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门诊发热患儿处理及预后分。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发热患儿65例来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儿均予以及时降温处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中共有65例患儿,现46例(70.8%)为呼吸系统感染,10例(15.4%)患儿肠道感染,传染性疾病8例(12.3%),非感染性疾病1例(1.5%)。治疗后病情均好转,3d内无发热,1周左右基本治愈。结论小儿门诊发热患儿积极降温处理,找准原因对症施治,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 标签: 小儿 门诊 发热 处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外伤后脑梗死(PTCI)的危险因素、救治方法以及预后。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接诊的50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观察主体,分析其年龄、性别、GCS评分等诸多因素与发生PTCI的相关性。结果性别、手术方式与患者是否并发PTCI无明显关联(P>0.05),而患者年龄、GCS评分、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低血压休克、脑疝、低钠血症以及感染等因素与并发PTCI关系密切(P<0.05),治疗1年内随访发现,5例(10.00%)好转,中残20例(40.00%),重残15例(30.00%),6例(12.00%)植物状态,4例(8.00%)死亡。结论导致脑外伤患者PTCI的因素较为复杂,临床应重视早期救治与加强对致病相关危险因素的预防,以期提升患者生存率与改善预后。

  • 标签: 脑外伤 脑梗死 PTCI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咽癌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下咽癌患者的分期、治疗方式及疗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生存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3年及5年总生存率、3年及5年累积生存率等均有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方式及近期疗效与患者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下咽癌总体预后较差,早期患者手术与非手术预后相似,晚期则手术疗效较优。

  • 标签: 下咽癌 治疗学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纳入我院80例2017年3月16日—2018年7月11日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组采取心内科用药治疗,介入组则采取心内科用药加上介入治疗。比较常规组、介入组疗效;心功能改善级别达到两级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心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以及心绞痛发作情况);不良反应。结果介入组疗效、心功能改善级别达到两级的时间、心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以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相比较常规组更好,P<0.05。介入组不良反应和常规组无明显差异,P>0.05。介入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常规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心内科用药加上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效果理想。

  • 标签: 介入治疗 冠心病 方法 预后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肱骨髁上骨折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7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单用西医治疗,观察组39例采取中医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9.49%),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取中医疗法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够大大提升预后效果;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中医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astleman病(Castlemandisease,C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至今收治的11例CD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10例局灶性CD(LCD)中9例手术完全切除可获治愈,1例不能完全切除放疗后达PR。1例多中心性CD(MCD),3周期CHOPE方案化疗后疗效评价为PR,目前治疗中。结论LCD预后好,可治愈。MCD预后差。

  • 标签: Castleman病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01例婴儿痉挛患儿的临床诊治和随访结果分析,了解婴儿痉挛的诊断治疗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为婴儿痉挛的临床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收治和接触整理的101例婴儿痉挛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01例中,女35例,男66例,发病年龄2~12个月,平均5.7个月,患儿随访30个月,症状性婴儿痉挛66例(65.3%),主要病因为先天性脑发育不良或畸形、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隐源性婴儿痉挛35例(34.7%)。脑电图表现为高峰节律紊乱、弥漫或局灶性棘慢波发放。经过2年以上的治疗与随访,发作完全缓解29例(28.7%),其余72例(71.3%)转变为其他类型发作。症状性婴儿痉挛预后不良占75.8%,隐原性婴儿痉挛中60%病例发作得到控制。有明确病因、起病年龄<3个月、起病前发育落后、EEG背景活动变慢或有局灶性棘慢波发放,可能提示婴儿痉挛预后不良。结论婴儿痉挛多为症状性,有明确病因、起病年龄<3个月、起病前发育落后、EEG背景活动变慢或有局灶性棘慢波发放与婴儿痉挛预后不良有关。

  • 标签: 婴儿痉挛 诊断与治疗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Ⅳ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2例确诊为Ⅳ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我院首次确诊病例,对患者临床治疗及疾病预后进行随访观察1年,对患者的病症发生率、诊治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等指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中位值为(3.2±1.8)月,总生存期中位值为(7.9±1.4)月;此外,是否能接受4周或以上化疗治疗以及胸腔积液可控、体能状态评分等是对患者疾病进展以及总生存期产生影响的独立因素,而络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在患者总生存期预后影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论Ⅳ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期平均为(7.9±1.4)月,临床中,采用络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患者治疗、积极实施体征状态较好患者的胸腔积液控制与全身化疗,在改善患者预后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 标签: Ⅳa期 非小细胞肺癌 诊治特点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显微外科治疗及一般手术治疗,比较其半年后的康复效果。结果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评定疗效,术后半年显微组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显微外科技术能明显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康复效果。

  • 标签: 脑出血 高血压 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不同放疗及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放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多野照射放疗,而研究组,调强适形放疗(IMRT),比较临床疗效,并统计复发率。结果关于近期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为77.8%,经比较,并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3年随访,研究组复发率为11.1%(5/45),对照组复发率为31.1%(14/4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予以调强适形放疗,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复发率低,预后效果佳。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放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预后。方法收集了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上述患者均使用spirit西门子双层螺旋CT进行诊断。结果21例轻型胰腺炎,结合BalthazarCT五级分类标准18例A级,2例B级,1例C。4例重症胰腺炎,胰腺体积显著增大,D级1例,E级3例。2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与治疗中,CT表现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

  • 标签: 急性 胰腺炎 CT表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体会;旨在提高治疗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对78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根据格拉斯哥积分(Glasgowoulcomescale,GOS评分法)于伤后1年随访痊愈50例,占79.4%;中残6例,占9.5%;重残3例,占5%;死亡4例,占6%。RLA(RanchoLosAmigos)认知功能水平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3年随访治愈37例,占47.4%,死亡(含自杀)5例,占6.4%。其余认知缺陷、精神障碍36例,占46.2%。结论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短期预后较成年患者佳,长期预后不佳。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治疗 预后 小儿 认知缺陷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在全自动生化仪上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试剂用量,并对改变后的测试性能进行性能评价。方法参照CLSIEP5-A2,EP17-A、EP6A等文件,评价试剂用量降低后试验的精密度、准确度及偏倚、线性范围。结果本实验中精密度实验结果显示血清测试几个浓度的CV均低于规定的10%,符合文件要求;线性范围为1.9~40mmol/L,符合厂家说明书和临床检测要求;同型半胱氨酸在不同体积时回收率分别为94%、89%、88%,准确度良好。结论在全自动生化仪对成本较高的试剂,如同型半胱氨酸,降低试剂用量。但应严格进行性能评价。评价通过后,才能运用于临床。从而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同型半胱氨酸 试剂用量 性能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吞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患有脑卒中的38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有19位患者,对照组的患者采取神经内科护理的常规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功能方面都有所改善。结论对脑卒中吞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同时也能使并发症得到减少。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护理 神经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多发伤患者ICU救治的效果和预后。方法将我院ICU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在救治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以及应激性溃疡伴出血等疾病,针对上述三种并发症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为77.78%(7/9),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54.17%(13/24),研究组总死亡率为5.71%,致残率为14.29%,对照组分别为22.86%和31.4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ICU救治的时候使用血必净可以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预后,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 标签: 血必净 ICU 救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MIPPO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34例,采用MIPPO技术对累及关节面骨块进行复位和内固定治疗,评估胫骨平台骨折患者MIPPO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34例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切口一期愈合,无不良并发症发生;Rasmussen评分(25.2±1.4)分,优良率为94.1%。结论MIPPO技术具有创伤小、关节面复位好、术后康复快等明显优势,用于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MIPPO技术 胫骨平台骨折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2012年1月到2015年6月我院共收治688例脑卒中患者,其中60例发生脑卒中后癫痫,设为观察组;随机选取60例未继发癫痫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特征及预后效果。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类型为癫痫持续状态和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者共占46.7%,局限运动性发作占53.3%;迟发性癫痫患者所占比例(41.7%)低于早发性癫痫(58.3%);观察组脑叶皮质卒中者占73.3%,高于非脑叶皮质卒中者(26.7%);治疗后,对照组的评分值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死亡率为0,优于观察组(有效率85.0%,死亡率6.7%)。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病灶多位于脑叶皮质,迟发性癫痫多是部分发作,早发性癫痫多是全身发作,临床疗效与预后效果较差,死亡率高,应尽早给予抗癫痫治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 标签: 脑卒中后癫痫 临床特征 预后效果 发作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疆35例胃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根据Fletcher风险分级,极低风险4例,低风险8例,中风险15例,高风险8例。CDll7、CD34、SMA、S-100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3%、88.6%、34.3%、25.8%,其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危险程度无关(P>0.05)。肿瘤是否浸润黏膜肌层或浆膜层与肿瘤危险程度相关(P<0.05)。中、高风险程度者复发率25.0%,明显高于极低和低风险者(P<O.001)。结论用Fletcher分级对胃间质瘤分级评价更为科学合理。肿瘤浸润黏膜肌层或浆膜层是肿瘤危险的重要指标。提示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胃间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 Fletcher分级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男性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37例青年男性胃癌患者的病理和3y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关系。结果患者腺癌26例,黏液细胞癌2例,黏液腺癌3例,印戒细胞癌5例,未分化癌1例。患者肿瘤分期I期19例,II期患者12例,III期患者共3例,IV期患者3例。1、2、3y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6%、71%、49%和19.7mon。患者肿瘤分期越高,生存率越低。结论青年男性胃癌病理示恶性程度较高,预后与肿瘤分化程度和分期呈负相关。

  • 标签: 男性 胃癌 病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手术切除经病理确诊的早期胃癌患者10例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形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发病高峰为42~60岁,以男性多见。大体分型以凹陷型、浅表型为主,组织学分型以管状腺癌为主。结论早期胃癌临床特征和一般胃病相似,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标签: 早期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