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足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是针灸临床常用腧穴,作者通过对古今文献的查阅、梳理和分析,系统归纳了足穴的概念、出处、取穴、刺灸方法、主治、常用配伍、现代研究及预防保健。

  • 标签: 足三里 经穴 总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fMRI技术分析针刺缺血性中风患者足阳陵泉对脑fMRI的影响。方法将2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例,对照组采用缺血性中风基本治疗;治疗组采用缺血性中风基本治疗加针灸足阳陵泉,每例病人分别在治疗过程中各做一次fMRI,同时使用工作站专业脑功能磁共振图像后处理软件。结果取足穴激活区主要为双侧颞中回、额中回、额上回,同侧岛叶、枕上回以及对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岛盖、角回等。取阳陵泉激活区主要为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海马、海马旁回、扣带回、基底节、桥脑、小脑等脑区;电针连接足阳陵泉激活区主要为双侧颞中回、额中回、额上回,同侧岛叶、枕上回以及对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岛盖、角回、顶叶、海马、海马旁回、扣带回、基底节、桥脑、小脑等脑区;对照组在fMRI图像上有部分区域出现激活信号,与治疗组相比,其激活区数目和范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足阳陵泉,能促进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康复,联合取穴,激活的脑区范围明显扩大,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功能磁共振 脑中风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足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称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在心衰诊疗指南相关治疗同时配合足穴位敷贴,记录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定、NT-proBNP、LVEF、中医证侯积分变化。结果足穴位敷贴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NT-proBNP、LVEF、中医证侯均有所改善,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足穴位敷贴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NT-proBNP、LVEF、中医证侯。

  • 标签: 穴位敷贴 足三里 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穴位按摩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治疗组于术后6小时后给予足穴位按摩,对照组给予术后护理常规。结果两组剖宫产术后产妇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发生腹胀的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给予按摩足穴位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缓解术后引起的腹胀,使患者尽早排气。

  • 标签: 足三里 穴位按摩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足穴预防产后尿储留的效果。方法把100例顺娩产妇按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奇数为实验组,偶数为对照组,实验组于顺产后半小时予针刺足穴,对照组采用常规诱导方法促产后排尿。结果实验组6小时内自解小便的概率达96.7%,对照组6小时内自解小便的概率为85.3%,两组结果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针刺足对于预防产后尿储留简单易行,能有效的促进产妇排尿,无副作用,效果满意。

  • 标签: 针刺 足三里 产后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加合谷、足治疗人流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给予针刺耳穴加合谷、足,观察两组人工流产综合症的症状及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无疼痛5例,轻、中、重度疼痛分别14例、10例、1例;对照组无疼痛者1例,轻、中、重度疼痛分别为11例、12例、6例。治疗组发生人工流产综合症11例,未发生人工流产综合症19例,对照组发生人工流产综合症22例;未发生人工流产综合症8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未发生人工流产综合症明显多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未发生人工流产综合症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组能显著降低人流综合症的疼痛程度,并能减少人流综合症的发生。

  • 标签: 人工流产综合症 合谷 足三里 耳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十二指肠壅积征最有效的治疗放方法;方法足穴位注射;结果经过3疗程治疗,治愈率100%;结论足穴位注射治疗十二指肠壅积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穴位注射 足三里 十二指肠壅积征
  •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后早期由于麻醉、手术创伤与刺激等诸多因素影响,使胃肠功能暂时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出现腹胀、腹痛、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往是依靠胃肠功能的自然恢复、采取禁食、胃肠减压等常规护理。但这样往往需要48—72小时或以上才能排气。为缩短这一过程,减少术后的各种不适,我科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叠加应用足穴位注射进行中医措施的早期干预,取得了临床满意功效。

  • 标签: 穴位注射疗法 护理 肠蠕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艾灸盒温灸足预防胆道腹腔镜术后排尿困难的效果。方法将胆道腹腔镜术后留置尿管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诱导排尿方法,观察组除采用常规诱导排尿方法外,予艾灸盒温灸足,比较两组患者尿管拔除后首次排尿间隔时间、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量及需重新留置尿管的例数、人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尿管拔除后首次排尿间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较对照组人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艾灸足能促进患者在胆道腹腔镜术后排尿,有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病人术后穴位注射足改善其腹胀情况的疗效。方法在本院选取住院的直肠癌术后腹胀病人78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病人于两侧足穴分别穴位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各1ml;对照组病人不进行任何处理,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注射后24小时内的肛门排气次数。并于注射24小时后,让病人进行腹胀感自我评分,记录病人自我评分数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平均肛门排气次数及平均自我评分结果。结果足穴位注射后,两组病人24小时内平均肛门排气次数比较,治疗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4小时后腹胀感平均自我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直肠癌病人术后穴位注射足,是一种治疗腹胀的有效手段,其见效快,疗效肯定,能够在24小时内有效的为病人排除腹胀感,为临床腹胀的治疗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参考方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穴位注射 足三里 直肠癌术 腹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按摩足联合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按摩足治疗。1周后观测患者进食奶量、体质量增长、大便次数、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进食奶量、体质量增长、大便次数、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显著改善(P<0.05或P<0.01)。总有效率对照组78.3%,观察组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摩足联合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按摩足三里 喂养不耐受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予以针刺中脘和足穴配合西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慢性浅表性胃炎84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两组,每组42例。实施西医治疗对照组,实施针刺治疗配合西医治疗试验组,比较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78.57%是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试验组患者的95.24%有效率(P<0.05)。结论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实施针刺中脘穴和足穴配合西医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患者病情改善。

  • 标签: 慢性浅表性胃炎 针刺 西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足穴位注射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8年6—9月选取入住我院肿瘤血液科的18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90例。对照组使用托烷司琼治疗,观察组为足穴位注射VB6,对比两组患者的疲劳程度和恶心、呕吐显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疲劳程度低于对照组,恶心与呕吐显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穴位注射VB6乳腺癌化疗患者,效果显著,可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标签: 足三里 穴位注射 乳腺癌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注射地塞米松和利多卡因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治疗效果,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白细胞低于4.0*109/L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利血生以及鲨肝醇进行治疗,实验组双足穴注射地塞米松和利多卡因,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62.8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足穴位注射地塞米松以及利多卡因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具有显著效果,疗程短,且操作安全简单且价廉、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足三里 地塞米松 利多卡因 白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吴茱萸热奄包外敷联合足按摩治疗急性内科腹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将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急诊科科收治的60例急性内科腹痛患者按照护理措施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吴茱萸热奄包外敷和足按摩。比较两组患者0h、3h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0h、3h腹痛视觉模拟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热奄包外敷联合足按摩可以缓解急性内科腹痛患者的疼痛,提高临床诊治疗效,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 标签: 吴茱萸热奄包 内科腹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肌肉注射与两侧足穴注射新斯的明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所收治88例经阴道分娩发生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采取肌肉注射,B组采取足封闭法进行穴位注射,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A、B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3.6%(28/44)、90.9%(40/44),B组显著高于A组(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侧足穴位注射新斯的明与肌肉注射相比可更快解决产后尿潴留问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足三里 穴位注射 肌肉注射 尿潴留 新斯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