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围绕如何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运用专业外语的能力方面,我们除注重理论课和实习课外,还特别注重第二课堂的活动。目的是在有限的教学时程内,使学员既能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能使上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有讲座,组织学制作技术,组胚知识竞赛和翻译英文论著。知识竞赛由学员组队参加,最后评出集体和个人1,2,3等奖。知识竞赛的题目涉及到组胚学各个知识点,专业英语等,甚至包括教员从本讲过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通过组胚知识竞赛,帮助学员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对组胚学习的兴趣,对全面深入的掌握组胚知识有很大帮助。第二课堂的翻译论文活动,提高了学员的专业英语水平,在教员指导下已发表论文摘译10余篇。通过组织学制片技术,培训了学员的动手能力。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发现了一些掌握组胚知识坚实的学员,他们中一些因此而选择了终身从事组胚专业的道路。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第二课堂活动是知识竞赛,其次是组织学制片技术。在丰富多采的第三课堂活动中,学员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丰富了知识,拓宽了眼界,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达到培养人才的预期目的。

  • 标签: 组织胚胎学 第二课堂 活动方法 评价
  • 简介:为全面贯彻“强化基础,拓宽口径,重视实践,培养能力”的十六字方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行PBL式(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启发式、研究式教学方法,加大实验比重,促进学生在自学能力、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我们建立了回归基础的学习——解剖学第二课堂。

  • 标签: 第二课堂 解剖学 素质教育 培养能力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 简介:用光镜观察了80例胎和4例新生儿脾。结果表明,脾发生可分两个阶段,血管网阶段:一直持续到胎12周,脾原基由空充质细胞,网状纤维和小血管构成,在网状纤维间和血管内填充大量的红细胞,少量晚幼红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此期脾不具备淋巴器官的结构特点,淋巴组织形成阶段:12周后随淋巴细胞的聚集,脾内淋巴细胞逐渐增多,部分细胞密集成团,至14周时红髓,白髓雏形已可分辨,15-16周时动脉周围淋巴鞘与脾小结开始形成,脾索与脾血窦已能区分,18周时脾已具有淋巴器官的结构特点,从19周一直到出生,红白髓进一步发育完善。

  • 标签: 组织发生 人胎
  • 简介:本文观察了鄂西163例汉族先天性聋哑的手纹学特征,并与正常人的手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男性聋哑的A,W及A/A,A/L减少,L^u及L/L增多;女性聋哑TFRC增多,atd角变大,t%均数减少,桥贯型掌褶增多;男女Th/I1区真实花纹均减少。同时作者将其结果与牛秀宁^[1]对聋哑人手掌皮肤纹理学观察结果进行了比较。

  • 标签: 汉族 先天性聋哑 皮纹
  • 简介:传统胚胎学研究为分子胚胎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人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直至个体死亡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这是一个由单细胞(合子)转变成多细胞人体的生长和分化过程.

  • 标签: 胚胎分化 胚胎发育 相关基因 时空表达
  • 简介:取16-28周24例布依族人胎副睾及输精管,HE,PAS染色,示16周副睾上皮呈假复层柱状,胞质含较多粗大PAS阳性颗粒,游离面有纤毛,上皮基膜呈PAS阳性反应,随着胎龄增加,管腔增大,上皮变高,28周副睾管腔平整,上皮外有环行平滑肌,睾丸输出管呈明显不规则形,16周时输精管上皮呈单层柱状,肌层不明显,19周上皮已呈假复层柱状,未见纤毛,随着胎龄增加纤毛出现,环行肌层次增加后纵行肌出现,上皮基膜,纤毛呈PAS阳性反应,为研究胎生长发育,提供形态学基础。

  • 标签: 人胎 副睾 输精管 组织学
  • 简介:目的探讨人腓总神经及其功能束的定位与定量情况。方法取20侧成人尸体腓总神经,采用Kamovsky-Roots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法进行染色,并对其分支走形、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切片内可见躯体感觉神经、躯体运动神经、γ-薄髓神经神经、交感节后无髓纤维。腓总神经、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的躯体运动束主要位于神经断面的内下象限、外侧和后内侧;躯体感觉束主要位于神经断面的外上象限、后外侧和前内侧。腓浅神经纤维束及其各种神经纤维数量都比腓深神经多(P〈0.05)。结论腓总神经及分支内感觉纤维与运动纤维相互混合,且存在同种纤维分区聚集现象。

  • 标签: 腓总神经 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 乙酰胆碱酯酶
  • 简介:解剖观察了80具成年尸体(男,51,女29),共有16具尸体(男10,女6)的18侧上肢存在肱头肌副头,侧发生率为11.25%,其中4头者仅1例.观测了副头的起止、肌腹形态、神经支配与动脉来源等特点.发现有83.33%肱头肌副头的起点集中于肱骨中段上部的前面,起点在距离喙肱肌止点最下部1~4cm的区域;肌腹形态以圆(条)索状最多、带状次之.肱头肌副头的神经由肌皮神经发支者占86.67%,其余由正中神经发支;副头动脉由肱动脉发出者占75%,其余由肱头肌动脉发出者占25%.分析了肱头肌副头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肱二头肌副头 应用解剖学 临床意义
  • 简介:基因组DNA获取神经营养素-4(neurotrophin-4,NT-4)基因,并对该目的基因进行序列测定,本实验直接从人脑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神经营养素-4的cDNA序列,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采用PCR,获得NT-4基因,用DNA序列分析NT-4基因,结果,我们获取的人NT-4基因与文献报道有五个碱基不同,我们认为:直接采用PCR来获取目的基因,出现碱基错配的可能性较大;测序仪器和实验条件对结果有一定影响关系。

  • 标签: 神经营养素-4 PCR 序列分析
  • 简介:脐血管内皮细胞中几种生物活性肽发育的初步研究姚忠祥,李泽桂,蔡文琴,孙榆第三军医大学重庆630038最近蔡文琴等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足月胎儿脐血管内皮细胞中含有心钠素mRNA和神经肽YmRNA,说明人脐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合成这类生...

  • 标签: 脐血管 内皮细胞 生物活性肽 发育
  • 简介:目的探讨苯甲酸雌醇对大鼠胸腺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大鼠行卵巢切除后给以苯甲酸雌醇皮下注射,分别于注射后1、4、7天取胸腺,计算胸腺指数,用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胸腺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胸腺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卵巢切除组大鼠胸腺指数明显增加,给雌醇组大鼠胸腺指数明显减小(P〈0.05);雌醇处理组大鼠胸腺中可发现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大鼠胸腺中bcl-2蛋白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01),而bax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苯甲酸雌醇可抑制胸腺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bax蛋白的表达,促进雌性大鼠胸腺退化,诱导大鼠胸腺细胞凋亡。

  • 标签: 苯甲酸雌二醇 胸腺 凋亡 BCL-2 BAX
  • 简介:目的观察层粘连蛋白(LN)和波形蛋白(Vim)在胚早期神经管发育中的表达变化,探讨人胚神经管发育早期细胞微环境的特点。方法收集早期胚23天和45天标本8例,分别用LN和Vim抗体对胚标本的组织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图像分析不同观测指标阳性细胞的积分光密度值,结果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胚发育早期,LN和Vim在神经管的神经上皮层、中间层和边缘层的神经细胞胞中表达。在神经管发育到23天时,LN的积分光密度值(1258.17±635)比Vim的积分光密度值(2611.34±502)低(P〈0.05)。结论在胚早期,神经管的细胞基质成分以Vim为主,LN为辅,可能对神经干细胞的发育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层粘连蛋白 波形蛋白 人胚 神经管
  • 简介:近年来,胃肠激素对生长发育和肿瘤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探讨人胎结肠及直肠内胰多肽(PP)、生长抑素(SS)免疫反应细胞的个体发育及两种细胞的相互关系.本实验收集9~28wk因故中止妊娠胎33例,取结肠、直肠组织,Bouin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制成4μm厚的连续切片.取相邻切片按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分别显示PP-、SS-IR细胞.结果显示,9~11wk胎结肠及直肠内可见PP-IR细胞,单个分散于尚未分化完全的绒毛及肠腺上皮;18~25wk结肠内PP-IR细胞数量有所增加,直肠内PP-IR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变化;26wk后结肠及直肠内PP-IR细胞均明显减少.SS-IR细胞分散存在于9~11wk胎儿结肠早期绒毛上皮中,数量较多,11wk直肠内也可见;结肠及直肠在15~26wk时各胎龄组SS-IR细胞数量无明显增减,26wk后明显减少.与结肠相比,直肠中PP-IR细胞数量略少,而SS-IR细胞较多.将各时期胎儿结肠及直肠的PP-、SS-IR细胞(以有核阳性细胞数/视野)进行计数,表明PP-IR细胞数目比SS-IR细胞稍多.胎期结肠及直肠的SS-及PP-IR细胞有多种形态,有开放型,也有闭合型.PP-IR细胞胞体略小且免疫染色强度稍弱.两种细胞多单个分布,少数聚集成群.细胞发出突起伸至肠腔、腺腔或邻近细胞.主要分布于绒毛及肠腺上皮,偶见位于固有层.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未见这两种免疫反应物质共存在于同一细胞内.结果提示,胎结肠及直肠内PP-IR细胞和SS-IR细胞随胎儿的发育而发生变化,PP和SS分别表达于两种细胞.

  • 标签: 个体发生 免疫反应细胞 多肽生长抑素
  • 简介:近几年,级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一直令人堪忧。近两年,我分别带教了级学院与校本部学生的《组织胚胎学》实验课,通过观察和对比,我认为级学院与校本部学生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进校时分数较低,学习基础较差,易产生自卑情绪;2.部分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少数学生缺乏积极进取、刻苦钻研的精神;

  • 标签: 《组织胚胎学》 二级学院 实验教学方法 学生成绩 家庭经济条件 办学模式
  • 简介:脐血管内皮细胞中的生物活性肽──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研究蔡文琴,姚忠祥,李泽桂,孙榆等第三军医大学1.应用免疫组化及免疫电镜技术证明在脐血管内皮细胞中存在六种生物活性肽,其分布区别于神经细胞及内分泌细胞,脐静脉内皮细胞含量明显多于脐动脉内在细胞。...

  • 标签: 脐血管 内皮细胞 生物活性肽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