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对血压影响,用心脑阻抗血流图观察了高血压患者用心脑药丸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观察对象按WHO对血压的诊断标准:凡符合该标准者纳入观察组。长期患有高血压病者,经常服用药物维持,而在本次血压测量中,尚在正常范围者,也纳入本观察组。本组共检查

  • 标签: 心脑通 脑阻抗血流图 血压变化 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病 血压测量
  • 简介:目的研发一种专用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时的三维导航器。方法选取颈干角为(135±5)°,并且股骨大转子顶点基本与股骨头中心等高的人体股骨骨骼的干标本32例,其中左侧16例,右侧16例。通过股骨头中心、平行于股骨干、垂直于股骨干与股骨颈所在的平面用钢锯将股骨标本的股骨头进行截骨;在股骨大粗隆顶端开口向股骨近端髓腔内插入PFNA主钉,主钉钉尾与股骨头中心点在同一高度上。在本课题所研发的股骨近端髓内钉三维导航器的导引下向股骨头颈部打入动力钉导引针,测量动力钉导引针在股骨头截骨面上的出针点与经股骨头中心点直线的垂直距离作为偏离值。结果利用本课题所研制的三维立体导航器在32例股骨骨骼的干标本上置入导引针,其中14例偏离值为0(占43.75%),最大偏离值为2mm,仅3例(占9.375%),平均误差只有0.69mm。结论本课题所研制的导航器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定位精确,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研究应用。

  • 标签: 股骨近端髓内钉 三维 导航器
  • 简介:目的测试采用含锶羟基磷灰石骨水泥(Sr-HAC)强化动力髋螺钉(DHS)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的极限载荷性能。方法18老年人骨质疏松股骨标本,随机分成三组,每组6例,对照组(正常标本),其中二组制成EvansⅢ型骨折模型,一组应用DHS固定,另一组应用Sr-HAC强化DHS固定,测量各组的最大载荷。结果正常标本组的极限载荷最大,Sr-HAC强化DHS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极限载荷次之,单纯DHS内固定组的极限载荷最小,其中Sr-HAC强化DHS组与单纯DHS内固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Sr-HACDHS内固定,能提高DHS的极限载荷,可能减少内固定的失败。

  • 标签: 含锶羟基磷灰石骨水泥 动力髋螺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极限载荷
  • 简介:本文描述了一个以8098单片机作为控制器,以点阵式液晶屏为显示手段的新型便携式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测试系统。该系统集声刺激、信号采集、放大、滤波、处理于一体,结构轻巧,操作简便。系统的软件采用MCS-96汇编语言编程,信号处理采用叠加平均法。该系统的初步试用结果表明这种基于8098单片机构成的仪器与现有的大型系统相比,工作性能令人满意,且整机成本大大降低。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系统 8098单片机 高速输出
  • 简介:研究正常大鼠骨和脊髓损伤所致大鼠骨质疏松骨的力学性质,为临床提供粘弹性力学参数.选用280~320g4~5月龄wistar雄性大鼠44只,随机分为0周空白对照组11只,3周实验组11只,7周实验组11只,11周实验组11只,0周空白组于0周处死,解剖取大鼠股骨,以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包裹,置-20℃冰箱内保存备用.对3、7、11周实验组大鼠人为造成脊髓损伤后饲养,复制骨质疏松模型.分别于3、7、11周处死实验组大鼠,解剖取大鼠股骨.对0周空白组、3周实验组、7周实验组、11周实验组大鼠股骨进行压缩应力松弛、蠕变实验.结果得出了各组大鼠股骨压缩应力松弛函数、蠕变函数及曲线.实验组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显著低于0周空白组(P<0.05).

  • 标签: 大鼠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应力松弛 蠕变 测试
  • 简介:针对视觉假体关键部件视网膜微电极阵列的结构特点和植入要求,我们设计制作了基于Parylene-C柔性直径为200μm的圆形视网膜金电极,用于视网膜表层刺激微电极,用三电极测试系统对微电极阵列进行体外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和眼内植入的柔韧性测试。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的微电极,在降低成本、简化工艺的基础上,无论柔韧性还是电学特性均符合视网膜植入的要求,可用作动物实验的视网膜植入电极。

  • 标签: 视觉假体 视网膜微电极 电化学特性 电化学阻抗 表面形貌 柔韧性
  • 简介:根据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zdialIschermareperfusioninjury,MIRI)时出现的证候,和中医有关理论的分析,提出了MIRI中医病因病机假说:心气虚衰为本,心血瘀阻、浊毒内生为标,是一本虚标实证。进而提出MIRI的中医药则应是:益气养心扶正以固本,活血化瘀解毒以治标。以此标本兼的思路,设计益气活血及益气活血解毒两个心内直视手术MIRI中医药保护方案。初步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结果表明有其有效性和合理性。

  • 标签: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治则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MDR1和Nrf2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110例初AML患者,其中男性66例,女性44例;年龄14~77岁,中位年龄36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联合检测患者MDR1和Nrf2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疾病特征及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以110例初AML患者MDR1和Nrf2基因表达量的中位数为分界点,将患者分别分为MDR1基因低表达组和MDR1基因高表达组及Nrf2基因低表达组和Nrf2基因高表达组各55例,而初AML患者MDR1和Nrf2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分层的年龄、性别、法国(France)、美国(American)和英国(Britain)(FAB)分型、外周血象、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遗传学危险度分层、免疫分型CD34表达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R1基因低表达组完全缓解(CR)率和总生存(OS)率均显著高于MDR1基因高表达组(P=0.032、0.045),而Nrf2基因低表达组和Nrf2基因高表达组CR率和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DR1基因低表达组患者中Nrf2基因表达水平高、低两组患者CR率及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MDR1基因高表达组患者中Nrf2基因高表达组患者CR率和OS率皆优于Nrf2基因低表达组患者(P=0.007和P=0.001)。结论MDR1基因是AML预后差的指标之一,Nrf2基因不同表达水平患者的危险度分层、疗效、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MDR1基因高表达组患者中Nrf2基因高表达可能是预后好的指标。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MDR1基因 Nrf2基因 治疗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初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成年患者I-mfa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发展、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0例AML患者,其中男性66例,女性44例;年龄14-77岁,中位年龄32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方法检测初AML成年患者骨髓标本I-mfa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疾病特征、临床疗效间的关系。结果以110例初AML成年患者I-mfa基因表达量的中位数为分界点,将患者分为I-mfa基因低表达组66例和高表达组44例。在初AML成年患者中,I-mfa基因表达水平在年龄、性别、FAB分型、外周血象、原始细胞比例、遗传学危险度分层及CD34表达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fa基因低表达组完全缓解(CR)率高于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8%vs59.1%,P=0.032)。I-mfa基因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622d(17-1787d),而高表达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18d(14-18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I-mfa基因低表达组初AML成年患者CR率显著高于高表达组,其中位生存时间亦较高表达组长,提示I-mfa基因高表达AML成年患者可能预后较差,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I-mfa基因 完全缓解率 总生存时间 成年人
  • 简介:据LiveScience2016年11月23日报道,欧洲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类型的生物分子,被称为纳米抗体,或微型抗体。该纳米抗体可阻断炎症和降低小鼠疼痛。该纳米抗体被描述为针对炎症疾病的面向未来的技术。在对小鼠的实验中,纳米抗体能更有效地控制炎症,比任何常规抗体或消炎药效果都好。该纳米抗体可能会发展成为针对慢性疼痛、炎性肠病、多发性硬化和其他炎性病症的高效治疗方法。

  • 标签: 微型抗体 炎症疾病 慢性疼痛 纳米 P2X7 减轻