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EEG)检查在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50例病毒性脑炎的病人进行EEG检查及跟踪观察。结果:250例患者中EEG诊断界限28例,轻度异常58例,中度异常128例,重度异常40例。EEG大多为弥慢性异常。其中有44例在弥漫性异常的基础上出现局灶性改变,临床伴有抽风发作者EEG出现尖波,棘波,尖棘慢综合波等改变(异常率占90.40%)与其他文献报道相符合。结论:EEG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治疗及病情转归,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 标签: 脑电图 发热 病毒性脑炎
  • 简介:本院今年4月,由石大医学院学生首先发病波及本院,查共9人,均以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收入院.因麻疹流行至今已较少见,且患者症状特征不明显,进行抗炎治疗,收效甚微,此后一周,先后皮肤出现特殊的斑丘疹加之实验室检查,最后确诊为麻疹,因有较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故认为并发有脑炎.关于麻疹并发脑炎的脑电地形图(BEAM)的改变,至今无报道,本文对9例进行BEAM检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麻疹 并发症 脑炎 脑电地形图 BEAM检查
  • 简介:患者,王××,男性,48岁,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恶寒、头痛、腰痛,在当地医院按流行性出血热治疗,症状有所缓解。1天前无明显诱因症状加重,意识不清,故而来我院治疗。查颅脑CT正常,查脑电图为“α型意识障碍脑电图”。实验室检查血常规:EBC7.7×10~9%,N70%,L20%,

  • 标签: 脑电图 病毒性脑炎 诱因 颅脑CT 恶寒 意识不清
  • 简介:散发性脑炎是目前临床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疾病。本病的诊断除依据病史及有关神经症状的临床表现外,脑电图检查的异常改变是不可缺少的依据,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尽早做脑电图检查及治疗过程中进行脑电图复查是十分必要的。我院近年共做散发性脑炎脑电图124例,现将资料较完整的83例作一初步分析。

  • 标签: 脑电图表现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症状 异常脑电图 局限性慢波 脑电图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病脑)患者脑电图(EEG)与临床及CT之间的关系。方法:将临床确诊的62例病脑患者进行EEG与CT检查,对其EEG异常的阳性率、异常程度与病程、临床表现、CT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病10天以内EEG中、重度异常39例(78.0%),与10天以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EEG可表现三种形式:以弥漫性异常为主(51.5%);弥漫性异常伴局灶慢波(32.3%);局灶性异常(16.2%)。EEG与CT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EEG检查对病脑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动态观察病情、判断预后有重大意义。CT不能取代EEG。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EEG CT
  • 简介: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病人的脑地形图特点及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自2005年2月至2009年3月间对收治资料齐全以儿童为主的53例病毒性脑炎进行BEAM首次描记及追踪观察。结果:53例中轻度异常17例(32%)中度异常24例(45%),重度异常12例(23%)。发病3~5天内阳性率57%,6~8天阳性率88%。BEAM首次描记时间在一周后阳性率及异常程度最高。结论:病毒性脑炎BEAM改变总体表现以广泛不规则高功率0频带为主,混有部分高功率6及杂乱波为主。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病毒性脑炎 临床表现
  • 简介:为了探讨脑电地形图在散发性脑炎诊断方面的价值,我们对本院自1992年来,临床上已确诊的散发性脑炎的住院及门诊病人进行了同步脑电图、彩色脑电地形图检查,结果发现彩色脑电地形图在诊断散发性脑炎上的确优于脑电图,现将分析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脑电图学 脑电图异常 额区 记录电极 轻度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