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檗碱(Berberine)对糖尿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影响及对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mg.kg-1诱发糖尿大鼠模型,取建模成功大鼠胸主动脉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SMA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的生长曲线,CCK-8法测定檗碱IC50,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檗碱对VSMC中NF-κB核转移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对比,糖尿组VSMC生长速度快,檗碱能明显抑制糖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IC50为6.001±0.853μmol.L-1,而对正常大鼠VSMC增殖的IC50为18.229±0.434μmol.L-1(P〈0.05)有剂量依赖性;檗碱能抑制糖尿VSMC中NF-κB从胞浆转移到胞核。结论:檗碱呈剂量依赖性能抑制糖尿VSMC增殖与NF-κB的核转移。揭示檗碱可能有抑制糖尿大血管病变作用,而此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激活有关。

  • 标签: 小檗碱 糖尿病 血管平滑肌细胞 核转录因子-ΚB
  • 简介:目的:研究青龙加减方平喘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通过豚鼠药物引喘、豚鼠体外气管容积法、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DNCB所致小鼠DTH反应、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角叉菜胶致足跖肿胀的影响、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对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对致敏小鼠中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对肥大细胞的影响、对小鼠炎症组织炎症介质、丙二醛及肝组织LPO含量的影响实验,研究青龙加减方平喘、抗过敏、抗炎及平喘作用机理的重要参数;

  • 标签: 小青龙加减方 药理作用 炎症介质 超敏反应
  • 简介:糖尿是一种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上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等症候群,以及尿糖阳性,血糖升高。由于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可导致全身血管广泛的病变,为了了解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我们应用TCD技术,对87例糖尿病患者的颅内动脉进行了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TCD检测 血流速度 糖尿病患者 颅内动脉 神经电生理 异常率
  • 简介:目的:分析糖尿视网膜病变(DR)与糖尿肾病(DN)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36例二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12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的检查,根据眼底改变将病人分为三组,计算各组患者并发糖尿肾病的比例,并做尿白蛋白排泄率与DR眼底改变的相关性分析。结果:DR临床前期组的病人中有5%并发DN,DR非增殖期组的病人中有42%并发DN,DR增殖期组的病人中有71%并发DN;AER与DR的眼底改变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糖尿视网膜病变和糖尿肾病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呈平行发展关系。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尿白蛋白排泄率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对Ⅱ型糖尿性周围神经(DP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行周围神经NCV的测定,以本室正常值为标准进行判定,同时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与正常值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本组NCV异常63例,占78.8%,且以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改变最明显。在所检神经中,下肢腓肠神经的异常率最高,为57例,占90.5%。患者NCV异常与有无临床症状及病程长短呈正相关。结论:周围神经NCV的检测有助于DPN的早期诊断。

  • 标签: 神经传导速度 Ⅱ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
  • 简介:Ⅰ型糖尿(IDDM)的病因主要是在遗传基因控制下与环境因素协调作用引起。其发病机理目前认为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调节的免疫反应破坏胰腺胰岛β细胞而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反应于临床糖尿呈现前数月、数年或更长的时间就

  • 标签: Ⅰ型糖尿病 IDDM 病因发病学 等位基因 HLA一DR T淋巴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脑血管发病后不同时期脑电图(EEG)动脉改变,方法:对400例脑血管病人的在发病后3天内,3天-一周、3周以上进行连续EEG检查。结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箅和脑梗塞发病后3天内EEG改变最明显。异常EEG分别是94.8%、83.35%和64%,随着病程延长,3周后EEG各项发迹均逐渐减轻,异常EEG分别是38%、13%和30%,结论:脑血管EEG的动态改变与脑血管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是一致的。

  • 标签: 脑血管病 脑电图 病理学 预后
  • 简介:糖尿血管病变是糖尿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主要与氧化应激增强、多元醇通路活跃、蛋白质非酶糖基化、蛋白激酶C通路激活、内皮细胞损伤等有关。

  • 标签: 氧化应激 多元醇通路 非酶糖基化PKC 内皮细胞损伤
  • 简介:四川省生理科学会生理专业委员会同华西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于10月20和22日,邀请邱庆留美博士后作了两次学术报告,题目是:(1)在大肠杆菌素Ⅰ_a离子通道开启和关闭中一个点突变的定位;(2)急性躯体感觉输入诱导的大鼠运动皮层代表区的改变。与会约60余人次。在邱博士生动的报告后,展开了热烈讨论,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交流。

  • 标签: 留美博士 作学术报告 皮层代表区 大肠杆菌素 生理学教研室 离子通道
  • 简介:本文报导我院在1977年7月~1984年12月底儿保门诊的17383名儿童中,曾对672名0~3岁婴幼儿作了左腕部摄片或/及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检查。照片结果正常的72.8%。在异常片的1833人中,发现疑佝10.15%;初期佝偻40.0%;激早期佝

  • 标签: 儿保门诊 碱性磷酸酶 血清钙 腕部 出生后 妇幼保健站
  • 简介:利福喷丁是我国首创商品化抗结核的利福霉素药物,与利福平比较具有高效、长效、毒付反应小三大特点。利福喷丁的化学结构是以环戊基取代利福平第三位碳原子上侧链最后一基因甲基,使药物产生更强的亲脂性,易透过结核菌的脂膜进入菌体杀菌。虽然利福霉素药物均有相同的母核结构为杀菌作用的基础,但利福喷丁灭菌浓度比利福

  • 标签: 利福喷丁 利福霉素 化学结构 脂膜 亲脂性 碳原子
  • 简介:目的:观察血压异常与急性脑血管(ACV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BPM)观察40例ACVD患者和40名正常成人。其中脑梗塞22例,脑出血18例。结果:ABPM监测结果显示:40例ACVD患者ABPM异常者37例(92.5%),其中平均收缩压(MSBP),平均舒张压(MDBP)超过正常值者32例(80.0%),血压波动较大者19例(47.5%)(即每小时之间相差>20.0%),其中多数合并存在MSBP,MDBP升高;低血压状态5例(12.5%);血压正常3例(7.5%)。结论:血压异常包括高血压,低血压、血压波动等,与ACVD发病有密切关系。ABPM优于传统的随测血压,并指导临床用药和估计血压异常的预后。因此,ABPM对于研究血压异常在ACVD发病中的作用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脑梗塞 脑出血 监测 血压
  • 简介:青霉素G治疗钩体常发生赫氏反应(JHR),可致肺弥漫性出血(PDH),应寻新药。鉴于国内尚无强力霉素治疗钩体的报告,作者等于1987年探讨了强力霉素治疗钩体。测青霉素G和强力霉素对临床分离的8株钩体抗菌活性(试管法)。选临床确诊,病程4日内,未用过抗菌药的感染中毒型钩体34例(实验室证实30例,重型27例)随

  • 标签: 强力霉素 治疗钩 病探讨
  • 简介:强直性肌是一组发病原因不清楚的遗传性疾病,多数观点认为主要是肌浆膜传递障碍所致。肌强直是其主要症状。现将我院今年收治的3例强直性肌的临床与肌电图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强直性肌病 肌电图 临床分析
  • 简介:急性脑血管可以并发多种心电图改变,在临床上已引起普遍重视。现选择曾在我院治疗的189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符合以下标准的心电图检查记录作一统计分析。一、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1.病例:全部病例来源于1986年9月至1994年7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病人。其中门诊病人63例(33.3%),住院病人126例(66.7%)。均经临床诊断为脑血管病急性期,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分析 急性期 检查记录 心脏病史 脑梗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对儿童缺氧缺血性脑的诊疗价值。方法:对46例患儿治疗前后做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异常率为100%,其中轻度异常6例(13.4%),中度异常3l例(67.39%),重度异常9例(19.59%)。结论:脑电图对儿童缺氧缺血性脑的诊疗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脑电图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人脑血管的脑电图特点,为早期诊治老年人脑血管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方法:总结本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经临床确诊的95例老年人脑血管的临床及脑电图。结果:脑电图正常24例(25.3%),异常71例(74.7%)。其中,轻度异常18例,占异常的39.4%,中度异常以上7例(9.9%),局灶性异常36例,占异常脑电图的50.7%。结论:老年人脑血管的脑电图变化与病因的种类、程度、病程、脑电图检查的时间及检查时有无意识障碍及障碍的程度等有密切的关系。脑电图的动态观察对老年人脑血管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均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老年人 脑血管病 脑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