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狼疮性肾炎是其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具有病情危重等特点,迄今为止,临床还尚未研究确切狼疮性肾病的发病机制。而药物治疗以及支持治疗则是狼疮性肾炎的两种常见治疗手段,其中,免疫抑制剂以及糖皮质激素是患者比较常用的两种治疗药物。免疫抑制剂主要包含他克莫司、环磷酰胺、咪唑立宾、硫唑嘌呤、环孢素A、来氟米特以及吗替麦考酚酯等。此研究,笔者将针对狼疮性肾炎的免疫抑制情况作出如下综述。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进展 免疫抑制剂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霉酚酸酯和来氟米特在狼疮肾炎长期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7例狼疮肾炎患者病例资料,在激素和环磷酰胺诱导治疗后,观察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霉酚酸酯和来氟米特维持治疗后患者尿蛋白、肾功能、血沉、尿红细胞和补体C3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环磷酰胺组1例随访10年,尿蛋白、血沉、尿红细胞和补体均正常,肾功能肌酐轻度升高,6例患者坚持治疗2年,各项指标明显缓解,3例患者因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感染等不良反应未能坚持治疗,停药后复发率高;硫唑嘌呤组1例患者维持治疗6年,各项指标稳定,未见不良反应;1例患者因血压高口服卡托普利,出现粒细胞缺乏;霉酚酸酯组2例患者维持治疗6年,蛋白尿明显降低,肾功能、血沉和补体正常,未见副作用;来氟米特组1例患者因血压明显升高,肾功能肌酐升高而退出,2例患者维持治疗3年,各项指标稳定。结论狼疮肾炎维持治疗可选用不同的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疗效较好,但副作用较多,停药复发率高,其中硫唑嘌呤、霉酚酸酯和来氟米特患者耐受性好,副作用相对较小,复发率低。

  • 标签: 狼疮肾炎 环磷酰胺 硫唑嘌呤 霉酚酸酯 来氟米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免疫抑制性即无反应性结核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比较无反应性肺结核与肺结核两组病例系列临床项目。结果单因素比较中病灶肺野、痰涂片、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肝功能ALT、类白血病反应、免疫IgG等7个因素有意义(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派出多因素间交互作用后,病灶肺野、痰涂片、类白血病反应、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四大临床特征可能是无变应性肺结核的特征表现。结论无反应性结核病临床表现趋向多样化,较一般结核病为重,应注意其免疫抑制问题,临床治疗上须予以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 标签: 结核 无反应性 病例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激素联合不同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CTX等)对原发性IgA肾病伴轻中度肾功能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选取我院中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中使用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对照组中使用激素联合CTX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IgA肾病伴轻中度肾功能损伤患者使用激素联合不同免疫抑制治疗中,其中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效果较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激素 免疫抑制剂 原发性IgA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FPIA)分析23例AA血患者血清中环孢素A(CsA)的浓度,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比较AA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并分析AA患者血清中环孢素浓度和血脂相关性。结果AA患者服用CsA治疗后血清中浓度维持在114.25~235.12,ng/ml,初诊的AA患者血清中血脂水平和健康人并没有差别(P>0.05),服用CsA后AA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均升高(P<0.05),且血清中总胆固醇水平和CsA浓度成正相关,但与甘油三酯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A患者长期服用CsA会引起血脂水平升高,可能诱发心血管并发症。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免疫抑制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免疫抑制剂,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参照组(75.00%),其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抑制剂可有效缓解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症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急性间质性肾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个体化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肝脏移植治疗的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方案的不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为传统免疫抑制方案应用时期。第二阶段2007年7月至2010年8月为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应用时期。结果第二阶段良性疾病及恶性疾病患者的生存率同第一阶段的生存率相比呈上升趋势。第二阶段各组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与第一阶段相比无差异,第二阶段各组感染的发生率、肾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于第一阶段的发生率。结论针对不同病情患者,采用不同的免疫抑制方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肝脏移植 免疫抑制剂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接受强的松、雷帕霉素(RPM)、霉酚酸酯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时RPM的合适浓度。方法28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口服雷帕霉素胶囊,定期监测服药后血药浓度,出院后门诊随诊,注意观察排斥反应、药物肝肾毒性和血脂情况。结果RPM浓度在术后1个月内为(9.2±1.8)ng/m1,2-4个月为(7.8±1.5)ng/ml,5个月以后为(5.2±1.1)ng/ml。术后发生排斥反应3例,药物肝毒性1例,血脂增高4例。结论RPM免疫抑制疗效可靠,其合适浓度范围术后1个月为10-12ng/ml,第2-4个月为7.0-10.0ng/ml,第5个月以后为4.0-7.0ng/ml。未见肾毒性,但有肝毒性和血脂升高,均可控制。

  • 标签: 肾移植 雷帕霉素 血药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小儿肾脏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肾脏疾病患儿中筛选出1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患儿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血清胱抑素C含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也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对小儿肾脏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促进患儿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小儿肾脏疾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免疫抑制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救治的46例急性间质性肾炎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而实验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给予免疫抑制剂泼尼松治疗,比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在血肌酐,血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以及血尿酸四项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5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9.08%,而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时,给予患者免疫抑制剂泼尼松治疗会使效果会大大提高,在治疗同时也会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推荐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和使用1。

  • 标签: 急性间质性肾炎 免疫抑制剂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免疫抑制法测非心肌损伤患者CK-MB>CK的原因。方法用抗CK-M亚基抗体抑制血清中CK-M亚单位的活力,测定B亚基酶活力,即免疫抑制法。结果检测56例非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标本中,CK活力相对较低,CK-MB>CK,CK-MB升高。结论用酶免疫抑制法测定非心肌梗死患者CK-MB时,如果CK-MB>CK,可能是血清中CK-BB,CK-MM增高以及巨CK的存在,造成CK-MB的升高。

  • 标签: 免疫抑制法 CK CK-MB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中选取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行免疫吸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免疫抑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观察组相关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治疗中,联合免疫抑制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红斑狼疮 肾炎 免疫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免疫抑制-抗凝疗法治疗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安胎治疗,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免疫抑制-抗凝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观察组的妊娠成功率93.88%高于对照组的63.26%(P<0.05)。结论个体化免疫抑制-抗凝疗法治疗复发性流产患者,可提高临床有效率,且妊娠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上应用。

  • 标签: 复发性流产 个体化免疫抑制-抗凝疗法 疗效 妊娠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按照短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与其他免疫抑制协同治疗的具体效果展开摸索。方法五年间(2012—2017年)大量患者来我院治疗重症肌无力疾病,抽取其中100例患者,患者在我院均接受短程大剂量GCS冲击联合其他免疫制剂治疗,分析这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并统计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适反应的患者数量以及不适反应的类型。结果经3月治疗后,本组患者相比治疗前得到有效恢复,P<0.05,且治疗过程中仅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使用短程大剂量GCS冲击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病情,整个治疗过程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重症肺炎治疗中,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对56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加用免疫治疗剂胸腺肽α1治疗。采用全自动蛋白分析仪对两组患者IgG和IgM进行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试验组治疗后的血清免疫蛋白IgG、IgM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T细胞亚群CD4+/CD8+也显著升高。结论在对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免疫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治疗 重症肺炎 免疫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由IgE介导的鼻腔粘膜炎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典型临床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活影响。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作为唯一有效的对因治疗,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其主要分为舌下免疫治疗与皮下免疫治疗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免疫治疗 舌下免疫 皮下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说明复发口腔溃疡的病因及根治方法。方法介绍论著中病因阐述,统计临床资料,包括红细胞免疫测定。介绍改善恢复免疫功能治疗方法,使用西药免疫促进剂及相当西药免疫促进剂的补肾药。结果复发口腔溃疡的红细胞免疫不正常有明显临床意义,改善恢复维持免疫功能正常可以根治复发口腔溃疡。结论复发口腔溃疡的病因关键是机体免疫功能不正常,而改善恢复保持免疫功能正常可以根治复发口腔溃疡。常被漏诊的颈淋巴结核合并症进一步降低机体免疫功能,所以同时治疗合并的颈淋巴结核才能满意地恢复免疫功能。中药是伟大的调节免疫药物宝库,应该积极深入挖掘,广泛应用,总结发扬。有作者认为21世纪免疫治疗药物将成为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我们的经验也说明了这一点。

  • 标签: 复发 口腔溃疡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糖皮质激素为维持生命所必需,对人体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超生理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抗感染、抗过敏和抑制免疫反应等多种药理作用,常被运用于治疗各类应激反应、免疫性疾病和炎症状态。其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是不适当的使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将已知的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做一总结。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通路对肿瘤的进展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TME)调控肿瘤生长转移、血管生成和免疫抑制等过程。TGFβ通路与肿瘤发展的密切联系使TGFβ成为肿瘤治疗靶点。

  • 标签: TGF&beta 抑制剂 肿瘤微环境 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