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氧饱和以往的临床观察方法不易识别早期缺氧,应用脉搏血氧饱和监护仪持续无创监测,能连续动态的观察机体氧合情况,及时发现早期低氧血症,为临床抢救及护理提供依据,同时可避免因多次采动脉血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 标签: 脉搏 血氧饱和度 监测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手掌及足底血氧饱和(SpO2)监测的准确性和便捷性。方法将84例新生儿疾病患儿同时监测手掌及足底SpO2记录出现SpO2数据时间和数值与桡动脉血氧饱和(SaO2)值进行对比。结果手掌与足底SpO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掌SpO2值与SaO2值差,显著小于足底与SaO2值差(P<0.05);手掌监测出现SpO2值时间显著快于足底(P<0.05)。结论新生儿手掌监测SpO2的准确性和便捷性比足底高。

  • 标签: 新生儿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氧饱和的检测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对2009年2月-2012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56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其预后将其分为两组好转组(n=33例)和恶化组(n=23例),通过心电监护监测指脉氧来反映患者的血氧饱和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氧饱和,观察血氧饱和水平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恶化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在病程的前期与对照组基本一致,两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在疾病的中期和后期,恶化者患者的血氧饱和明显低于好转组,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P<0.05)。结论血氧饱和水平与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有关,血氧饱和越低,患者的预后越差,可以将血氧饱和水平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 标签: COPD并呼吸衰竭 血氧饱和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行走式分娩镇痛对胎儿血氧饱和的影响,为后期进一步临床推广提供支持。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足月待产孕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可行走式分娩镇痛,对照组按正常分娩进程观察并处理,不使用任何药物进行镇痛。活跃期对胎儿血氧饱和进行严密监测,详细记录第一产程、第二产程胎儿血氧饱和值,并对两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第一产程胎儿血氧饱和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3.22±4.72)%、(51.76±5.28)%,第二产程分别为(53.22±4.72)%、(51.76±5.28)%,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两组胎儿血氧饱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行走式分娩镇痛对全程胎儿血氧饱和影响不明显,此种镇痛分娩方式安全、可靠、简单易行。

  • 标签: 分娩镇痛 可行走式 胎儿血氧饱和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搏血氧饱和(SPO2)监测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95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患儿应用SPO2监测指导临床救治和护理的工作经验。结果SPO2监测可及时发现组织缺氧并指导合理氧疗;SPO2监测有助于指导吸痰的时机及持续时间;SPO2监测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结论SPO2监测能为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患儿的救治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脉搏血氧饱和度 监测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明经皮血氧饱和(SPO2)监测在预测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200例,采用额贴式探头监测患者的SPO2,分析SPO2与POC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率为23%,且与SPO2的高低成明显的负相关关系。SPO2≧95%时,POCD发生率为0,SPO2﹤95%时,POCD的发生率为40.0%。结论SPO2监测是预测老年患者POCD是否发生的安全、无创的有效手段。

  • 标签: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经皮血氧饱和度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脉搏血氧饱和(SpO2)监测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院急救的危重症患者84例,均采取SpO2监测措施。结果本组病例中47例轻度缺氧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缺氧得到缓解,25例中度缺氧患者中有1例死亡,死亡率为4.00%,12例重度缺氧患者中有8例因基础疾病严重而死亡,死亡率为66.67%,本组均无意外死亡病例。结论SpO2监测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及时反映患者缺氧情况及的SpO2变化。

  • 标签: 院前急救 脉搏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老年人心脏介入局麻手术术中指脉血氧饱和的变化。方法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20例世居高原患者,全部手术均为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麻醉方法均采用局麻,测定并记录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时、支架释放前、支架释放时手术结束时的SPO2、HR、SBP及MAP。结果对比各时点的SBP、MAP、SPO2及HR,得出术中各时段HR较术前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较,术中各时点SPO2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下降幅度最明显(P<0.01)。结论高海拔地区老年人实施心脏介入局麻手术时存在着低氧血压,且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SPO2下降更趋明显,其原因可能是高海拔地区低大气氧分压,老年人特殊的病理生理改变、心脏介入手术时的高重复吸入率。

  • 标签: 高海拔地区 心脏介入麻醉手术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的尿布带在固定心电监护仪血氧饱和探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尿布带重新制作、改良后用于固定血氧饱和探头。结果使用该固定带固定血氧饱和探头后,降低探头脱落率,减少探头的损坏率、提高探头正确使用率等。结论通过该固定带的使用,以增加了患者使用心电监护的依从性,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护士工作量。

  • 标签: 改良后的尿布带 固定血氧饱和度探头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纯型鼾症与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多导睡眠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9年1月所收治的40例单纯型鼾症患者(设为单纯组)以及40例混合型SAHS患者(设为混合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睡眠床垫检测仪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混合组患者AHI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组患者,SaO2水平显著低于单纯组患者(P<0.05)。结论单纯型鼾症患者在AHI与SaO2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内,混合型SAHS患者AHI水平显著上升,SaO2水平显著降低。

  • 标签: 单纯型鼾症 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睡眠检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胃部手术老年手术患者局部脑氧饱和(rSO2)的变化以及对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胃部老年手术患者60例纳入本次研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S组)。D组在术前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0min泵注完毕后,以0.2~0.4μg/(kg·h)的速度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min,S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术中使用INVOS?5100CCerebral/SomaticOximeter脑氧饱和监测仪监测rSO2。记录诱导前(T0)、诱导插管后(T1)、气腹后60min(T2)和苏醒时(T3)的PaCO2、PaO2、rSO2和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即刻以及苏醒后15min时Ramsay镇静评分及苏醒期出现呛咳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2时刻的PaCO2、rSO2均高于T1时刻(P<0.05);D组苏醒期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S组,呛咳、谵妄等发生率低于S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胃部手术老年患者局部脑氧饱和rSO2未见明显影响,但对全麻苏醒期的质量有一定的提高。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局部脑氧饱和度 苏醒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在达到中心静脉血氧饱和>70%复苏目标情况下,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能否进一步指导复苏进行。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诊断感染性休克患者39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21例,一组18例,两组患者人科后均行中心静脉,动脉置管,抽取动静脉血气分析,监测Scv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计算P(v-a)CO2(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行EGDT,复苏6H后再次监测ScvO2,P(v-a)CO2,对于两组中ScvO2<70%者继续进行液体复苏,而第一组中ScvO2>70%者停止液体复苏,第二组中ScvO2>70%而,P(v-a)CO2>6mmhg者继续复苏,P(v-a)CO2<6mmhg者停止复苏,直至第二组所有患者ScvO2>70%,P(v-a)CO2<6mmhg后停止复苏,复苏期间监测第6小时(T6h),第12小时(T12h)ScvO2,P(v-a)CO2,乳酸清除率。结果两组中单纯以ScvO2>70%为复苏目标组其乳酸清除率在T6h,T12h,均小于ScvO2>70%并P(v-a)CO2<6mmhg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28天死亡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ScvO2联合P(v-a)CO2在感染性休克进行液体复苏时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乳酸清除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及谷氨酰胺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我院接受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与营养治疗均相同,研究组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及谷氨酰胺营养支持治疗。结果(1)两组术后1天CD4+、CD8+、CD4+/CD8+及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天CD4+、CD8+、CD4+/CD8+及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及谷氨酰胺可以改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

  • 标签: 营养 结直肠癌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Ⅲ、Ⅳ重度痔患者采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重度痔(Ⅲ、Ⅳ)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5例实施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50例采取PPH治疗。两组患者皆予以≥1年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VAS评分、住院时间、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VAS评分、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Ⅲ、Ⅳ重度痔患者采取PPH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创伤小,痛苦小,安全性高,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借鉴。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重度痔 临床应用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裂伤,尤其是Ⅱ以上会阴裂伤发生的原因,处理原则,缝合方式,愈后分析,临床预防措施等。方法2003年至2012年10年间在本院足月分娩的1345例产妇发生的59例Ⅱ及Ⅱ以上会阴裂伤,予以分类,对其发生,处理,预防等一一讨论分析。结论会阴裂伤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及时正确处理,将损伤降至最低。

  • 标签: 会阴裂伤 足月分娩 原因 缝合 愈后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洛西汀与坦螺酮治疗焦虑障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02例经MINI确诊的焦虑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2例研究组(单一使用度洛西汀治疗)和100例对照组(单一使用坦螺酮治疗)。在基线、2周末、4周末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结果在治疗后第4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9.4%和8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6,P>0.05)。两组治疗后第2、4周末HAMA总分与其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得分及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西汀治疗焦虑障碍坦螺酮疗效相当,而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度洛西汀 焦虑障碍
  •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列举了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实验所需的材料与仪器,从测定波长的选取、溶液稳定性测试、检测空心胶囊对测定的影响、曲线制备及溶出的检查五个方面,论述了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实验方法与结果,并详细讨论了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实验,以期为诺氟沙星胶囊溶出测定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诺氟沙星胶囊 溶出度 实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对比了辽宁省地区销售的6个不同厂家或批号的诺氟沙星胶囊溶出。方法溶出测定法。结果2个不同厂家3个批号的诺氟沙星胶囊溶出不符合规定。结论各个厂家的样品虽然主药诺氟沙星的含量均合格,但是其溶出存在明显的差异

  • 标签: 诺氟沙星胶囊 溶出度 不合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对镇痛药物的认知与接受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肿瘤患者289例,使用本院自行设计的认知、接受调查问卷对肿瘤患者对镇痛药物的认知与接受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您认为常规剂量的阿片类镇痛药物会成瘾吗?”问题中,认为“会,但是没有太大影响”的肿瘤患者共计62例,占21.45%;在“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止痛原则的优先给药途径是什么?”问题中,认为是“口服给药”的51例,占17.64%;在“您对镇痛药物新剂型(透皮贴剂、栓剂)了解程度如何?”问题中,“十分了解”的仅33例,占11.41%。在“您愿意接受镇痛药物治疗吗?”的问题中,“愿意”的患者197例,占68.17%;在“什么时候您愿意主动接受镇痛药物治疗?”的问题中,“慢性疼痛”时愿意使用的83例,占28.72%;在“什么因素会影响您进行镇痛治疗?”的问题中,原因为“害怕存在不良反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便秘)”等的152例,占52.59%。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本院肿瘤患者对于镇痛药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并不是很深入,并且对于镇痛药物的接受也比较低,需要加强对肿瘤患者的镇痛药物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对镇痛药物的认识程度,进一步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肿瘤患者 镇痛药物 认知度 接受度 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