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角膜接触镜(contactlens,CL)CL直接贴附在角膜的泪液层上,与人眼生理相容,达到视力矫正的目的。与眶架眼镜相比CL有更大的视野,在所有注视方向均能保持光学矫正性能,消除眼镜的三棱镜作用,消除斜向散光,减少双眼视网膜像差,保持更好的双眼视,使用安全、方便、美观,还有一些特殊镜片可满足一些特殊要求。国家药监局将角膜接触镜分为“软性”、“硬性”和“塑形角膜接触镜”三大类。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市面上使用最广泛的软性接触镜的两项检测指标及检测依据。

  • 标签: 角膜接触镜 器械安全 检测项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体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查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52例体肾移植手术病人,在对其观察及护理中发现,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经济状况的患者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不同,其中47例患者具有恐惧、焦虑、担忧、心理压力大;5例患者有过高的期望。针对上述不同病人的心理问题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结果通过医患沟通和交流,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排除其心理障碍,52例病人手术过程顺利,手术前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随访至今,肾存活率为100%。结论肾移植患者术前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避免因术后的某些症状而改变心理状态,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亲体肾移植 心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磷脂酸磷脂酶A1(PA-PLA1)在细胞内水解磷脂酸分子上sn-1脂肪酸生成sn-2-脂酰溶血磷脂酸,从而影响脂类信号分子磷脂酸和溶血磷脂酸的信号转导,提示该酶在细胞的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有关PA-PLA1的基因克隆,一级结构特点,酶学特性以及生理功能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亲磷脂酸磷脂酶A1 磷脂酸 溶血磷脂酸 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血栓是不同疾病、不同原因引起的一组并发症,多由血液改变、血管受损、血流淤滞所致,可造成动静脉栓塞以及相应脏器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因而在临床上早期检测出血栓并且加以治疗能大大减少死亡率及其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借助先进的影像技术,血栓性靶向超声造影剂提高了准确性和敏感度使之能主动结合到靶组织或靶器官相应的受体上,产生特异性的靶向显影,还可以利用超声造影剂微泡携带溶栓药物滞留于血栓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提高药物的浓度从而增强疗效,同时也减少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也为临床提供了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靶向 超声造影剂 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行子宫全切术的4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根据传统模式按医嘱进行常规治疗护理,而实验组则严格按指定的临床路径表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健康教育达标率、满意度、住院天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力度和患者满意度,减少住院天数,对开展优质基础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起良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临床路径 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体肾移植患者接受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与价值。方法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116例体肾移植手术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在体肾脏移植患者治疗期间的应用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亲体肾移植 快速康复护理 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行不同溶栓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溶栓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126例,以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进行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行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心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65%和7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1%和7.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以及每搏量(SV)相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严重不良反应,对患者病情控制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硫酸亲氢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冠心病 心功能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对两性嵌段聚合物胶束作为难溶性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胶束的构成、类别及其制备方法,载药方法,释药机理等几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其研究进展。两性嵌段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可使难溶性药物增溶、延长药物释放时间并对肿瘤细胞有靶向性。两性嵌段聚合物胶束将会更为广泛地应用于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给药系统中,其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 标签: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胶束 难溶性抗肿瘤药物 药物载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鸦胆子乳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射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2011年的92例癌性胸腔积液的患者采用胸腔置管,将胸腔积液充分引流后局部注入鸦胆子乳和顺铂治疗,每周1次,4次为1疗程。结果实验组CR24例、PR16例、NC8例,有效率83.3%;对照组分别为8、20、16例和54.5%,两组有效率相比P<0.05。实验组注射药物后出现发热6例、骨髓移植7例、消化道反应3例、胸痛12例,对照组分别为5、8、10、4例,两组胸痛和消化道反应发生率相比,P均<0.05。结论鸦胆子乳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射是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癌性胸腔积液 鸦胆子油乳 顺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德湿洁)用于高位肛周脓肿手术后换药对创口愈合的效果。方法选择42例高位肛周脓肿根治术患者,按手术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用水胶体敷料(德湿洁)及网眼较小的水胶体纱,对照组用常规的凡士林纱布,观察两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伤口疼痛程度及出血量。结果治疗组创口愈合时间48.7±6.5天,对照组62.3±7.1天,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换药23.6±4.8次,对照组49.2±7.9次,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换药时创口疼痛程度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伤口出血量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凝胶敷料(德湿洁)联合水胶体银纱用于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换药可减轻疼痛、减少出血,缩短愈合时间,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高位肛周脓肿 换药 水凝胶敷料 凡士林纱布
  • 简介:摘要从心神调控学说、神经调控学说、阴阳调控学说、心里平衡学说、生理平衡学说、生态平衡学说6个方面系统阐述对平衡针疗法的理论认识。

  • 标签: 平衡针疗法 平衡系统 阴阳平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凝胶是由高分子的三维网络与组成的多元体系,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形态,它是一些高聚物或共聚物吸收大量水分,溶胀交联而成的半固体。根据凝胶对外界刺激的应答情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凝胶,这类凝胶对环境的变化不特别敏感。另一类是环境敏感的凝胶,具有智能性。本文简要介绍了智能型凝胶的分类,理论机理和应用情况,并从其优缺点出发,简要分析了智能型凝胶的发展前景。

  • 标签: 智能水凝胶分类理论机理应用
  • 简介:摘要检验结果出现危急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因此若危急出现,就必须立即通知主管医生,否则将会出现难以挽回的损失。所以对危急的项目及报告制度的规范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检验结果 危急值 管理流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危急定义,报告流程,项目设置,临床事例分析,体现危急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发表自己的一些认识,希望危急报告制度得到很好的落实,提高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对危急报告制度的认识。不断改进和坚持危急报告,使制度不断得到完善。

  • 标签: 危急值 流程 临床应用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结核性胸与恶性胸的诊断水平。方法对68例结核性胸和60例恶性胸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核菌素(PPD)试验阴性、一般阳性、中度阳性、强阳性结核性胸水分别占12%、16%、25%、47%;恶性胸占67%、20%、8%、5%。结论PPD试验,有助于结核性胸与恶性胸的鉴别,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辅助检查,值得推广。

  • 标签: PPD试验 鉴别价值 阳性率 差异
  • 简介:摘要高医用耗材是医疗耗材的特殊种类,不管是在医院管理,还是在科室管理工作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由于高医用耗材大部分直接进入人体,且价格比较昂贵,因此,高医用耗材的管理一直是医院、科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 标签: 高值医用耗材 医用耗材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检验假性危急产生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从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期间的住院患者血常规检测标本中选取1320例进行危急的临床检验研究,对血小板的真假危急进行分析和观察。结果在1320例血常规检测标本中,共检出血小板危急62例,其中有真实危急16例,比例为25.8%,假性危急46例,比例为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检验假性危急的产生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对我们采用有效措施对其进行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假性危急值 临床检验 产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