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骨化三醇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n=30)口服厄贝沙坦150mg+骨化三醇0.5μg/d,B组(n=30)口服厄贝沙坦150mg+骨化三醇0.25μg/d。治疗2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24hpro)、血磷(P)、血钙(Ca)、C反应蛋白(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24hpro、CRP均较治疗前下降,且A组患者CRP水平明显较B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虽两组患者Scr、P、及HbA1c水平有所下降,Ca水平有所上升,但组间及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3.33%vs6.67%),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化三醇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且高剂量的骨化三醇对血清炎性因子有更明显改善作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骨化三醇 厄贝沙坦 尿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各48例。两组均予以米非司酮治疗,其中参照组予以较大剂量(25mg/d)用药,观察组予以较小剂量(13mg/d)用药,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3.33%,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观察组治疗后的子宫肌瘤体积相较于参照组缩小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更为合理的用药剂量为13mg/d,安全有效且经济实惠,值得推广。

  • 标签: 不同剂量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剂量阿法骨化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并通过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给予观察组0.50μg的阿法骨化醇治疗,给予研究组0.375μg的阿法骨化醇治疗,对照组采用0.25μg的阿法骨化醇治疗,观察与比较三组骨密度测定情况(BMD)和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BMD和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研究组相比无差显著异,(P>0.05)。结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采用剂量为0.5μg的阿法骨化醇治疗效果最佳。

  • 标签: 不同剂量 阿法骨化醇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价值。方法研究筛选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诊治的117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运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使用高剂量米非司酮(25mg/d)治疗,观察组运用低剂量米非司酮(12.5mg/d)治疗,对比两组用药3个月后血清激素水平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E2、P、LH、FSH等血清激素水平显然低于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研究显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25mg/d高剂量与12.5mg/d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低剂量用药后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激素水平,同时药物不良反应低于前者,具备良好的用药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肌瘤 米非司酮 血清激素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缺铁性贫血患者时使用不同剂量硫酸亚铁的效果。方法收集缺铁性贫血患者共116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接受大剂量硫酸亚铁治疗,观察组接受小剂量硫酸亚铁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用药副作用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小剂量硫酸亚铁治疗能够获得更佳疗效,且价格低廉,使用简便,在基层医院中也能够得到推广应用。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不同剂量 硫酸亚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不同剂量吉西他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0例。分别对其实施低剂量吉西他滨和常规剂量吉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治疗时,通过使用低剂量的吉西他滨治疗,疗效和常规剂量吉西他滨类似,有着较高使用价值。

  • 标签: 不同剂量吉西他滨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用于风湿病冲击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择取我院收治并实施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的75例重症风湿性疾病病人为对象,依据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的差异将这些病人纳入试验组(40例)、参照组(35例);试验组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剂量为0.5~1.0g/d;参照组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剂量为0.25g/d;冲击治疗结束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并记录病人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试验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参照组(62.86%),组间对照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病人不良反应总出现率对照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需实施激素冲击治疗的风湿性疾病病人,可直接予以0.5~1.0g/d糖皮质激素进行短期持续冲击治疗,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风湿性疾病 糖皮质激素 不同剂量 冲击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就不同剂量先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药理作用展开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采用数字随机表将其分为20mg组与40mg组,每组参与研究的患者各48例。20mg组患者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20mg辛伐他汀进行治疗,40mg组患者同样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之上予以40mg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种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40mg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20mg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存在较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mg辛伐他汀在脑梗死中的疗效明显优于20mg患者,未见不良反应显著增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辛伐他汀 临床疗效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血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科室收治的80例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四组,四组均采用辛伐他汀治疗,甲组辛伐他汀剂量为10mg/d,乙组辛伐他汀剂量为20mg/d,丙组辛伐他汀剂量为30mg/d,丁组辛伐他汀剂量为40mg/d,对比四组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结果丁组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血脂水平下降最大,其次为丙组、乙组,甲组血脂水平下降最小,P<0.05;四组血管内皮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但对血清内皮功能无显著差异。

  • 标签: 不同剂量 辛伐他汀 高血压并高血脂 血清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到2017年2月接诊的70例ITP患者,随机均分为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观察组与采用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泼尼松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整体反应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中采用大剂量的地塞米松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整体反应率并降低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地塞米松 ITP 不同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患者应用不同剂量肠内营养后肾功能变化及对喂养的耐受性。方法将46个病人分为允许性低喂养组和足量喂养组。观察肾功能变化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足量喂养组肾损伤指标明显高于允许性低热卡组;足量喂养组的喂养不耐受率明显高于允许性低喂养组。结论允许性低热量喂养可减少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减少喂养不耐受综合症的发生。

  • 标签: 不同剂量肠内喂养 急性肾损伤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运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额纹除皱时使用分别使用10U、20U剂量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额纹除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病例数为86例。根据其注射A型肉毒毒素剂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注射剂量为10U,观察组患者注射剂量为20U,分析两组患者额纹除皱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总疗效率为95.35%,对照组中患者的总疗效率为79.0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得到不良反应率为20.93%,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16.2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额纹除皱患者采用A型肉毒毒素能够获得较好的除皱效果,而运用20U剂量肌肉注射的总有效率更高且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除皱 额纹 A型肉毒毒素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对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05例,随后采取等量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三组,即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以及低剂量组,每组各35例。高剂量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钙80mg/日,中剂量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钙40mg/日,低剂量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日。观察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在治疗后的1周后,高剂量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的情况显著优于中、低剂量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30d后,c反应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且高剂量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中、低剂量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高剂量他汀类药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的疗效显著,但是会影响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无影响。

  • 标签: 不同剂量 他汀类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室早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0月有临床症状于我院诊治的室性早搏患者90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A组)、中等剂量组(B组),高剂量组(C组)。治疗结束后对比疗效。结果随着琥珀酸美托洛尔剂量增加,其总有效率相应增加,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室性早搏 不同剂量 琥珀酸美托洛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中实施不同剂量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麻醉的效果。方法时间段2016年8月-2018年4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患者102例,按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51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小剂量(0.06mg/kg),实验组大剂量(0.09mg/kg),对比患者不同时间段内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实验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腔镜手术中实施不同剂量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大剂量羟考酮可以明显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羟考酮 丙泊酚 宫腔镜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安全分娩、无痛分娩越来越受到人们和社会的重视。但目前我国对此研究尚不精确,使用何种剂量的镇痛药物可能会对孕妇生产过程程及母婴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选择使用最合适剂量的药物是降低分娩镇痛的关键。舒芬太尼的药理特性为起效快、镇痛作用强、持续时间长,舒芬太尼在鞘内注射分娩镇痛中被广泛应用。虽然研究人员目前并未发现产妇在注射舒芬太尼后出现头痛、婴儿胎心异常变化、呼吸抑制等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应注意在分娩镇痛过程中密切观察胎心改变、产后头痛的现象,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这系列并发症发生,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鞘内注射 舒芬太尼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观察其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560例,时间2016年5月—2017年5月,行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进行治疗,分别为0.3ug/kg、0.5ug/kg,对应组别名称对照组、研究组。经SPSS21.0系统分析组间即刻给药、给药5分钟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恢复滞留时间数据指标。结果研究组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应用0.5ug/kg剂量右美托咪定的即刻给药心率(78.33±9.01次/min)和恢复滞留时间(36.01±5.22min)数据指标经SPSS21.0系统分析发现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但研究组与对照组即刻给药、给药5分钟的收缩压、舒张压数据指标差异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治疗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显著,且最佳的药物应用剂量是0.5ug/kg。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麻醉 苏醒期躁动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应用不同剂量布比卡因硬腰联合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6例剖宫产患者设作实验对象,随机将96例患者分成3组,根据应用不同剂量布比卡因0.5%分别分为7.5mg组、10mg组及12.5mg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3组患者应用不同剂量布比卡因硬腰联合麻醉效果对比无差异(P>0.05);10mg组、12.5组麻醉平面均高于7.5mg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3组达到阻滞平面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应用不同剂量布比卡因硬腰联合麻醉的应用效果不同,其中布比卡因0.5%选择10mg腰麻应用效果最为理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不同剂量 布比卡因 硬腰联合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SD大鼠连续3个月经口灌服三个不同剂量的金芪片,并经1个月停药恢复期,观察该药对大鼠血液生化学的影响。方法取120只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30只/组,连续三个月灌服金芪片1.375、3.3和8.25g生药粉/kg·bw三个剂量和溶媒对照组(蒸馏水),连续13周,恢复4周。分别于给药末期和恢复期进行血液生化学检查。结果给药末期,高剂量组碱性磷酸酶降低;低、中、高剂量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中剂量组肌酐降低;高剂量组血糖升高;高剂量组钾离子浓度升高;中、高剂量组钠离子浓度升高。恢复期,高剂量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中、高剂量组肌酸激酶降低;中、高剂量组血糖升高;高剂量组钾离子浓度降低。结论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变化与本实验室背景数据相符,结合其他指标及组织病理学结果综合分析无毒理学意义,金芪片低剂量1.375g生药粉/kg·bw为安全剂量

  • 标签: 经口灌服 剂量 金芪片 大鼠 血液生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硬麻醉用于高龄产妇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本院64例行剖宫产的高龄产妇进行研究,均采取罗哌卡因腰硬麻醉处理,根据用药剂量不同分为A组、B组,A组采用2.5ml剂量,B组采用2.0ml剂量,后比较两组产妇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产妇麻醉效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相比于高剂量,对行剖宫产的高龄产妇采用低剂量罗哌卡因腰硬麻醉不良反应少,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 标签: 不同剂量 罗哌卡因 腰硬麻醉 高龄产妇 剖宫产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