后所导致的治疗椎体硬度增大,及患者日常运动量增加、慢性咳嗽等是次要原因,责任椎的再次手术仍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

  • 标签: OVCF 再骨折 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术后骨折发生的相关因素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为预防术后骨折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因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住院患者,符合纳入标准57例。术后随访6个月,随访中再次出现腰背部疼痛或腰背部疼痛加重者,行胸腰椎X片及MRI检查,确诊出现骨折患者8例纳入骨折组。其余随访中无骨折49例纳入未骨折组。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别统计骨折组和未骨折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骨密度、PVP手术时椎体内骨水泥的灌注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术后随访中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这两组间数据得到与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与骨折的关系。数值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法分析,分类资料用频数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6个月,将对照组与实验组的骨折诱因、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椎间渗漏及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后提示(1)组间年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性别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骨水泥灌注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骨密度T值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两组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VP术后椎体再发骨折与骨水泥椎间渗漏、骨密度情况、术后是否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具有相关性。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再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